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与鲁科版之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先从化学必修一的大体框架上分析人教版与鲁科版两本教材的教材体系,然后对栏目设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具体的分析,着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第二章。关键词:人教版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前言:新课改之后的化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教材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做必要的铺垫。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修一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两种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容组织结构化、内容呈现建构化、内容要求层次化、栏目设置教学化。两种教材具有其共同特点,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课程设计融合了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的优点;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但二者的教材体系、栏目设置、具体编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此外、化学必修一第二章两套教材所涉及内容差不多,本文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1两种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是指教科书各单元、各章节内容的构成及其编排顺序,两种版本教材的体系见表1表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章节结构化学必修一模块章节结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章节章节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走进化学科学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分类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元素及其物质世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电解质3氧化剂与还原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金属的化学性质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碳的多样性2氮的循环3硫的转化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3硫和氮的氧化物4氨硝酸硫酸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1硅无机非金属材料2铝金属材料3复合材料1.1两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共同点必修一采用“章—节”式结构,共4章,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采取的是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基本知识、观念与方法、STS教育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1.2两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差异1.2.1人教版人教版教材采取按元素类别相对集中编排的方式,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和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独立成章,按“金属”和“非金属”分类,相对集中介绍两大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的通性和变化规律。由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接触到大量的化合物和反应方程式,对学生记忆如此多的化合物和单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第三章含19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第四章含3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与原来的大纲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的呈现顺序上发生了变化。例如,“物质的量”的有关内容大大提前;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放在“元素周期律”之前介绍,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1.2.2鲁科版鲁科版教材采取分散与集中编排相结合的方式,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散于《化学1》的第一章(包含典型金属———钠的性质)、第二章(包含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第三章(包含钠的化合物)和第四章(包含金属铝和铜及其化合物);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碳、氮、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对集中于《化学1》第三章,并在第一章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典型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这样编排,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分散难点,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二是通过典型金属(钠)和典型非金属(氯气)性质的探究,对学生学习后续的其他非典型金属和非典型非金属的性质起到启示作用。《化学1》第二章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元素观,学习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世界,然后建立物质分类的认识框架,学习化学中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法,进而在第三章、第四章中运用各类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和转化的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这样编排,体现了教材用“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统摄教材的编写意图。《化学1》第一章和第二章为学生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搭建了方法平台、观念平台和理论平台,第三章和第四章则是在第一章的方法平台和第二章的理论平台的双重基础上,学习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鲁科版在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编排设计可谓别具匠心。《化学1》第一章中专门安排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节,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集中介绍。这种以科学方法统领化学各模块学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高观点、大视野”的编写意图。教材中配合科学方法的介绍,以范式和案例的形式编排了典型金属“钠的性质”和典型非金属“氯气的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这种从典型到非典型、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应当作为学生学习化学所遵循的一种学习方法。鲁科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界到化学实验室,从化学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设计理念。例如,《化学1》从“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到实验室“模拟溶洞的‘形成’”、从“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到实验室研究“氨、铵盐的性质”、从“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均体现了上述设计思路。2栏目分析2.1栏目设置表2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栏目设置及出现频率人教版山东科技学习过程栏目学与问9联想•质疑9实验25观察•思考11科学探究7活动•探究9思考与交流19交流•研讨31实践活动4迁移•应用10归纳整理4概括•整合12本章自我评价4本章自我评价4方法支持引导栏目提示3方法导引10工具栏4拓展视野栏目资料在线16资料卡片14资料卡片7科学视野9身边的化学4化学前沿3科学史话2追根寻源2化学与技术6提高要求栏目知识点击7知识支持8栏目总数11栏目总数172.2栏目特点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注重继承大纲版教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知识内容的选取与课程标准吻合度较高,栏目设置数量比较适中,栏目功能定位比较明确。山东科技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内容和素材比较丰富,探究性体现得尤为突出,不少栏目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较好地兼顾了“教材”和“学材”的功能,对教师设计教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2.2.1人教版这些学习栏目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价值在于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材中各栏目的设置以及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见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编写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引导学生思考的习惯,资料卡片栏目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些化学相关的课外知识,是教材内容的一个补充。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努力与国际接轨,课程标准6指出“使学生经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探究有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学习栏目设置上更加注重培养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将二者更好的渗透到了高中化学学习之中,充分的贯彻了课程标准6和5的纲要精神在教材中,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栏目,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蕴含了多种科学方法,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2.2.2鲁科版从表2可见,鲁科版教材栏目数量比人教版教材多很多。这些栏目的设置方面对于引导学生理这些栏目的“度”至关重要。鲁科版教材虽然栏目众多,但各栏目的编排有一定的规律。仔细分析其栏目设置可以发现,其内容的编排大都从“联想·质疑”开始,通过运用实景图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营造出有意义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联想已有的经验和所熟悉的事物、现象,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考,明确学习方向。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运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化学实验,思考有关的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体现了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每一核心内容或一节教材学习结束时,运用“迁移·应用”和“概括·整合”栏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或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组织和归纳,理解、把握其中本质性的规律,建立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性、整合性认识。教材通过每一个“活动·探究”栏目旁边的“方法导引”和“工具栏”等,对重点探究活动给予问题解决策略或思路的提示,或者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提供有关数据和“工具”。这些都体现出该版教材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自学。山东科技版教材各栏目编排的顺序和特点,对教师设计教案也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2.3第二章具体分析(知识与技能分析)第二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下面将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具体分析人教版与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内容。2.3.1人教版人教版简述物质的分类时,通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图书馆有大量的书籍和超市有大量的商品,但是能够迅速找到是由于它们已经分类好了,通过这一事例引出了化学物质的分类。再以“思考与交流”模块在已有的知识上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讨论了分类的目的和意思。这个模块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并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接下来以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引出了分类的重要性。阐述了同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一些方法(例如交叉分类)。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类而感受到分类的用处。在介绍分散质和分散剂时(气态、液态、固态)以图表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到它们之间的组合。让学生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然后用溶液中溶质粒子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并说明它们的特点。然后通过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现象来说明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再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表述丁达尔现象随处可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在“科学史话”中还提到了和胶体尺寸相当的纳米粒子,这体现了高中化学与科学前沿接轨,而不只是给学生呈现18世纪、19世纪的化学知识。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在“科学视野里”面介绍了胶体粒子带点的原因及不易聚成以及应用这一特性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例如墨水)。使学生感受到胶体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会解释了一些生活现象。但这一模块并没有给胶体的性质进行具体事实性的命名,使学生感觉到这块知识只是作为了解,不需要特别的掌握。学习离子反应时先介绍电解质和电离的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叫做电离)然后以图表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