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基础经济目标全面小康:经济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货币价格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对外开放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主要类型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观生产过程企业公司劳动就业投资融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环节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生产②对象1课①主体3.5.8课④资金1.6课③制度背景2.4.7.8.9课⑥新时代要求10.11课课商品与服务择业观商品基本属性消费观内涵与组织形式企业分配制度社会责任经营与发展消费经济全球化下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消费对生产反作用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个人消费心理纳税人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⑤目的3课货币与纸币、货币本质货币职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商业银行消费的意义投资与融资信用工具与外汇影响消费的因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消费类型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市场与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市场机制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效率与公平价格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供给曲线竞争兼并破产联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决定性作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秩序围绕生产的整本书知识串联一、生产环节背景国内基本经济制度新时代要求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集体经济(三权分置)、混合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为什么:三个“有利于”怎么办:两个“毫不动摇”;国家保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特征;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三个手段)创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产业和部门协调绿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开放:开放格局、开放战略、开放型经济体系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内涵:P91相关链接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资金投资与理财,拓宽融资渠道劳动者企业内涵、地位、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与发展(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就业和自主创业意义;国家就业政策和战略;个人就业观;合法权益:权利范畴;劳动合同;维权途径国际:经济全球化内涵、表现、载体、影响中国主张:积极加入WTO、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民营经济二、分配环节个人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依法纳税国家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根本保证:发展经济,提高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扩中增低调高取非,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财政作用内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形式用途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收支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税收收入(最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本质特点税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提高纳税人意识,增强监督意识基本内容、原因实现形式:工资、奖金、津贴表现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第三次分配三交换环节1.工具:货币发展:商品(含义、基本属性)一般等价物—货币(贵金属金银)—铸币—纸币(含义、发行规律、通胀通缩、货币政策)——电子货币(信用工具)本质:一般等价物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vs商品流通);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2.表现: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需曲线)供求影响价格(国家政策、货币量、垄断……)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生活必需品vs高档耐用品;替代品vs互补品)对生产经营(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平台:市场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优点: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不足:不是万能的、弊端不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措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制定市场规则;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价值规律四消费环节4.热点:扩大内需、消费升级、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影响因素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主要因素: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原则(消费观)其他因素:物价;商品质量和品牌;国家政策2.类型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按交易方式分:贷款消费、租赁消费3.意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领域:1、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2、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3、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措施)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结构失衡,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资源配置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巩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农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一是协调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二是协调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开放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创新,关键靠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三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性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三是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内容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八、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一、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十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