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早期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与发展一、四大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二、倭马亚王朝时期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与发展三、阿巴斯王朝时期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与发展二、倭马亚王朝与伊斯兰教三、阿巴斯王朝与伊斯兰教OnlineResources:GeneralInformationonIslamMapsoftheMuslimWorldWomenandIslamArtandArchitecturefromtheIslamicWorldScienceandMedicineintheIslamicWorldMusicFromtheIslamicWorldIslamicBookSourcesFilmsMiscellaneousResourcesontheMiddleEast二、倭马亚王朝与伊斯兰教(661-750年)1、伊斯兰教在中亚、北非、西班牙的传播;2、《古兰经》及其注释;3、圣训的搜集与分类;4、宗教派别哈瓦立及派、十叶派、穆尔太齐赖派、穆阿吉阿派的形成UmayyadCaliphate(661-750)由麦加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创立。680年穆阿维叶去世时,以大马士革为首都的倭马亚王朝确立了牢固的统治。马立克及韦立德等哈里发实现了政府的民族化(阿拉伯化)。借助于哈查只·伊本·尤素福和穆萨·伊本·努赛尔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哈查只以高压手段,恢复了伊拉克、波斯的秩序,并征服了中亚和河外地区。穆萨征服了北非海岸、大西洋及西南欧洲。倭马亚王朝在89年中,建立了幅员广阔、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随着阿拉伯人对外征服的胜利,伊斯兰教随之传到半岛之外广阔的地区:东到伊拉克、伊朗、中亚及印度北部信德地区;西到西班牙等地。西北到叙利亚、小亚细亚地区;西南到埃及、北非阿拉伯人的移民活动阿拉伯人的移民活动,不仅是开疆拓土、夺取财富、统治异族的活动,也是广大阿拉伯人与各地居民融合共处、共创新的文化、新的国家的活动。至今,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同操阿拉伯语,共奉伊斯兰教,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倭马亚人的对外扩张向东,以巴士拉为基地,663-671年间征服呼罗珊。674年侵入突厥斯坦的布哈拉。705年克服吐火利斯坦及其首府巴里黑(今阿富汗巴尔赫)。706-709年克服粟特的布哈拉及其周围地区。710-712年攻克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713-715年,侵入药杀河各个地区,进入佛教流行的地区,捣毁佛像。向东南,侵入印度北部。711-712年,征服信德,海德拉巴成为穆斯林属地。713年占领下旁遮普的木尔坦,将今天的巴基斯坦纳入哈里发国家的版图。在北非,远征队深入突尼斯,670年建凯鲁万城,赶走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使当地柏柏尔人逐渐信仰伊斯兰教。袭击摩洛哥南部,占领丹吉尔和巴利阿里群岛。708年穆萨被任命为北非总督,他巩固了从埃及到大西洋的广大地区,从柏柏尔人中招募新军,并进攻西班牙。709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711年柏柏尔将领塔里克(陀里克)率人攻下科尔多瓦和托莱多(西哥特的首都)。接着穆萨总督亲自出征,占领塞维利亚,萨拉戈萨,包括当时法兰西的东南部。穆萨觐见哈里发714年穆萨带着浩浩荡荡的战利品离开西班牙,应招到大马士革觐见哈里发。病榻上的哈里发韦立德肯定了穆萨的功绩。但他的弟弟、新任哈里发苏莱曼下令革除穆萨的职务,没收其财产,风云一时的穆萨最终死于贫困。倭马亚王朝有五个行政区:1、伊拉克辖区:包括巴士拉、库法、波斯大部和阿拉伯半岛东部。2、希贾兹辖区:也门和阿拉伯半岛中部。3、加吉拉辖区:介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北部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及小亚细亚的比邻地区。4、上下埃及辖区5、非洲辖区:首都为突尼斯的凯鲁万城。总督:下设三位官员,分别掌管政务、税收和宗教。宗教部门的长官同时也是司法部门的长官,从教法学家中任命,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管理穆斯林宗教事务,处理穆斯林之间的纠纷。非穆斯林的法律问题,由其宗教领袖处理。