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概述二、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四、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五、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六、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八、老年期的心里发发展变化学习目标: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三、心理发展的动因四、心理发展过程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人、动物的生命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其目的是探索生命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法则。一、心理发展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种系发展动物--人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种族发展(原始人----现代人)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从出生----死亡)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发展速度)•普遍性和差异性•增长和衰退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如: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受精卵婴儿儿童少年成年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心理发展中各年龄段的特征–年龄特征–年龄特征的根源2、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问题--关键期问题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性:过程性和动态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设计方式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纵横交叉研究设计横断研究对某几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优点: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缺点:由于是对不同儿童的比较,看不到同一个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纵向研究(追踪研究)在较长的时间系列设计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组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少且易流失;长时间的追踪中会出现新变量;反复测量会导致(重复)练习效应;成本高,消耗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聚合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研究方法。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优点: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从纵向的角度谅解儿童岁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1、跨文化比较研究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3、研究方法的整合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天遗传素质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生理成熟的结果,外界环境和教育所起的作用甚微。英国的高尔顿为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于1869年发表了著名的《遗传的天才》,明确地宣称:“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美国心理学的先驱之一、第一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霍尔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霍尔提出心理发展的复演论,认为个体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片面强调和机械看待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Locke)的“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可以说是环境决定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培养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永远赶走吧!”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针对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所具有的明显的片面性,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二因素论,主张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是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心理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并非单纯地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个体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美国的心理学家吴伟士也是二因素论的支持者。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1、观察学习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2、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3、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不仅教师、父母、同伴是重要的榜样,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榜样。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3、教育教学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质变、量变关系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皮亚杰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1)感觉运动时期(0-2岁左右)婴儿只对他们的感觉敏感,对他们身体感觉到的新的经验十分着迷。他们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声音、听觉、触觉和味觉来探索这个世界。(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能够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具有符号功能,图画)进行思维。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未掌握守衡(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智慧活动依靠概念进行,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将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思维具有可逆性;掌握守衡(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运算活动不受具体事物内容的局限。2、以人格发展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1)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人格特征:希望(2)婴儿后期(2-4岁)任务:获得自主感人格特征:意志品质(3)幼儿期(4-7岁)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人格特征:目标(4)童年期(7-12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人格特征:能力(4)童年期(7-12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人格特征:能力(5)青少年期(12-18岁)任务:建立同一感人格特征:诚实(6)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人格特征: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获得生殖感人格特征:关怀后代(8)成年晚期(50岁-死亡)任务:获得综合的完善感人格特征:智慧、贤明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的主要特点(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2)动态过程,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3)二维的发展阶段说(发展出的人格品质介于积极和消极之间,是可以改变的)(4)阶段论和连续论统一,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过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内动力是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是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位老教师在学习这个问题时,谈起他过去的一件事:有一个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被老师发现了,在恼怒之下,老师把他带到宿舍,拍桌瞪眼,然而孩子却一言不发,毫无悔改之意。第二天,老师平静下来了,又带学生到宿舍,给他倒了水,让他坐下,好好谈,孩子仍是一言不发。两次失败促使老师苦苦思索一个问题:要用怎样的一把钥匙才能打开这个孩子的心呢?老师想到孩子有些关系很近的人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孩子平时也是有志气的,要求上进的。第三天,他就从这里谈起了,这次谈话打动了孩子的心。孩子才谈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老师明白了这个情况,就一方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另一方面要求他改掉毛病,积极向上。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早已加入了共青团。每到寒暑假,还常来看望老师。有一次他对老师说:“你教育了我好几年,但是我一直不忘的就是那一次。第一天对我发脾气时,我心里想的是:好,您这样气势汹汹地对待我,我索性不理您好了。第二天,您的态度是和蔼的,可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想的是:只不过是为了骗我说出自己的错误来,我偏不说。经过第三天的谈话,我才知道您是相信我可以改好的,是愿意我好起来的……”大家通过这个事实,外动力和内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实验胚胎学中,此后很快引起了生物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关注。本世纪三十年代,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茨发现,小雁、小鹅、小鸭等在出生后数小时就能跟随自己的母亲。但是,如果刚出生时就把它们与母亲分开,不久,这些小动物就再也不会跟随自己的母亲了。这说明动物某些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有关行为就再也不能形成。小动物的其它行为也有的类似情况。劳伦茨将这种现象叫做“印刻”,印刻发生的时期就叫做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者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机,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发展比较缓慢。学习不同方面的知识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4岁是学习语音的敏感期;5-5.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3-5岁是学习钢琴的敏感期等等。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年是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的敏感期。精神分析学家把儿童早期,特别是3-6岁看作是人格发展的敏感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一定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学得很快,过了这个时期,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同时还认为,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8个月至8岁;动作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左右等等。日本教育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当中身心发展最显著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会毁掉了。”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思想基础–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儿童被视为缩小了的成人,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儿童的天性,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价值:开启了儿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研究的先驱者霍尔:年龄扩大到青春期;开始老年心理研究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不同学派对心理发展的论述与纷争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研究,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20世纪中期后,儿童心理学进入演变和增新时期•已有研究深化•新研究领域的开拓•探讨心理发展的机制•新理论的出现•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