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了解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辩证地认识事物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重点]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规律及其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教学难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关系2.意识的起源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哲学,这门学问中国过去叫“道学”、“理学”。是研究道、理的。•什么是道?道与器相对《易传》:“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形而上者”----有形的东西(“有”\器)背后无形的东西,是“无”“道”--”无”的含义:A.无形中创生、主宰万物的鬼神(巫以舞事无之“无”)B.道家之道——无,万物之本原C.道理——器物\现象和知识背后最基本观念哲学讨论最基本观念的学问,不是知识、技能。现在:哲学讨论一些最基本的信念与原理哲学最根本的态度是反省、反思。•反省、反思知识、观念或现象•从事物、行为中抽身。它产生于惊讶、困惑、愤怒等找到这基本的观念、原理就能理解(为什么)或怀疑(怎么会)•哲学本质上是批判性的。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关于世界的本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及其规律物质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互相贯通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2、哲学基本问题:★世界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谁是世界的本源)★人类两大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二者的关系如何)——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二者的关系如何——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赫拉克里特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旗动!风动!心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不可知论和可知论。休谟康德哲学基本问题何谓本原?能否统一?物质本原:唯物主义意识本原:唯心主义能:可知论否: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1、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对它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3、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基本派别。在哲学史上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和斗争,同时还伴随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世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怎么样?辩证法形而上学是什么?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黑格尔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的,认为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于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美就是美本身的理念柏拉图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阶段。唯物主义培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也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又克服了它们的严重缺陷,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并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联系--发展:辩证法孤立--静止: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关键: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评析:①将世界万物归结为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②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反对了神创论;③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缺乏科学根据,带有自发性、猜测性、直观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化学和物理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1)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元素的分子又可分解为原子;(2)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世界的本原;(3)评析:①建立在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之上,具有进步性,②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③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3)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彻底的唯物主义(既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也概括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运动:●何谓运动?●物质和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Heshang.swf●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地日行八万里,遥天巡看一千河。——毛泽东○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没变。○运动的绝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人类活动尽管有意识,仍是物质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辨析:世界统一于存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基本概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物质性或直接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交往实践)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3)科学实验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二者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在的原初的自然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的,自发地产生人类,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形成社会。•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制约和改造自然界。整个物质世界可以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两部分。自在世界是指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以及目前还在人的实践领域之外、尚未被人类实践所触及和把握的那部分自然。人类世界是指进入人的实践领域之内、被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或者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区别和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自在世界(自在的原初的自然)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类世界人类社会●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自然基础参与运动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全球危机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人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人类。——恩格斯●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既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2)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4)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人的活动调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经济领域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社会文化(精神)生活领域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展的观点实质、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动力(人类认识特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1、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首先就是要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观点,它当然也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坚持了唯物论。阅读与思考••一挂鞭炮能防“非典”?•据《科学与无神论》杂志报道:2003年5月7日晚上,某市忽然鞭炮声四起,持续多时;问何故,众人曰:据说,某县境内新生一个小孩,刚出生就会

1 / 1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