穆斯林的社会结构阿拉伯人开始时把世人简单地分为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被他们简单地称为蒙昧的人。后逐渐形成四种区分:1、阿拉伯人2、马瓦里3、顺民(Dihiminn)4、奴隶阿拉伯人对外扩张的早期,阶级分化不甚明显,欧麦尔时期尚保留游牧人朴素的生活,土地私有观念不很强烈,穆斯林在新占领区只要白的(白银),不要黄的(黄金);他们不知道麝香,把麝香当作食盐。奥斯曼时期占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属地,这些地区早已进入封建社会,受其影响,阿拉伯贵族的私有观念逐渐浓厚,古莱氏贵族和圣门弟子最先成为新贵。倭马亚封建世袭王朝建立后,阿拉伯人的社会分化加剧。国库成为倭马亚家族的私产,阿拉伯人之间的阶级矛盾,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矛盾,以及非阿拉伯人的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1、阿拉伯人:走向各地的阿拉伯贵族享有特权、津贴和赐金。哈里发的家族掌握大权,指挥军队,掌管封地。古莱氏人是“高贵的当权者”。2、马瓦里(Mawali):Mawali涵义很多,通常指阿拉伯人向外军事扩张后改奉伊斯兰教的异族人。在伊斯兰教初期指被穆斯林释放了的、改奉伊斯兰教的奴隶,被称为“释奴”,几代人之后释奴的后人被称为Mawali。不能被译为“平民”。信奉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人。许多非穆斯林改宗伊斯兰教,大多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改奉后,无需交纳人丁税,甚至在最初不用交纳土地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改信伊斯兰教后,各地税收随之下降,后来马瓦里在人数上超过了阿拉伯穆斯林。马瓦里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低于阿拉伯人。未享受到伊斯兰教倡导的“民族平等”。马瓦里从事工商、农业,参加对外扩张战争,却不能与阿拉伯人享有同等的权利。阿拉伯人是骑兵,马瓦里是步兵;阿拉伯人获取的俸禄和战利品大大超过马瓦里。马瓦里无需交纳人丁税和土地税,却要缴纳什一税。为了获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平等地位,马瓦里或投身于学术研究,研究教义、圣训和教法,或从事反对斗争。哈瓦立及派、伊拉克的什叶派以及后来的卡尔马特派大都是新改宗者。《珍奇的项链》记载:巴士拉、麦加、麦地那、也门、呼罗珊、叙利亚的法学家都是马瓦里。雅古特的《地理辞书》在“呼罗珊”辞条中指出:阿卜杜·拉赫曼说,伊本·阿巴斯、伊本·祖拜尔和伊本·阿穆尔去世之后,各城市的法学家都是马瓦里,麦加的法学家为伊脱邑,也门有脱乌士,叶玛麦有叶哈亚,巴士拉有哈桑·巴士里,库法有拿赫伊,叙利亚有麦克贺里,只有麦地那的法学家是汉志的古莱氏人,这就是为大家所承认的赛德·穆桑伊布。(穆罕默德·艾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卷一,第163-167页)7世纪初阿拉伯第二次大扩张,马瓦里参加军队者越来越多,与阿拉伯人有更多的接触,其文化对阿拉伯人产生影响。倭马亚王朝版图扩大,需要各种人才,王朝统治者大力使用有文化、有才能的马瓦里。倭马亚王朝经过第二次扩张后三十年的混战已摇摇欲坠。马瓦里参加到各种反王朝的队伍中,波斯马瓦里成为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3、顺民(Dhimmi)Non-muslimunderprotectionofMuslimLaw.Acovenant(契约)ofprotectionwasmadewithconquered“PeoplesoftheBook,”whichincludedJews,Christians,Sabaeans,andsometimesZoroastriansandHindus.被保护的人,指生活在伊斯兰国家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萨比教徒等,《古兰经》称“有经人”。许多圣训要求穆斯林善待顺民,一切被征服的地区,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等只要缴纳丁税,“就得到生命财产的保护,教堂不受侵犯,信仰得到自由”。阿拉伯人对外扩张时,用武力征服的地区(如波斯),当地居民可从改奉伊斯兰教、缴纳人丁税、战争三项中任选其一。不属于武力占领的地区(如埃及),改奉伊斯兰教或缴纳人丁税。顺民包括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他们保留原有的宗教信仰、语言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但需交纳人丁税。人丁税针对非穆斯林征收的捐税,富人年缴40迪尔汗(银币),中产者20迪尔汗,穷人10迪尔汗。老、弱、妇、孺免交。