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导言主题内容–关于现代化概念的辨析-各种现代化理论和衡量指标中内隐着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两个角度的解读–——理性和文化–科技现代化问题一般关系分析(进展和成就)具体关系分析(对比和中国追赶政策和战略)–从远古而来,人类进化的旅程Encounter,lithographprintedinblackbyM.C.Escher,1944(34.29cm×46.67cm)在人类的纪元上,人类已经进入第三个千年。一个未来学家认为,这个时代的人类将在六个独立的维度上扩展其驾驭自然的能力。这六个维度是:–时间、空间、数量、质量、规模和范围。时间维:有限时间内实现更多的目标–超高速运输方式(如磁悬浮列车)减少人类旅途时间–各种计算机节约人类计算时间空间维:扩展人类空间–探索宇宙–探索地下空间–物质本身的内部空间数量维:–生产更丰富的食品和产品,消除稀缺和贫困;–制造业得到更快更大更好的发展;质量维:–更高质量和更好服务规模维:–更高尺度的建筑作为标志范围维:–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扩张–各种领域: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工业(制造技术)、服务业(通信、运输技术)技术带来的普世性变革,让我们非常高兴科学技术能带来什么?HDR2001中的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现代化)关系HDR1999然而UNDP《1999人类发展报告》的封面却使人心惊。–其外圈是世界人口,扇形分为各个区域,中央红赫色楔形显示为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使用者。–它显示了传播和沟通的技术整合趋势,也显示了全球化下的不均匀性。OECD国家占世界人口19%,但是占使用者的91%。OECDuserHDR2001再次关注技术与人类发展全世界的人们都对新技术将导致更健康的生活、更大的社会自由、更增的知识和更多的生计抱有很高的期望20世纪在人类发展和根除贫困方面空前的所获,很大程度上来自技术的突破。在网络时代,为了当地需要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能力去理解和适应全球技术。政策,而非慈善,将确定新技术是否能够变成任一地方的人类发展的工具。在不同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国际表现出来,而且国内各个地区亦同样表现出来。29.94.92554.28.24674.711.76365010154926504541793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719981999.12000.12001.7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万台)直接上网计算机数(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万台)中国互联网统计数字CN域名的地域分布一、关于“现代化”概念的辨析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这个追求而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历史上,我们曾经落后、挨打,这个情结使得我们努力追求现代化。在西方,经历了现代化的人们,特别是一些睿智的思想家,则对现代化颇有批判。–什么是现代化?–现在有何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它们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如何?–基本观点如何,其中多少涉及到科学技术?–我们应该从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关系这种角度如何解读现代化或现代性?现代化概念辨析——比较、状态、过程、方向我以为“现代化”概念或“现代性”概念一定是比较概念;–与当时最先进的状态或水平(与科技、经济、社会状态水平)的比较,并且与以往落后的状态或水平的历史比较。–因此,我们是否应该把“现代化”置身于前现代化(传统)与后现代之间,以它之前后的角度观测之。一定是状态概念(我们更关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状态);一定是过程概念(我们同样更关心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过程);–现代化概念描述的一定是社会的某种演化的过程;一定是方向性概念(我们同样关心这个社会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方向是否更加符合自然、人性);–现代化概念表达了一种价值取向,是我们认为这个演进的方向是我们要达到的方向。现代化概念辨析——衡量尺度与理念时间尺度–有时间上限,没有时间下限性质尺度–现代先进水平的特征(制度和物质的标志)–无领域限制理念–现代性的本质(标志):经验本质上的价值双重性,即一方面使得人从匮乏、传统、宗教教条和其他外在权威,以及迷信与愚昧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生活中现代化社会中的人同样忍受着失去方向、意义以及相伴而来的不安全,并且为这种不安全的驱除而付出的进一步失去自由的危险。辨析的角度:理性(工具理性)的角度与文化的角度。四种不同的现代化概念指经济落后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化,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指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指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引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p.8~17.(以上三种是理性的角度)(最后是价值文化的角度)两个角度的解读理性角度的解读文化角度的解读理性角度的解读关联着科学理性与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对社会的变革由此引起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角度下的解读的视野里–满眼都是科学技术的指标衡量与标志性“建筑”(成就)。–下面看广义和狭义的现代化概念广义现代化概念–现代化被视为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剧烈变革过程;狭义现代化概念–现代化被视为经济落后国家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水平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各种现代化理论之间的关系引自: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基本观点观点发生大致时期、代表人物和著述人文主义、世俗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欧洲科学革命时期(16~17世纪)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欧洲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理性、现代化欧洲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文化发展论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工业社会论、工业主义现代社会论圣西门《工业》杂志(1816),孔德《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887