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偶技术在相图测定中的应用A.A.Kodentsov,G.F.Bastin,F.J.J.vanLoo摘要在研究多元系统中的相之间关系时,扩散偶技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实验方法。本文通过多种测定三元相图的实例,阐述了相关的不同扩散偶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文章说明了在用扩散偶构造等温截面时,若干可能出现的错误源。文中还讨论了界面浓度测量的困难,以及形成准平衡区的问题。已证实,扩散偶技术的效率很高。然而,为了增加三元相图信息的准确度,将扩散偶法与关键合金的测定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关键字:相平衡;扩散偶;电子探针1.介绍相图对理解很多理工类科目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人们在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测定相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现在,我们能在一定置信度下,计算出一个复杂体系的相平衡。然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理论计算仍只能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而无法取代实验。在本文中,我们着重于一种相图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称为扩散偶法。尽管早在40年前,有人就已提出利用扩散偶法绘制相图[1],但这一方法还未得到广泛运用。(专家们确有使用,但没有适合研究生们使用的方法)因此,我们将主要定性地讨论多相反应现象与相图拓扑形貌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向读者提供一个框架,使读者们能够将扩散偶技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固体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不同领域中运用。本文实验中采用的为非离子类材料,大多数为金属。对离子材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Schmalzried的新书。[2]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材料体系相图的测定,来阐述我们的基本想法。文中大多数引用数据的原作标注在后面。通过阅读这些原作,读者能对扩散偶法有更广泛的理解,以及洞察更细微的差别。本文或被视为作者们在这一领域经验的总结。我们很荣幸地将本文献给AlanPrince,他在追求自己研究目标的道路上,怀有巨大勇气和决心。2.扩散偶法的基本原理在相图研究中使用的扩散偶法,基于扩散区中局域平衡的假定。这意味着,在扩散区中每一个无限薄的层,都与相邻层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换句话说,这表明每种组元的化学势(活度)沿着反应区中产物层连续变化,并在分界面两侧值相同。由界面得到的局域平衡这一概念,是在扩散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扩散是由于热力学势梯度而产生的,那么任何出现扩散的系统都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一个迁移的相界(如一个长大的反应产物),扩散区的内部肯定有自由能差(驱动力),其与平衡就有一定的偏移。在本文中,我们假设:扩散区中总维持着局域平衡的状态。这意味着相对于扩散速率,反应速度相当快。这可能会使我们回想起,在二元多相系统中,由扩散控制的交互作用必定会得到一个由单相产物层组成的扩散区,这些层由相互平行的界面分开,其序列由相应的相图决定。至于为何存在固定的成分差,以及只有直线型界面,这些则直接由相率决定。对于存在三个自由度的情况,需要在温度、压力一定后,再改变成分。假设若只发生体扩散,则包含两相结构的反应形态(如析出沉淀或波纹状界面)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三元系统而言,因为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自由度,扩散区内产生两相区域是可能的。在三元扩散偶固态相变中产生的扩散区形态,是由其种类、结构、数量、形状,以及新生成相的拓扑排列定义的。反应区最终的微观结构,能够通过所谓的扩散通道直观化。这是在三元等温线上的一条线,表现这样一条轨迹的平均成分,即它贯穿扩散区和一组与最初界面平行的平面。