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2.问答法。3.讲述法。4.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内容。5.讲解法。●教具准备1.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甲午战后,中国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举办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里“一体均沾”的原则也获得了这项权利。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通过开银行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这时,一些爱国人士纷纷兴办实业,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张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张謇,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那时,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怎能不引起轰动呢?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不敢再提办厂之事,张謇却反其道而行之,第2页难道这个状元在办实业方面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吗?人们将信将疑。我们也来看一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板书]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状元实业家张謇[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从中找出有效信息。[学生看书]……[学生回答]①张謇是清末状元,江苏南通人。②针对《马关条约》后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威胁,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开始创办企业。③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④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教师讲述]张謇字李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74年外出谋生,1876年去浦口,在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中办理公文,1881年与袁世凯相识,并为袁世凯修改过文章。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中法战争后,张謇鉴于“国势日蹙”,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影响下,有了“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的思想。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有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的条文。为了在外资输入前抢先一步,张之洞要求张謇招商集股在通州创办纱厂。不久张之洞调职,张謇又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他把筹建的纱厂,取名“大生”。自1896年9月在通州唐家闸规划厂基,到1899年纱厂建成。其中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筹集资金不易。有钱人对于把大宗款项交给一个书生去办厂,心怀疑意。加之上海棉纱市场萧条,为纱厂集股尤难。其次,通州和上海董事之间,在是否领用官款买来的机器和承担投资份额上意见相左,结果上海的董事退出。再次是工厂短缺周转资金,刚投产就面临关厂的威胁。想把工厂出租,又遭到商人的压价。但这些困难,经过张謇等人的努力都一一克服了。大生纱厂在投产后较短时间内就经受住了洋货和洋商的竞争,年年盈余。这是因为通州地区具有产棉旺、销纱多、运费省、工资廉等有利条件。另外,张謇等人对改进经营管理也很注意。为了使大生能自成系统,张謇还陆续办了其他企业。为增加棉花来源,1900年办了通海垦牧公司;为解决棉子出路,1902年办了广生油厂;为了解决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1904年办了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和天生港轮步公司;为了维修和制造机器设备,1906年办了资生铁冶厂等等。张謇为了实现以实业所得兴办教育和用教育来改进实业的主张,他用大生纱厂的小部分盈余及劝募所得,在本地举办了一些教育文化事业。1902年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师范——通州师范,后来又办了女师、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他还创办了十多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和医校较为有名,后来三校扩充为专科,1920年又合并为南通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仪或资助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吴淞中国公学、复旦学院、龙门师范、扬州两淮等小学、中学及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和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等。此外,又在通州创办了图书馆、博物馆、气象台、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剧场、公园和医院等,在社会上博得了很高的声誉。第3页[教师提问]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答案一:说明了张謇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二:张謇有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身为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张謇能“舍本逐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答案三:张謇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他能创办大生纱厂并使之自成系统,这在当时也属于不多见的情况。答案四:张謇具有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所得办教育。他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他创办了近代一系列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答案五:张謇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提问]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什么时期发展最快?[学生回答]一战期间。[教师提问]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提问]后来情况如何呢?[学生回答]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教师讲述]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张謇经营的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他用大生纱厂的盈余,又继招新股和向钱庄大量借款,加速扩充企业。下面我们看一组材料。[投影显示](一)大生纱厂到1899年5月建成时,有原始资本四十四万五千一百两,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4年,增加资本六十三万两,增加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7年,在崇明久隆镇办了大生二厂,资本一百万两,纱锭二万六千枚。从1899年到1913年大生共获利(净利)约五百四十万两;发展为拥有资本二百万两和纱锭六万七千枚的大厂;是“欧战以前华资纱厂中惟一成功的厂”。(二)到1924年大生副厂建成时,大生已发展为四个纺织厂,资本增加到九百万两;纱锭十五万五千枚,约占当时全国华资纱厂总锭数7%强;布机一千五百八十余台。在盐垦方面,先后在苏北沿海一带开办了二十个盐垦公司,计圈地四百十三万五千亩(已垦地九十八万亩),资本估计约为二千万元。根据1921年一个调查材料,张謇所经营的企业的总资本约为三千四百万元。同学们,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景并不长。1920~1922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灾,使主要投资者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为了争取企业的生存,张謇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这全是幻想。1923年,张謇不得不把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教师引导]从大生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第4页[学生回答]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教师提问]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学生回答]这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教师引导]由此可知,要想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教师过渡]同学们,从大生纱厂的结局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目。[板书]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萌芽[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下第一段内容,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学生看书]……[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学生回答]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尽管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后,情况有了较大改观。[教师引导]我们来看一组材料,通过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投影显示]外国资本主义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辟通商口岸,操纵中国海关,降低中国进出口税率,控制中国沿海和沿江航运,把中国变成了它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的资本主义企业,无论在产品销售还是原料收购方面,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当这些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销售的办法,千方百计地予以打击。如上海、厦门等地的火柴制造业,因无法与外国输入的火柴竞争,相继倒闭,仅燮昌火柴公司还勉强维持下来,但营业十分困难,产品不能销售于沿海各通商口岸,只得运往内地省份。其他行业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中国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影响。外国洋行通过中国买办商人,在盛产原料的地区广泛设立采购站,使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原料来源上面临严重的困难。如江苏、渐江两省是盛产蚕丝的地区,但上海的缫丝工业却不如广东发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原料收购方面遭到外国洋行和外资工厂的激烈竞争。中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中国资本主义企业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官吏随意摆布的地位。如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2人)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清政府还对近代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据此回答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学生回答]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有何影响?[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竟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教师提问]辛亥革命后哪一历史阶段,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第5页[学生回答]一战期间。[板书]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投影显示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