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鞭虫病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trichuriasis别名trichocephaliasis;trichocephalosis类别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ICD号B79概述鞭虫病(trichuriasis)是由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及升结肠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分布甚广,尤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我国普遍存在,尤以农村多见。患者以儿童为主,严重感染可影响儿童的生长与发育。轻、中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有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直肠脱垂、贫血与营养不良。流行病学鞭虫病呈全球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主。估计全球鞭虫感染人数达8亿以上。美国南方人群感染度20%~25%,巴西和墨西哥约为28%,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2%~70%以上,日本为0.9%。在潮湿热带国家中,人均虫数常在100条以上,常与蛔虫感染同时存在。我国鞭虫病分布广,是一种常见肠道蠕虫病,尤其农村较多。据1994年我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浙江台州地区的鞭虫感染率为25%,宁夏中宁县为1.21%,辽宁辽阳县为0.09%,河南栾川县为1.97%,江西九江市为6.89%,湖北松滋县为15.34%,河南南阳市饮食服务行业人员为2.28%,四川开江县小学生为32.73%,且常合并蛔虫、钩虫及其他寄生虫感染。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鞭虫病的惟一传染源。2.传播途径通过摄入鞭虫卵污染的食物、蔬菜和水等感染,直接通过污染虫卵的手而经口感染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初次感染可产生部分免疫力。高发区人群感染率可达90%,儿童感染率和感染度(每克粪便的虫卵数)较成人高,2/3集中在6~15岁的儿童。病因病因卵壳有三层,最外层为卵黄膜,呈棕色。虫卵大小为(50~54)μm×(22~23)μm,随粪便排出,在温暖、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期。在卵壳内含一条活动的未蜕皮第一期幼虫。人吞入感染性虫卵后经消化液作用,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并钻入小肠和结肠隐窝内发育,最后定居在盲肠和部分大肠上皮细胞内,不再移至其他部位,逐渐发育为成虫,约需2个月。成虫在体内寿命3~5年。它对干燥和热的抵抗力比蛔虫卵小;在硬土、灰尘、煤渣、垃圾中不发育为感染期;在太阳光、寒冷、腐殖质和化学药物的作用下不能存活。病因在干粪内仅活数日或数周。主要传播方式是粪便内虫卵污染土壤,再通过手、蔬菜等直接或间接地将感染期虫卵传入口中使人感染。人与人不直接传染。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包括机械性与过敏性损伤,前者可能是人鞭虫致病的主要原因。成虫钻入盲肠和结肠上皮内发育,引起肠黏膜损伤,而虫体在肠黏膜内刺激黏膜神经丛则引起腹泻和痉挛。弥漫性结肠炎认为是由鞭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在结肠渗出物中有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雷登晶体。Bawie等(1978年)根据鞭虫病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与杵状指的发生,推测虫体可能产生一种不明的因子有关。根据电镜观察鼠盲肠内鼠鞭虫的生长发育,通过虫体头部的溶解组织的作用,进入肠上皮细胞内,形成一个肠细胞的合胞体,并吞食宿主的细胞成分。发病机制当虫体发育成熟时其体后部伸出或其隧道破裂而悬吊于肠腔内,有利于交配与产卵。用显微镜检查发现肠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但可见肠壁细胞破坏,肠绒毛因丝状纤维丧失而变短。隧道周围未见明显出血。隐窝之间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轻度感染患者,鞭虫常寄生在盲肠和上行结肠;重度感染时,可累及横结肠与降结肠,甚至直肠也有鞭虫寄生。结肠镜检可见黏膜表面有水肿,血管增多;重度感染时则有黏膜出血或溃疡。发病机制直肠受累则黏膜明显水肿和出血。病理改变仅见于上皮层和固有层。肠壁隐窝和肠腺有增生,杯状细胞正常或增生,肠表面有大量黏液,表面上皮剥脱少见。在固有层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重度感染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甚至深入到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感染度、感染期限、年龄与营养状况。轻、中度感染者多无症状。实验室检查除粪便虫卵阳性外均无异常发现。重度感染者表现有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或痢疾样便,甚至血便、里急重后、直肠脱垂,尤其长期慢性腹泻的儿童,常有营养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杵状指、肛门脱垂,慢性隐性失血或血便引起低色素缺铁性贫血。偶见在大便排出成虫。鞭虫偶有侵犯阑尾引起阑尾炎。严重感染者常合并溶组织阿米巴痢疾或其他肠道致病菌感染。临床表现临床分型:主要根据感染度分为轻度(1000条以下)、中度(1000~3000条)和重度(3000条以上)。其次根据粪便涂片按片虫卵数分轻度(10个虫卵/片以下)、重度(50/片个虫卵以上)、严重(多而无法计数)。此法少用,因计数虫卵精确性差。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贫血、偶可并发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及肠套叠。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达10%~15%。感染严重者可有小红细胞低血红蛋白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粪便涂片检查有大量虫卵。诊断粪检找到典型虫卵才能确诊,最近有报道用内镜诊断的病例。轻、中度感染者粪便虫卵数较少涂片检查不易找到,可用沉淀法取离心后沉渣检查或饱和生理盐水漂浮法可提高检出率。