当然,三元体系中的扩散通道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在交互作用中,既没有物质产生也没有物质消耗,那么扩散通道就必须,穿过反应偶端际组元间的直线(即物料守恒线)至少一次。如果不同的相被平界面分开,且等温截面上穿过两相区的扩散通道与一条结线平行,那么我们便可认为,沿着整个界面都存在局域平衡。然而,在有些情况下,界面附近能形成过饱区。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结构,可能导致波纹状界面或岛状沉淀。Kirkaldy和Brown阐述了将反应区成分与相图联系起来了若干规则[3]。在这之后,Clark[4]将这些规则定型。近年来,多元扩散方面的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主要归功于计算能力已经可以与有效算法的复杂度相匹配。读者若需要这一相当复杂课题的更多信息,可以关注Kirkaldy[5],Morral[6]和Agren[7]的研究小组的相关工作。论及细节,尤其是参考文献4中细节,我们将在此通过一个假想的A-B-C三元系统反应偶总结其主要观点,如图1中所示。给定一个在化学平衡条件下的扩散偶,其扩散通道涉及到一个与时间无关的中间层顺序。相图可以提供关于反应层顺序、形态和组成的信息。举例来说,在如图1所示的假想反应中,等温界面上穿过一个单相区的实线(比如a-b),表示在反应偶A/Z的反应区中存在一层这样的相。两相区中,与结线平行的虚线(g-h)表示两个单相区之间直线型界面。与等温线上结线相交的实线(b-c)表示扩散偶中局域平衡的两相区(实际上是波纹状界面)。进入一个两相区,然后又回到原来相区的实线(d-e-f),表示岛状沉淀区域。穿过三相区的虚线(i-j或k-l),表示三元平衡扩散结构中三相平衡的界面,它要么是一个两相层与一个包含不同相的层相邻(如i/j界面),要么是相邻的两相层有一个共同相(如k-l界面)。图1.假想的A-B-C体系中,A/Z扩散偶的反应区结构(左)和在三元等温界面上,标出的相应扩散通道(右)。小写字母处的结构与等温线上该点成分相关。(注意,所有的三相区通道必须用虚线标出,因为三元扩散偶中不会出现三相扩散层。)3.实验步骤3.1.扩散偶的准备目前存在数种制备固态扩散偶的技术,即使两种(或更多)材料紧密接触,他们便能互相扩散。通常,扩散偶组元的结合面将被打磨和抛光至平坦,然后压紧,在所研究的温度下退火。视原始物料的不同,实验可使用不同的气氛(如真空、惰性气体等)。退火完成后,将试样淬火以保留高温时的平衡组织。对于某些材料体系,亦可使用电镀或化学镀技术制备扩散偶。在这种情况下,扩散偶的一部分通常是块状合金。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将第二种合金镀至第一部分的块状合金基体上形成的。其他常采用的镀层技术包括等离子喷涂和化学气相沉积(CVD)。这些技术对金属和非金属都适用。此外,通过热蒸发、电子束蒸发和激光蒸发技术,也能在块状基体上获得第二组元沉积层。同时,将基体材料置于活性气氛中退火也可以得到多相扩散偶。[8]这种试验方法既可以适用于传统的实验(等温条件下),也可以施加一个与扩散方向垂直的温梯度。后者让我们能够‘同时’观察竞争相反应,如同一个关于温度的函数。[9]3.2退火技术和样品制备正如前文说述,为了获得特定温度下体系中存在的相平衡的信息,我们必须测量扩散区内的相界浓度。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技术来测定界面两侧的化学浓度。这些技术包括:俄歇电子能谱(AES),二次离子质谱(SIMS),卢瑟福反向散射谱(RBS),掠射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和分析电子显微镜(AEM)。本文中,我们将只关注最后两种方法,因为它们非常适用于研究‘块状’扩散偶。其它方法主要用于测定互扩散的与深度相关的成分数据,以及薄膜状扩散偶中的反应。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测定扩散偶中的浓度数据,因而它已是相图测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已经有成百上千的研究使用了这项显微分析技术。与之相对,分析电子显微镜(AEM)技术在扩散偶中的应用相对较晚。目前,在多元系统的相反应分析中,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技术已被广泛接受。而样品制备和量化结果的复杂性,使得分析电子显微镜(AEM)在扩散偶的研究中并不常见。然而,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则可为相稳定性和固体中的反应扩散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中,高能电子被聚焦为一束细小的探针,指向扩散偶中待研究的点。