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九章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2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及其经济体制进行阐述和分析。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经济体制模式。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学习重点本章学习重点是西方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和手段以及美、德、日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因为战后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迫使这些国家必须在生产关系领域做出调整,也就是国家必须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但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和调节的程度、形式和手段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4学习难点难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新经济”,它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在美国仅维持了十年的时间)还是周期出现?它为何只在美国表现明显?因为在美国出现所谓“一高三低”(即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高经济增长率)的“新经济”时,日本和欧共体(欧盟)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财政赤字节节攀升。5第九章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第三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第四节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6第一节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经济恢复时期(战争结束到50年代初期)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三、经济“滞胀”与调整时期(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四、“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时期(90年代以来)7一、经济恢复时期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经济形势恶化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二战结束初期各国经济的恢复情况西欧与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美国的大力扶持8经济形势恶化作为战争发动者的德、意、日以军事失败而告终,经济上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经济也遭到严重的削弱。总之,当战争结束时,西欧和日本生产衰退、交通瘫痪、燃料短缺、食品匮乏、住房不足等等,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9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一方面,战后一系列欧洲和亚洲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到1949年,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35.5%,土地面积占了25.9%;另一方面,战后,亚非拉国家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使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体系崩溃。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亿人口的大英帝国的解体,使英国丧失了各种特权、贡赋和优惠条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及其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原帝国主义国家殖民体系的瓦解,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10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各国经济恢复情况参见课本表9-1;战争结束三年之后,除德国和意大利外,析构各国经济都恢复并超过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就整个西欧而言,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恢复较迟,大约用了10年时间,到1955年工矿业生产超过了战时最高年份1944年1.7%。11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工业设施虽遭破坏,但工业基础尚存;战争期间各国私人工业投资增加迅速;各国战前拥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随战争期间人员损耗很大,但战后海外流亡者、军人等大量回国,大量知识分子和有产者从社会主义国家逃亡到西欧及日本,从而弥补了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的不足。12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1)推行国有化政策,如英国、法国等将银行、煤电、运输等行业收归国有;(2)推行经济计划化——政府制定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度干预;(3)推行“福利国家”等社会经济政策——不仅涉及“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社会保障,还涉及到调节雇主和雇员关系等问题。13美国的支持战后美国的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53.4%;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积极推行“冷战”战略,对战败的德、意、日及英法等国采取经济援助政策;1947年,美国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和日本提供大量资金援助;由美国主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为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提供国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4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50年代初开始)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5经济高速增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1919—1938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2.3%。1951—1970年间的2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而且经济高速增长几乎席卷了西方所有国家,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参见表9-2),也席卷了各个领域,带有明显的全面性。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但危机期间,生产下降的幅度较小、危机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打击较轻,没有发生像战前1929年和1937年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16表9-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和战前GDP实际年均增长率比较(%)国家1860-1913年1913-1938年1955-1973年美国4.32.03.5英国2.41.03.0法国1.11.15.2联邦德国*3.01.35.9日本4.14.59.8注:*战前为德国17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这主要是由于,战后发生了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生产实现了自动化,也标志着经济现代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到70年代已经占到国民收入的60%左右。18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20年间,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但各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差异很大。总的说来,日本增长最快,联邦德国和法国其次,美英两国最慢。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从1950年的1.6%上升为1970年的9.5%,同期在资本主义国家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1.5%上升为6.9%。相反,同期的美国工业的比重从48.7%下降为37.8%,贸易额从18.1%下降为15.4%。19三、经济“滞胀”及其后的缓慢增长时期经济“滞胀”时期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出现“滞胀”的原因缓慢增长时期格林斯潘也只好“睁一眼闭一眼”20表9-4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国家1965-1973年1973-1983年西班牙6.41.8爱尔兰5.03.2意大利5.22.2新西兰3.70.8比利时5.21.8英国2.81.1奥地利5.52.8*荷兰5.51.5日本9.84.3*21(续)表9-4联邦德国4.62.1澳大利亚5.62.4丹麦3.91.8加拿大5.22.3瑞典3.61.3挪威4.03.7美国3.22.3瑞士4.20.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计4.72.4注:*为1973-1982年的数字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77页。22表9-5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国家19601970197619771978197919801982美国5.54.97.77.06.05.87.19.7日本1.11.22.02.02.22.12.02.4联邦德国1.20.74.64.54.33.83.87.5法国0.71.34.65.25.36.06.4-英国1.62.65.76.26.15.77.412.0意大利4.23.26.77.27.27.27.79.1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年鉴》。23表9-6发达国家消费物价年平均上涨率(%)国家1951-1973年1974-1981年美国2.79.4日本5.29.1联邦德国2.74.9法国5.011.4英国4.315.4意大利3.915.9发达国家总计3.49.9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金融统计》年鉴。24出现“滞胀”的原因主要原因:一是石油危机及其所导致的油价上涨;二是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根本原因: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扩大信贷从而刺激投资和需求,从而为通货膨胀埋下伏笔,恰巧碰上石油危机,从而导致经济滞涨;二是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25缓慢增长时期发达国家经过一系列激烈的经济协调和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具体表现在:首先,发达国家已经摆脱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其次,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26西方国家的经济调整和改革紧缩政府开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国有企业民营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科技发展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协调27美国从1991年3月-2001年6月,实现了长达120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此后,由美国开始,在全世界限期了一场“新经济”浪潮。新经济的概念与特征新经济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四、“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8新经济的概念与特征所谓新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经济知识化;经济网络化;经济全球化。29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新经济中,知识(或信息)取代物质成为生产、分配和销售的主要内容。它导致资本要素组合无形化,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重要性的增加意味着无形资本的增长超过了有形资本。企业财富的创造日益取决于无形资产。随着知识或信息投入的增加,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或信息含量提高,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其结果,是使得整个国民经济日益轻型化。30经济网络化随着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经济交往方式、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者相互之间的网络,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消费者之间的网络,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网络,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网络,诸如此类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增大。31经济全球化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流(知识生产、知识分配、知识交换、知识传播、知识消费)、信息流和技术流(无形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商品流和物流(有形贸易)。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企业扩大了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的规模,更加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32新经济的影响(1)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大发展。第一,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成为美国企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三,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就业的增长。(2)促进了制度创新。(3)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第一,数字鸿沟。由于存在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差异,在信息社会中所引起的不同机遇、不同地位,乃至造成经济上的巨大差别和心理失衡。第二,两极分化。新经济所导致的股市飙升,使得掌握大部分股票的富人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财富迅速扩张,成为新经济的最大受益者。第三,新型垄断。科技的进步还引发了创新者垄断,创新者不仅聚敛了大量财富而且往往阻碍甚至威胁到科技的进步。33第二节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强化二、国家调节的原因与目标三、国家调节的主要手段及其功能四、国家调节的作用和影响34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强化历史地看,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或干预程度是不断增强的,而且这一过程是呈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