)社会进化论孔德、达尔文、斯宾塞《社会静力学》(1850)经济发展论斯密《国富论》(1776),马克思《资本论》(1867)结构功能论、分化孔德,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1893),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官僚化(科层制)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种新思潮现代化研究的新思潮发生时间(20世纪)代表人物后现代研究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70年代美国、法国、英国学者新现代化研究生态现代化、再现代化理论80年代德国、英国、北欧学者继续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90年代中国、德国、北欧学者在现代化演进过程中的研究发展关于现代化发展历程的一种认识经典现代化概念的两个基本内涵1、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历史上,指公元1500年以后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韦伯斯特词典》)2、发展中国家中不同领域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经典现代化衡量的主要指标指标标准备注经济指标1、人均GDP;逐年计算正指标2、农业增加值比重15%以下逆指标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以上正指标4、农业劳动力比重30%以下逆指标社会指标5、城市人口比例50%以上正指标6、医疗服务(每千人口医生数)1人以上正指标7、婴儿存活率(婴儿死亡率)97%以上(30‰以下)正指标拟指标8、预期寿命70岁以上正指标9、成人识字率80%以上正指标10、大学普及率(占20-24岁人口比例)15%以上正指标部分与科学技术相关现代化进程的评价评价过程评价方法1、单指标评价正指标的达标程度=(指标实际值÷标准值)×100逆指标的达标程度=(1÷指标实际值÷标准值)×1002、综合评价现代化实现程度=单个指标达标程度的加和÷指标个数3、发展阶段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特点划分现代化进程发展阶段经典现代化4个信号指标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劳动力/工业劳动力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农业劳动力/工业劳动力赋值过渡期<5%<0.2<10%<0.24成熟期5%~15%,<15%0.2~0.8,<0.810%~30%,<30%0.2~0.8,<0.83发展期15%~30%,<30%0.8~2.0,<2.030%~50%,<50%0.8~2.0,<2.02起步期30%~50%,<50%2.0~5.0,<5.050%~80%,<80%2.0~5.0,<5.01传统社会>50%>5.0>80%>5.00农业劳动力比例下降,可以视为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信号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由70%下降到50%,花了80年(1870-1950);美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由70%下降到50%,花了50年(1820-1870);苏联/俄罗斯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由70%下降到50%,花了33年(1917-1950);而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由70%下降到50%,仅花了17年(1978-1995);关于经典现代化的动力三种观点第一,经济发展决定论,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第二,文化发展决定论,认为文化影响了经济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第三,综合决定论,认为现代化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均没有直接谈到科学技术的作用,事实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典现代化的现代性领域传统性现代性政治专制、封建、宗教的民主、法治、科层化(官僚化)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分散的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集中的社会乡村的、家族的、宗教的、稳定性城市化、福利化、分化与整合、社会流动个人保守的、被动的、依赖的、情感的、等级观念、社区价值取向开放性、参与性、独立性、平等性、个人利益取向文化宗教的、迷信的、宿命论、自然的、教育欠发达、封闭的世俗的、理性的、功利主义、现代主义、普及初等教育、大众传播资料来源:何传启,东方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二次现代化概念和内容领域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科层化知识化、国际化、个性化经济工业经济、专业化、集中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社会工业社会、城市化、分化和整合、福利化知识社会、非城市化、分散化、社区化、网络化知识知识科学化、普及初等教育、大众传播知识产业化、普及高等教育、创新社会化文化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经济主义文化多元化、文化产业化、生态意识欧洲国家关于“第二次现代化”的相关研究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再现代化转变过程中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结构变化网络化网络化作为竞争因素的作用,包括对集中化和分散化、标准化和灵活性、地区化和全球化等的影响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的特点、统计结构和经验分析知识文化和社会变化知识和知识学的理论、知识政治、知识交换的制度、社会知识应用的培养等第二现代性全球化、个性化、性革命、低就业率、全球风险等资料来源:DFG.1999.、知识创新经费投入(R&D经费/GDP,%)2、知识创新人员投入(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万劳动力)3、知识创新专利产出(居民国内专利申请数/百万人)2.333790知识传播(知识普及率和信息普及率)4、中学普及率(在校生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5、大学普及率(在校生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6、电视普及率(电视机台数/千人)7、因特网普及率(因特网用户/万人)100%60%6412988知识应用I(生活质量)8、城镇人口比例(城市化,城镇人口/总人口,%)9、医疗服务(医生个数/千人)10、婴儿存活率(活产婴儿在1岁内的存活率,%)11、平均预期寿命(新生儿平均预期寿命,岁)12、人均能源消费(千克油当量/人)79399.4785448知识应用II(经济质量)13、人均GDP(2000年价美元)14、人均PP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2000年美元)15、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逆指标16、物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