中国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清华大学柳冠中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立场、角度、层次等不同,或着眼的动机、过程、结果、观念、方法、技术、工具、影响等等不同,其结论完全不同。我们生存在一个“系统”的世界里,从工具、用具、设备、技术、工艺、流程、方法、组织、机构、社区、城市、环境、市场、生态;小到细胞、分子、原子,大到宇宙星系等等;乃至观念、理论、实践、国家机器、社会、政策、法律、评价体系等等,无不在各种层次的“系统”之中;各种系统又都融入“整体结构链”之中。如果站在“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发现“手机”不仅仅是简单的、时尚的、生活“用品”,它其实是当时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科技水平、生存方式的一个“镜像”。“搓板、洗衣机、自助洗衣站”;“扫帚、吸尘器、保洁服务”;它们有共同的“目的”,并存在于“社会链”之中——或为了干净的衣服;或为了除尘卫生;但每一“物”都存在于“社会产业链”的关系中。这就是设计的不变内容——“元”与“本”。人类以后还会需要干净衣服、需要清洁。而未来的“社会产业链”、“生存方式链”却是未知的,需要被设计为更有效、更环保、更具人性与情感亲和。“设计”总是不断的求新,总是向人们展现出最大的变化性,但是我们不该忘记了它永恒不变的内核:“人类有目的的,针对未来的,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设计是以“人为主体有目的活动的社会全过程”——包含了“观念”、“构想”、“计划”、“机制”、“管理”、“政策”、“文化”、“可持续性”、“生存方式”等内容——这都体现了设计所蕴含的性质:目的性、前瞻性、创造性、整体性。■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再次修改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关于“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化时代创造性设计活动的总称。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智力型、整合性的系统创造活动。1、以知识、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因素为资源;(要素)2、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市场、企业、品牌为平台;(载体)3、贯穿于研究需求、工业制造、营销流通、消费使用、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全过程中;(结构)4、转化与开发技术、引导并满足消费、提升价值和企业品牌竞争力、塑造先进的社会文化;(功能)5、创造更合理和更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目标)习俗上或职业上的称谓: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等只是工业设计在现有社会“行业”分工和谋生“职业”分类中的“工作对象”,仅是“纵向分类”的领域;工业设计则是“产业流程链”的“横向谐调中介、综合性评价”的方法。也就是说,工业设计都能在上述领域中体现其特色。“工业设计”的本质“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的层次:(1)产品改良设计原定的产品系统不变,造型、材料、结构、工艺、细部会由于销售对象、档次、价格、技术等因素竞争的原因需要改进设计。(2)产品开发设计调整与改变产品的系统关系,建构新的“产品”。新产品的概念会由于用户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品牌战略、国际潮流等因素的变化,需巧于因借企业原有资源等因素、调整产品系统结构,开发新产品。(3)集合式服务系统设计从研究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语境等前提下对实现不同需求目标的不同外部因素,确立“服务目标系统”。以便转换战略、重组资源、调整机制、筹建新的营销体系、开发“新”物种、提升价值、建立新的“集合式服务流程系统”。中国的现状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整体机制和意识,规模化的大生产、集合化的大分工体系产生了保证社会工业化体制运转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我国改革开放不到30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工业化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会型的“产业链”和“工业文化意识”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积淀和成熟。“制造型”的工业模式填补空缺——引进——模仿——制造——低价格——同质化;技术含量不高、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无品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除品牌价值之外的其它所有竞争手段已经潜力挖尽;有意义的自主设计创新在这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忽视培育企业持续成长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培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需求,用自己的头脑进行产品创新的机制;作为社会层次:从战略规划——需求研究——风险资金——技术储备——应用开发——生产配套——营销模式等一整套“产业链”还没形成;中国企业的成长碰到了真正的玻璃天花板,是中国的创新经济体系形成的“瓶颈”。中国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往往还来不及思考和沉淀就又卷入新一轮充满机遇的浪潮中了。热衷于“怎样快?”和“如何急功近利?”;来不及调整、完善运行机制和规范;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该先做什麽?”和“如何发现、思考、研究、判断问题?”;更缺乏“产业结构”创新的实践。在社会工业化机制和“产业链”的进程没有完成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导致社会开始追逐信息利益硬件化和“数码创意产业”的进程。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我国几乎所有现代工业技术和设计的传播推广都通过“蓝图”或机械、设备、工具、产品的进口仿制乃至大批复制,追逐“商场”利润,不重视研究、开发致使中国企业平台乃至社会机体发展的畸形。设计仅停留在“外观美化”上、设计开发的“产业链”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渡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的奢华追求。沉溺于工业文明的“技术膨胀”,淡化了我们对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我们子孙生存资源剥削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不仅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构建自己“研发机制”和“横向资源协作网”;作为国家也没有一个能综合各学科、各行业、各部门的社会循环机制或体系来认识、探索中国自己发展需求的“研究——设计——开发一体化的平台和产业链”。当前中国的“工业设计”产业还处在一个很浅的层次,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所能看到的“设计现象”或“设计时尚”;“设计款式”或“创新”;设计“技巧”或“方法”;设计“领域”或“理念”;“设计机构”或“设计园区模式”都或仅是“追名逐利”、或是对“落后经济模式”、“保守机制”或“商业利润”的羞答答的臣服或无力的抗争。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已开始将工业设计的实践与认识提高到“机制”创新、生活方式设计、文化模式设计及系统设计,现在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集合式社会系统”整合设计——“产业设计”的高度上来了。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要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知识经济新文化的国策。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的维度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我们的的理想,提出新的观念、理论。改变已有的度量、标准、模式,创造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平台”是建设“工业设计园区”最基本的功能结构。发展战略-工业设计产业链中的定位与主要任务设计中介成果转化机制;设计资源整合;设计商务模式;设计服务平台;设计促进机制;设计交流机制;有利于整合研、企、商各方资源,使工业设计以及技术成果实现商品化的机制、政策与措施。通过加强对工业设计作用的宣传,以及展示、展销、信息发布、论坛、研讨、培训等活动开展,促进工业设计各类成果、知识的交流与扩散,促进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对工业设计领域各相关主体,各类学术研究、基础性研究、设计成果、设计人力资源,以及设计需求等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与集散,充分利用和盘活各类设计资源,降低设计活动的信息成本。以及组织集成创新设计活动的开展。针对不同设计领域设计活动的发展特点,通过适宜的盈利模式以及产业链的构建,使设计活动能够获得预期回报与可持续发展的咨询策划服务。为设计活动的开展提供共用技术、信息、研究、管理、人才、投融资、法律等方面支撑与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在加强对工业设计及其产业发展的有关基础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引导基金、落实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业设计产业链,促进工业设计及其产业的有序发展。成果转化机制设计资源整合设计交流机制设计商务模式设计促进机制设计服务平台谢谢200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