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发展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参考文献•1、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3、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4、王茂林:《新中国城市经济50年》,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题•1、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2、交易效率与城市化的发展•3、分工与城市化的发展一、城市化的内涵及其特征1、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过程。(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积聚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积聚程度不断提高。(3)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产业不断得到积聚,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4)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是高消费群体的集中地,使得大批低消费群体转变为高消费群体。其市场不断扩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因素(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于城市卫生条件好,生活方便,引起了人口的自然增长,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2)净流入城市的人口大量增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入大城市,推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3)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大。由于城市人口的巨增,城市不得不向周围的农村地区扩张和延伸,推进了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大。(4)市场化进程的加深。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由商品市场不断向要素市场扩展,城市的市场容量不断提高。(5)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劳动要集中到一定的程度,而这种集中便是城市化。同时没有城市化也不会有真正的(6)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也是一个人才的积聚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素质的人口逐步流入到城市之中。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3、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一般来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人口的城镇化。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农村中的过剩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提高。这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口的增加。•(2)城镇的城市化。随着人口的集中,引起了一系列的产业分工的发展。产业容量不断提升,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不断的扩大,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扩大,促使城镇向城市发展。这一阶段,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产业地位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转化。•(3)城市的现代化。通过制度创新,使要素和主导产业向城市聚集,使得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城市集中并扩散。使城市向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4、城市化的模式•依据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同步型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相互促进,城市化的数量和规模适度,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同步上升。这种城市化是在工业和第三产业积聚发展的拉动下,使得城市规模扩大,内部结构完善,功能提升。••(2)过度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大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城市却不能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得胜或条件,导致人口过度膨胀,城市失业严重,交通拥挤,环境卫生状况恶化。•(3)滞后型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分散化、城市发展无序化,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失业严重、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低。•二、城市化的支撑体系1、城市化的经济支持: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1)加深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工业化质量,建立城市化雄厚的物质基础。(2)促进人口的聚集和企业的聚集,提高企业的素质。(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促进民间资本的发展,促进民间城市化。(4)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国内其他地区开发、向国际开放。•2、城市化的制度支持:完善直接作用于城市化的制度和通过工业化作用于城市化的制度。•(1)直接作用于城市化的制度。•第一、户籍制度。居民在户口登记的居住地可以享受低廉的社会服务,而在非户口登记居住地则无权享受这些待遇。在城市化的发展中,要建立一个流动成本低,易于促进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第二、就业制度。发展城市劳动力市场,使就业接受市场调节,努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口流动和企业改革。•第四,行政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效率,创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第五、市场制度。促进市场化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在商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2)通过工业化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第一,城市化建设的投融资制度。建立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投融资制度。这些多元化的投融资制度包括:财政性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资本、私人资本、国外资本。依据各种资本的不同特点,发挥各种资本在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间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民间资本积累和投资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资本是工业化的重要资本来源,也是城市化高效运做的重要条件,如果在城市化发展中能形成有效的民间资本积累和投资激励机制,必然会给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多渠道、大容量的资本支持。•第三、企业制度。企业是城市化的运行主体,促进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提高城市的企业密度和企业规模。•••3、产业支持: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变,提高城市的竞争力。•(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2)延伸产业链条•(3)发展产业集群、•(4)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配套。•4、组织支持:加强城市的治理和规划•(1)完善现代城市的治理机制。以协调为目标,依据一套规则,保证城市的发展的秩序。•(2)转变政府职能。由统治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和治理型政府转变。•(3)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5、公用基础设施的支持:降低城市化发展的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1)能源系统。包括城市电力生产与输变电设施,煤气、天然气的生产、供应系统,城市热能的生产与集中供热系统。•(2)水源与排水系统。包括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设施,自来水的生产、供应设施,雨水排放、处理设施。•(3)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城市内部交通设施和城市对外设施。•(4)信息系统。包括邮政、电讯和电话等设施。•(5)城市生态系统。包括环境卫生、垃圾清运、环境监督、园林绿化等。•(6)城市的防灾系统。包括城市的防洪、防火、防震、人防系统。三、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1)市场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基础。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源向城市集中。•(2)城市的郊区化。城市中心部位以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人居以郊区为主。••(3)“六化”同步发展。•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与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产业革命化、市场国际化、社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产业革命化、市场国际化、社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促进了发达国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又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4)工业化与城市化呈正相关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两者相互促进。•(5)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则。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以生态化发展为目标,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开放性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7)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过去的城市化是追求城市化发展的比较优势,目前逐步转向了提高城市的竞争优势。•(8)锻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方向。•2、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1)城市化发展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2)城市化发展中的开放性不断得到提高,国际性进一步得到增强。•(3)城市的功能正处在转型之中。由人口城市化向产业集中型的城市化发展。•(4)都市圈经济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三、中国的城市化•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中国城市化的探索和起步阶段。建国初期到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由于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结构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2)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停滞阶段。由于政策失误,长期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关闭自由贸易、取缔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国家垄断工业化等措施使城市化处于停滞阶段。•(3)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小城镇高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城镇的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题。•2、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城市的住房短缺,房价上涨,城市缺水,污染处理设施短缺。造成了居民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2)城市就业和贫困问题。•(3)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4)城市的社会秩序问题。•(5)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3、促进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基本思路•(1)以规划为龙头全面促进城市现代化。•规划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就是以前瞻性的思维为指导,形成城市发展的新方案、新观念。•城市规划的原则:一是要有战略性,要有长期计划。二是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市容景观的塑造都必须在环境保护之下。四是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合理的基本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城市之美在于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离开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判断优劣的标准。因此城市的发展要形成合理的人口规模及其构成。•珍惜每一寸土地: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城市的一切建设工程都是落实在土地的利用上,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要科学规划,珍惜每一寸土地。••追求特色:合理设计城市的景观与空间构成。依据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社会因素,从城市景观的价值、知名度、公共性水平,以适当的方式建设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但是相互连接的城市景观体系,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环境。•保存城市的记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化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要注意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2)产业立市。•城市的竞争力在于产业,产业支持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先有制造业的发展,引起第二产业的扩张。在此基础上,第三产业得到巨大发展。•(3)突出城市特色。形成自己的强势产业,形成城市的特色。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钟表之城瑞士落桑等都是依靠形成特色的。•(4)以人为本,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四、城市化的发展战略•1、城市化的一般发展战略•(1)城市化战略的含义•“战略”一词最早起源于军事科学,是同“战术”相对而言的。战略在古代汉语中是指“战争的方略”或“用兵的谋略”,常和“韬略”一词并用;战略一词的涵义被扩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经济社会各领域,其涵义就相应更加普遍化了。•发展战略•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赫希曼1958年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发展战略”,是最早将发展与战略组合起来构成“发展战略”概念。首次把经济发展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并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重点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策划。•城市化战略:从全局性和长远性出发,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设计和安排,建立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实现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提高城市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内容•第一、城市功能的定位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