重度感染者常有腹泻、痢疾样大便,粪便涂片检查常有大量虫卵,有时虫卵呈成串排列,表明成虫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产卵。同时有大量夏科-雷登晶体,粪便中偶见成虫。鉴别诊断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重感染者有肠黏膜水肿、充血及线形状出血点,有时发现白色虫体;取分泌物镜检虫卵常阳性。本病应与菌痢和阿米巴痢疾相鉴别。治疗对轻、中度感染者无需处理,重度感染者应予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纠正贫血给予铁剂。合并阿米巴痢疾用甲硝唑抗阿米巴治疗。合并细菌性痢疾应用抗生素治疗。1.药物驱虫治疗(1)阿苯达唑:胶囊200mg;片剂有100mg,200mg和400mg,常用400mg顿服,连服2天,虫卵阴转率43.2%~52.7%,副作用轻。儿童剂量为成人一半。重度感染的疗程为5~7天,未见明显副作用,偶有头昏、恶心、腹痛、吐蛔虫或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轻微反应,可自行缓解。治疗(2)甲苯达唑:成人剂量200mg/次,3次/d,连服3天,治愈率为60%~80%。未治愈者虫卵显著减少。儿童剂量减半。重度感染可治疗6天或重复一个疗程。病人耐受良好,仅轻微胃肠反应。孕妇禁忌12岁以下儿童慎用。甲苯达唑/左旋咪唑(复方甲苯达唑)片:每片含甲苯达唑100mg、左旋咪唑25mg,1片/次,2次/d。疗效80%~83.8%。(3)奥克太太尔(oxantel):15mg/(kg·d),2天疗法,治愈率为57%。10mg/(kg·d),连服5天,治愈率达100%。治疗副作用轻而短暂,可自行缓解。(4)复方噻嘧啶:每片含噻嘧啶和奥克太太尔各100mg,据报道用两药各5mg/kg,每晚半空腹顿服,送服2天,虫卵阴转率达93.8%。并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良好效果。(5)奥苯达唑:剂量l0mg/(kg·d),3天或2天疗法,或1次顿服。治后4周虫卵定性复查结果,阴转率分别为70.4%,70.4%与53.3%。(6)氟苯达唑:剂量100mg/次,2次/d,连服2天,治愈率为86%。2.纤维结肠镜治疗感染严重时,使用药物治疗常不能完全治愈。治疗可用内镜钳取法,在直视下用活检钳轻轻夹住虫体,从肠黏膜内拉出。预后一般预后良好。预防强调个人卫生,不随地大便,饭前便后洗手,粪便无害化处理。高发流行区可集体驱虫普治。病原学鞭虫病成虫的形态前细后粗,外形似马鞭。雄虫长30~45mm,后段明显粗大,大部分卷曲,末端有交接刺。这个交接刺藏在能收缩伯刺鞘内,鞘的末端呈球茎状,周围满布小刺。雄虫长35~50mm,尾端钝圆,生殖孔位于体中部粗大部分的前端,周围亦有很多小刺。消化系统由口腔。咽管细长,管外有杆状体包绕。村状体由单行村细胞组成。杆细胞是一种活跃的分泌细胞,每一杆状细胞都有一开口通入咽管腔,因此杆细胞内可能存在着由细胞内转运物质至咽管腔的运输系统。病原学杆状体的功能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杆细胞具有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能分泌消化宿主细胞的酶。事实上杆状体本身就是鞭虫的一组咽管腺。咽管与肠相通,肛门位于虫体的后端。虫卵呈纺锤形,大小为(50~54)×(22~23)μm,在纵轴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结节,卵壳较厚,由脂层及壳质层组成。外层的蛋白质膜被胆色素染成棕黄色,内层为真壳透明。卵内含有细小颗粒的卵细胞。虫卵至人体排出时卵壳内细胞尚未分裂。病原学雌虫每日产卵约1000~7000个。虫卵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3~5周发育为感染期虫卵,人们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胃肠道后,感染期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在向大肠移行中发育为成虫。成虫一般寄生在盲肠及阑尾,偶尔可在大肠的其他部位寄生。虫的头部能钻入粘膜表层或粘膜下层,从肠粘膜摄取营养。后段粗大部分常常游离在肠腔中。自吞入感染期虫卵至成虫产卵需1~3月。成虫在人体存活可达5年左右。病理改变鞭虫病成虫以其细长的前段插入肠粘膜乃至肠粘膜下层,从组织中和血液中摄取营养,加上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肠壁粘膜组织呈现轻度炎症或点状出血,亦可见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少数患者由于肠壁炎症、细胞增生、肠壁增厚而形成肉芽肿。有学者用51Cr观察,测得每条鞭虫使宿主每天失血约0.005ml。所以一般患者不产生盆血症状。当重度感染时(即寄生虫数超过800条)由鞭虫引起的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另外,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体感染鞭虫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病理改变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鞭虫的杆状体是功能性抗原的主要来源。治疗措施阿苯达唑一、甲苯咪唑:100mg,每日2次,三四天为一疗程,虫卵转阴率达73.7%~96.4%,副作用少。二、肠虫清:主要成分为阿苯达唑。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剂量均为4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为71.7%。该药副作用少,偶有头痛,胃肠不适。一般在48小时即可自行消失。1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宜服用。三、中药治疗:槟榔煎剂,取槟榔80~100g加水500ml,浸润12小时,再煎至100~200ml。服药前一日晚先服硫酸镁20~30g,次晨将槟榔煎剂分次服下,服药后3小时不泻者,再服硫酸镁1次。治疗措施四、氧气驱虫:于早饭后2小时,经肛门缓慢(30min)注入氧气500ml。45分钟后,口服硫酸镁1次。于第2、第3天如上法再分别注入氧气750ml及1000ml。注入氧气后轻轻按摩患者右下腹部,并让患者仰卧小时。这种疗法无任何副作用。易与哪些疾病混淆要注意与合并有蛔虫病、钩虫病、阿米巴肠病相蛒鉴别。猪鞭虫与人鞭虫在外形上虽无区别,但两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可资区别。鞭虫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1.荨麻疹。2.脱肛。3.贫血。4.偶可并发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及肠套叠。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