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秦汉三国南北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要求:1、“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4、秦汉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建立皇帝制度: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1:皇权至上表现2:皇位世袭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皇帝与三公九卿关系制度类别分封制郡县制朝代不同条件不同内容不同作用不同特点不同西周实行秦朝推广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拥有俸禄没有土地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贵族政权,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官僚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①制定选官制度;(政治)②统一货币、度量衡;(经济)③修建长城、驰道;(经济)④颁布严苛的秦律;(法律)⑤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文化)小篆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2)对秦: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对后世: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1.(2013·江西联考)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秦左丞相秦廷尉封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仔细观察图片,尽可能从图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从对图片的说明中可知①正确。从图上文字观察和秦朝书写文字的史实可知②正确。丞相属于三公之一、内史则属于九卿之一,③正确。④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D2、(2013·湖南)《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秦朝在地方实现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县长)。故A、C、D说法符合郡县制的规定。答案B符合题意。【答案】B2、汉朝:(1)郡国并行制度(1)原因: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2)影响: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3)解决: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4)特点: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2)加强君权:1.西汉内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六部制4.文化措施:①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②教育上:创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2.经济措施: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3.军事措施:出击匈奴。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汉朝——汉承秦制的影响: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专权,政局动荡。3.(2012·北京高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解析】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推恩令”和所学史实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最后汉武帝把诸侯王撤销,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4.(2012·广东高三)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解析】A选自2011年高考上海卷,本题考查了西汉初期地方体制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5.(2012·北京)秦始皇、汉武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两位君主。以下评价准确的是①都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大业②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均为王朝盛世局面的开创者④颁布维护集权的文化教育政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C考查材料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解题关键在把握时间信息:秦始皇、汉武帝。可采用排除法。①项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AB项,秦始皇、汉武帝时期皆未出现盛世的局面,排除D项。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①标准:②选官权:③选择方式:A、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B、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6.(2012·辽南)《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孝、廉的选官标准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科举考试的办法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A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中“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分析是围绕汉代人才选拔制度而产生的争论,题干中左雄建议改变察举制,而遭到张衡的反对,汉代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行选官。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年一熟(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二、秦汉时期经济的发展(2)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以为生产、生活单位,和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确立的出现和普及①生产工具因素:②生产关系因素:③农民自身因素: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1、含义:2、形成⑴时间:⑵原因:3、性质:自给自足的。家庭农业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技术封建土地所有制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重农政策自然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基本特征;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脆弱性)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落后性)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4、特征5、评价⑴积极方面:⑵消极方面: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小农经济——基本模式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有利因素:不利因素: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④政府的重农政策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④旱、涝等自然灾害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3)与自然经济的关系:小农经济侧重于强调规模小,家庭生产,是与大规模生产相对而言的,在我国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前提条件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自然经济则侧重于强调自给自足,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因此小农经济不一定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不一定就是小农经济,但两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探究三:小农经济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小农经济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怎样?它与自然经济的关系如何?(1)表现形式:小农经济有封建小农、资本主义小农和社会主义小农三种形式。(2)地位:是封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与政权的安危。(3)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加速私有化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3、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国家土地所有制: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2、地主土地所有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3、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5、政策:抑制限制兼并结果:无效1、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2、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3、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4、影响:按亩纳税(明清)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激化矛盾→危害统治7、(2013·浙江)观察右图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解析】图片展示的是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犁耕法,显示了汉代铁犁牛耕技术的提高,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表明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A;唐代的曲辕犁便于调节耕作的深度,排除C;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可排除。【答案】C8.(2013·浙江省)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从材料信息中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这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选D项。【答案】D9.(2013·浙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③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④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解析】一牛挽犁耕作技术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故①正确。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故②不正确。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