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2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转轨国家(以苏联及其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为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俄罗斯转轨的特点、原因、后果及教训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3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学习本章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是苏联、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严重弊端。4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及其影响、激进转轨的原因、后果以及教训。难点是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俄罗斯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比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比较强大的科技实力及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队伍等,但俄罗斯人口下降的势头非常明显,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投上阴影。5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第二节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第三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6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概况: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其中俄罗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地位最重要(它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前苏联继承者,拥有核武器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俄罗斯虽失去前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但仍是世界大国,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工业和科技具有相当基础。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反法西斯的主力,经受14个帝国主义国家干涉和二战的考验,是世界第2经济强国。7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8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产品经济观和计划经济取得的辉煌成绩,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否定商品和货币的重要作用,追求公有制的纯洁性;在经济发展上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9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权力过于集中,计划过于僵化;实行统收统支,不注意经济核算,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此外,官僚主义与教条主义盛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资源配置日益不合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苏联与俄罗斯的改革:自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经过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等5次较大的改革。10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转入“战时经济”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11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3.实行“新经济政策”121.实行工业国有化背景具体政策工业国有化15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背景主要内容评价193.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评价23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到转入“战时经济”1.国家工业化及其特点2.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特点3.从建成“社会主义”到转入“战时经济”26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特点农业集体化进程农业集体化特点评价293.从建成“社会主义”到转入“战时经济”1939年3月召开的联共(布)18次大会决议中指出:“现在,当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当时,德、意、日已经将经济转上军事化轨道,二战已在局部地区爆发,苏联已经意识到被卷入战争的危险,必须加强战备。苏共18大指出,“三·五”计划的任务是发展国防工业,建立燃料、电力以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巨大的国家储备,并确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建设一批同类型的工业“副厂”和扩大煤炭、钢铁与石油生产基地,加强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30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1.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3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并面临时刻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危险。从主观原因来说,对苏联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而且认为商品经济也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3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作用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和失衡,扼制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人民群众的择业自由、劳动积极性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受到了严重限制和束缚。34第二节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一、从经济恢复到赫鲁晓夫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冲击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和苏联解体35一、从经济恢复到赫鲁晓夫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冲击战后经济恢复情况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39主要内容评价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4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7)调整工业品批发价格;(8)改革信贷制度,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9)建立联合公司。2.改善和加强农业(1)重视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2)开发俄罗斯联邦的非黑土地带,扩大耕地面积;(3)发展农工综合体。42表11-1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变动情况年份项目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社会总产值6.57.46.34.2国民收入6.57.85.74.3工业产值8.68.57.44.4农业产值2.23.92.51.7社会劳动生产率6.16.84.53.3基本建设5.47.36.73.7人均居民实际收入3.65.94.43.444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和苏联解体1.经济体制改革2.政治体制改革3.“8·19”事件和苏联解体46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走向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48戈尔巴乔夫的主要思想(1)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苏联过去实行的社会主义被严重扭曲,表现为政治垄断、经济垄断和思想垄断。(2)主张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经济多元化(实行非国优化和私有化,思想多元化(允许各种意识形态自由竞争,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3)提倡人道主义。(4)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在核时代,人类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人类利益高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在搞美苏对抗,实现国际关系的人性化。49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效果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陷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困境之中。其主要表现有:(1)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增长;(2)重要产品减产、商品奇缺,市场供求严重失调;(3)财政状况恶化。政治体制改革活跃了社会生活,打破了社会的沉闷空气,克服了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许多弊端,但也引起了社会和思想的严重混乱,使社会生活失去了秩序和控制。50“8·19”事件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为首的8位领导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声称“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经“陷入死胡同”,并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务,由以叶利钦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肩负起祖国命运的责任,并决心采取措施,使国家和社会摆脱危机。这就是对苏联命运产生深刻影响的“8·19”事件。51“8.19事件”失败之后,叶利钦控制了局势。他在红场发表演说,呼吁民众支持改革,不要回到过去的铁血政治当中去。8.19事件后叶利钦控制局势521991年12月25日19时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辞职演说。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辞职演说一、苏联的解体53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锤红旗落地,取代它的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起。红旗落地“视频”54苏联解体的原因(1)个人专断和缺乏法制的政治制度,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扭曲和破坏,从而失去了对政权的信心和信任;(2)长期的指令性计划体制造成了过分集权和经济效率低下,使经济失去动力和活力,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3)苏联长期实行的大民族沙文主义,导致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最终走向国家分裂;(4)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在苏联一直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解决。55第三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一、“休克疗法”的内容及其在俄罗斯推行的原因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三、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及教训四、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和经济好转56“休克疗法”----------系由美国哈佛大学年轻经济学家杰弗雷.D.萨克斯于1985年所提出的一套主要是针对当时玻利维亚恶性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激进经济纲领。571985年,玻利维亚经济极其严峻,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高通涨-物价上涨率从1984年的1248%上升到1985年的11749%:二是沉重的外债负担-1985年底外债总额40亿美元,利息支付占出口创汇的43%。面对这种严峻局面,萨克斯提出: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政府开支,限制向公共部门提供贷款,冻结公共部门职工工资;大大降低财政赤字,停止对亏损企业的补贴,对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立刻停付外债本息,并与外国政府举行债务谈判。这套激进“休克疗法”在波实施不到两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其通涨率从5位数降到15%,政府财政收入好转,赤字基本得到控制,国有企业开始扭亏为盈,改革取得成功。萨克斯也被视为世界上反通涨的最大权威。58实际上,这些国家所实行的激进式改革都源于所谓“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一般是指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精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制定的、旨在克服一些拉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危机的一整套政策建议,包括创造蓬勃发展的私营部门、做出经济结构调整、出售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措施。在1990年初,基于华盛顿共识的转轨政策颇受国际金融组织和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推崇。59华盛顿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60“华盛顿共识”遭遇的挑战:近年来,有力地对“华盛顿共识”的挑战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的“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因此,“后华盛顿共识”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61“休克疗法”的内涵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上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以区别于渐进式改革,旨在遏制通货膨胀,克服财政危机,使经济复苏。基本内容一般归结为自由化(价格、外贸、汇兑)、稳定化和私有化。62“休克疗法”的具体内容(1)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以此抑制社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以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