4、奴隶:伊斯兰教承认闪族古老的奴隶制,但是大大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人蓄奴者很多,奴隶多为战俘(战败国参战的官兵及其家属及当地原有的奴隶,被作为战利品分配给阿拉伯战士),或从奴隶市场购买。倭马亚王朝时期伊拉克是阿拉伯帝国最著名的奴隶市场,奴隶多半是来自波斯、中亚的战俘。一阿卜杜·马立克的阿拉伯化政策1)统一货币2)统一文字3)规范驿站国家机关档案记录、财政税收记录一律使用阿拉伯文,以取代原在叙利亚使用的希腊文、伊拉克和东部各省使用的帕莱威文、在埃及使用的希腊文和科普特文。推广阿拉伯语言、文字。伊斯兰教兴起前后,阿拉伯半岛通用波斯银币“迪尔汗”及拜占庭金币“第纳尔”(恺撒金币)和铜币。欧麦尔、奥斯曼、穆阿维叶、伊本·左拜尔的弟弟伊拉克长官先后铸造新币,阿卜杜·马立克下令对货币进行三次改革,逐渐消除拜占庭的痕迹。欧麦尔二世鼓励改宗的政策下列恢复欧麦尔时期的政策,规定凡是穆斯林,除天课外,一律免交各种赋税,导致许多新皈依者离开土地涌入城市,领取年金,国库遭受双重损失。倭马亚王朝时期的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对外征服的胜利,伊斯兰教随之传到半岛之外广阔的地区,向东传到伊拉克、伊朗、中亚地区及印度北部信德地区等,向西北传到叙利亚、小亚细亚、西亚地区,西南到埃及、北非,向西到西班牙等地。被征服地区上的各个民族中不少人出于种种原因,纷纷改宗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哈里发向各地派遣宗教学者或法官,传播伊斯兰教并根据《古兰经》、圣训原则处理各地发生的问题。在各地建造清真寺,大马士革的倭马亚清真寺,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重修麦地那清真寺。研究《古兰经》,搜集圣训,开始把外国学术著作翻译为阿拉伯文,研究炼金术与医学。倭马亚人在学术活动、尤其在宗教学方面已有建树。当时大多数著名的学者全是宗教学者;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积极研究《古兰经》,搜集圣训,注解圣训,根据经训创制法律,以解决各地发生的事件。当时的科学和哲学不发达,其发展有赖于宗教的发展,以宗教理论为根据,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倭马亚人的贡献1、传播伊斯兰教,传布阿拉伯语,奠定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2、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发展阿拉伯建筑艺术,创造了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鼎足而立的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3、在学术文化上,对阿拉伯语、诗歌、圣训学、教法学、历史学、逻辑学的研究,对星象学、炼金术、医学等自然科学的翻译事业都做出过贡献。哈桑苏丹清真寺蓝色清真寺麦地那圣寺耶路撒冷金顶清真寺72peoplemosqueinIrangonbad-esabzharuniehyibentulunmosque.jpg阿巴斯王朝与伊斯兰教的发展1、阿巴斯王朝的特点第一,倭马亚王朝是一个纯粹的阿拉伯国家,受异族影响不大,阿巴斯王朝深受异族影响,是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包括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异族人在内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帝国,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在异族人手中,其政权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阿巴斯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第二,阿巴斯王朝深受波斯文化影响,其政治典章制度多承袭波斯王朝。第三,倭马亚王朝的权利依赖阿拉伯各个部族的支持,阿巴斯王朝的统治者自称其权利是安拉赐予的,通过强调哈里发至上来发展其神权政治。第四,阿巴斯王朝是伊斯兰教大发展的时代,伊斯兰教普及到帝国的东方和西方,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商贸活动的开展,伊斯兰教传播到东南亚、北非、中亚、欧洲等地。阿拉伯语发展为普及全民的语言。第五,阿巴斯王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为人类历史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强大的哈里发帝国阿巴斯哈里发国家的疆域东起印度河,西临大西洋,北起中亚的绿色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