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初步认识迈克尔加成反应Michael反应是美国化学家ArthurMichael于1887年发现的。早在1883年,Komnenos等人已经报道了第一例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酯的共轭加成反应但是,直到1887年Michael发现使用乙醇钠可以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肉桂酸乙酯的1,4-共轭加成,对该类反应的研究才得以真正发展。此后Michael又系统地研究了各稳定的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体系进行的共轭加成反应,并在1849年报道了缺电子炔烃也可以与碳负离子发生类似的反应。反应历程及机理碳-碳双键上有吸引电子的取代基时,其亲电性减弱而亲核性加强,能够接受亲核试剂的进攻。反应举例胺类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以KFAl2O3为催化剂催化胺类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Michael反应。由此可得β—取代氨基丙酸甲酯。反应如图Michael反应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Dihydromevinolin的全合成(+)-Dihydromevinolin是从红曲霉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可以用作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可用于生产降血脂药物。(-)-Baclofen的全合成(-)-Baclofen是GABAB受体的强激动剂,其药名称为巴氯芬。它已经有30多年的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由于脑部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肌张力障碍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2005年,Takemoto等人使用对氯苯甲醛为原料成功进行了(-)-Baclofen的全合成。其反应过程如下:麦克尔加成(Michaelreaction),最有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之一,是构筑碳-碳键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在有机合成中利用不同的亲核试剂,可以方便的生成碳碳键,碳氧键,碳氮键,碳硫键,碳硒键,等等。当麦克尔加成与羟醛反应串联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有机合成上著名的“罗宾逊成环反应”。后者最大的用处是用来合成维兰德-米歇尔酮。这个酮则是类固醇类药物人工合成的基础,也是近现代许许多多萜类天然产物人工合成的重要原料。比如可以用来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