入射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发生交互作用,产生多种信号,其中之一就是特征X射线。这些X射线被检测和鉴别,用作定性分析。通过使用合适的标准,它们可以为定量分析矫正基体效应。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可研究块状样品,而分析电子显微镜(AEM)则处理电子可穿过的薄膜。这两种技术中,使用的X射线量化程序有很大不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的主要优点是,它能测量体积很小的样品的成分。其对块状样品的分辨率被限制为约1μm。对薄膜而言,通常得到的分辨率通常好于50nm。显然,我们必须优化操作条件以获得最可靠的结果。加速电压,电子束电流和计数时间,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参数。前人已详细讨论过如何优化这些参数[10],这里仅总结如下。1.将工作加速电压与待测特征X射线的激发电势之比设为2-3是较合适的,这样可以最大化峰背比以及使产生X射线的体积最小。2.在不显著增大电子束大小的前提下,电子束电流的值,要使统计上有意义的分析X射线计数最多。3.计数时间必须足够长,积累足够的统计上有意义的X射线计数(不生产过多的碳排放)。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能从待分析试样上收集X射线谱,即波谱分析(WDS)和能谱分析(EDS)。两种分析方式各有优劣,具体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材料。在很多现代仪器中,两者能同时使用。在扩散偶的定量分析中,这些分析系统的一些重要特点如下。3.2.1.波谱分析(WDS)1.能被侦测的原子序数Z≥42.X射线能量分辨率约为5eV3.在高计数率和低峰背比的情况下,侦测能力的极限约为100ppm缺点:必须连续监测,以及相对高的电子束电流3.2.2.能谱分析(EDS)1.能被侦测的原子序数Z≥11(通常情况),在无窗超薄探测器时Z≥62.在Mn的标识α激发下,最大X射线能量分辨率为140eV3.相对于波谱分析(WDS),低的计数率和低峰背比。通常能获得的侦测能力的极限约为1000ppm另一方面:即时监测!对于基于电子束技术的细节解释,可参考Goldstein等人的著作。[10]3.3.制备供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的样品如同任何微量分析技术一样,样品制备至关重要。必须注意的是,在制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使用的扩散偶样品时,不要人为地引入杂质,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标准的金相制样就可以制备适用于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的块状多元扩散偶。关键在于防止不同相界间的‘污染’。好的金相制样,或者在某些场合下的最终电解抛光,可以防止给定相被毗连的样品区污染。此外,需要特别注意,对扩散偶不同部分,必须没有明显的高度差异。一旦制备了合适的样品,就可以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AP),而测得的浓度可以确定平衡相图结线端点。4.扩散偶技术的衍生变化扩散偶技术有几种衍生技术。在第一种衍生技术中,待研究的样品是一个经典的半无限扩散偶,这意味着在扩散退火后,扩散偶的末端仍保留其原成分。在一个半无限扩散偶中,如果体扩散是其限速步,则局域平衡就应该存在。这样就能利用上文所叙述的规则,建立等温扩散反应区形态与相图之间的关系。这一衍生技术最显著地特征是,反应区的相组成与时间无关,而且扩散通道固定。利用该种衍生技术构造三元体系的等温截面,已有过许多范例(参见参考文献[11-14])。通常情况下,为了获得所需的全部信息,以得到退火温度下各相的关系,我们需要研究端际组元。因此,采用多相端际组员材料,可以显著减少样品数量。例如,在研究一个三元系统时,使用两相合金作为端际组元,会让‘命中’三相平衡界面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一步骤参见图2。如果装配一个P和Q的扩散偶,在指定温度下退火之后,反应区可能的形态如图2.2b。在区域1中,微探针可揭示α+μ+T的三相平衡,而在区域2中,能在等温线上建立β+γ+T的平衡三角形。图2.使用两相合金作为端际组员测定A-B-C三元体系等温界面相平衡(a)假设用P/Q作为扩散偶的可能的反应区示意图(b)举一个使用该技术的例子,研究Ag-Fe-Ti三元系在850℃的相关系[15]。这一体系具有可观的实际意义,因为Ag-Ti合金作为为可钎焊钢构件强化金属非常广泛。在850℃下,名义成分为Fe30Ti70,包含了FeTi金属间化合物、β-Ti(将近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