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nbspnbsp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五单元第3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开基创业新中国教育的开启;教育方针的制;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理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思想。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开放后教育的蓬勃发展迎接挑战重视基础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推动;少数民族教育【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开基创业1.新中国教育的开启2.教育方针的制定3.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教育2.改革开放后教育的蓬勃发展三、迎接挑战1.重视基础教育2推动高等教育3.推动少数民族教育重点:新中国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难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导读—设问—分析归纳—总结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师生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开基创业1.新中国教育的开启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拉开了序幕。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先是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确立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新人的教育目标。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由此,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前进,使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2.教育方针的制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为密切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公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这对开创普及教育之路和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以及后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都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我党提出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3.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提问: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青少年一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缺失;专门技术人才的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大大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加大。2.改革开放后教育的蓬勃发展“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刚一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敏锐地认识到教育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他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他为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来到了。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国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了发展步伐。提问:改革开放后教育快速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三、迎接挑战1.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是科技的基础,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推动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实施“211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涌现了一批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3.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课后研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和腾飞,都必将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首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找一些自古自今以来的有关事例,说说你的理由。思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际竞争实际是国家实力,而国际实力的竞争在于教育的竞争。优先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近代史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注重教育实现民族腾飞就是很好的例证。【本课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制定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但后来在左倾思想指导下,教育出现混乱,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大。文革后经过教育的全面整顿,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三个面向”,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使我国新时期的教育获得蓬勃发展。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