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美学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和丕壮;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樊凡;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盛洪飞;桥梁建筑美学;科学出版社伊腾;桥梁造型;科学出版社桥梁美学1、桥梁美学概论2、桥梁建筑美的基本要素3、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4、桥梁的色彩与材质5、桥梁景观设计第一章桥梁美学概论第一节桥梁美学的研究与发展第二节桥梁美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桥梁建筑的艺术特性第四节桥梁建筑的几何构成与形态感情第一节桥梁美学的研究与发展1、技艺不分2、技艺分家3、技艺再合4、技术美学与工业艺术设计1、技艺不分古代美学思想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时代,而成为系统的建筑美学理论并见之于记载的书中是在2000多年前,罗马时代建筑大师维特鲁威在所著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三位一体的建筑观点,成了影响深远的优秀建筑标准。事实上,古代建筑包括桥梁建筑在内,并没有技术与艺术之分。“技术”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含技艺、技巧之意,各国文学中的艺术一词,如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等都包含了技艺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则被称为“匠”,因而当时的桥梁建造者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既是设计者也是造桥者,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无形中就是一种完美的结合。1.1中国古代我国现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桥是公元595年~606年由隋代李春建筑的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图1-2),该桥是单跨、敞肩、圆弧石拱桥,拱圈并列28道,净跨37.02m,高7.23m,宽9m,在主拱两侧有净跨分别为3.8m、2.85m的小拱,可宣泄流量并减轻自重,桥面呈弧形,栏杆望柱上雕刻的龙兽神采飞扬、制作精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割圆弧拱,其大拱叠小拱的造型构思巧妙,结构独创,看上去雄伟中透出秀逸,稳重中犹见轻盈,如“初日出云、长虹卧涧”,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此后在我国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建造了很多著名的桥梁,如建于中唐时代的宝带桥(图1-3),是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桥(计53孔,全长达316.8m)如千尺卧虹、巧夺天工。法国加尔徳水道桥,虽经历2000多年沧桑,仍然以其粗犷、古朴、充满原始魅力的风貌屹立于世。图1-1加尔德水道桥图1-2赵洲桥宝带桥是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桥卢沟桥北京颐和圆内的玉带桥1.2西方相对于我国,西方中世纪正处于黑暗时期,战争与宗教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反映在桥梁建筑上就是既为军事防御性桥又是宗教色彩较重的桥。设计造桥者有牧师参与,桥头大都有防御性的桥塔和桥门,还建有教堂和其他宗教性建筑物,长期的封建战争和宗教势力的影响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法国瓦伦梯桥(图1-6)是当时较有代表性的一座桥,该桥两头及中部各有一个高塔,另外还有一道桥门,共六个尖拱(跨径16.5m)高高地耸出水面,桥墩处理得使攻桥者无法从河中乘船上桥。由于军事考虑上的完整性和它高直式的桥塔,桥看上去肃穆整齐,像严阵以待、训练有素的武士一般。法国瓦伦梯桥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摆脱了中世纪的落后、消沉与制约,思想得到解放,这不仅体现在建筑造型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科学技术开始萌芽。当时百家争鸣,大师辈出,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都既是画家、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工程师,人们在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崇尚古典主义建筑艺术,追求形式美,注重比例和谐、外观宏伟与细部雕饰,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玛丽亚大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等都是该时代不朽的杰作。桥梁建筑也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纪念性建筑,在桥梁上增加很多雕饰,如罗马的十二使徒桥等桥上都建有几座到几十座巴洛克风格的雕像(图1-7)。还有著名的威尼斯利雅托桥,以桥上用大理石建店铺、拱廊、台阶和栏杆而著称,所有线条都柔和悦目、细腻考究(图l-8)。这个时代的桥梁建筑可以说既是工程设计,又是艺术创作,是一座桥梁,更是一件大型艺术品。罗马十二使徒桥※威尼斯摩托桥2、技艺分家18世纪末,以英国技术革新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物质生产领域的面貌。随后出现了以自然物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以及相应的教育体系。科学的明细分工以及追求结构上的纯理性主义,使科学和艺术、专业技术和艺术脱了节。科学家、工程师注重于科学实验、发明创造,且分工愈来愈细,对艺术已无力兼顾,而艺术家则认为艺术是高尚的,是感情的产物,工程技术只是“雕虫小技”,孤独地沉缅于感情境界的象牙塔中,深深地陷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无境界中。※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疏远,美和用的分离,使本来含有艺术概念的技艺已到了被局限于只讲技术的境地,特别是工业化的大生产和追求高效率,往往与美背道而驰。大部分土木工程师养成了以结构达到建筑物功能目的为唯一要求,甚至认为艺术要求是对设计思想的干扰,是建筑物不经济的根源等,主张洗净“浮饰”,“真实即美”。反之,建筑师及艺术家们又认为工程师不懂艺术,对新材料、新结构横加指责,导致了工程师与建筑师之间的争执。规模宏大结构外露的悬臂式钢桥——福斯桥。建筑师却宣称:在铁制的东西中没有建筑艺术。机械制造每前进一步,东西却越来越丑,一直达到所有丑陋的顶点样品——英国福斯桥。当然,时至今日对埃菲尔铁塔与福斯桥等,人们已不再去挑剔那些繁杂落后的结构细节的丑陋,而是注重它外观的气势,歌颂其当年的首创精神和克服困难与压力的毅力,已经把它们看作代表各自国家历史里程碑的成功之作了。而由此也引发了在建筑美学思想与观念上的改变,进一步注意到正在形成的技术美学思想。※3、技艺再合随着19世纪科学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建筑观念不时被工程师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所打破。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需要更完美、更完善的建筑结构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因而技术与艺术必须完美地结合成为建筑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促使了建筑师要懂结构,工程师要懂艺术。1941年英国工程师学会通过—项正式决议:“美学处理,必须是土木工程师的职能范围”。1944年英国剑桥大学有个课题即工程师和建筑师的联合:“建筑师必须有工程师的头脑,工程师必须有建筑师的头脑”。就是说工程师不可能在无意识中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符合美的标准,工程师还必须是个自觉掌握艺术规律、具有美学修养的人。位于瑞士的世界名桥萨尔基那桥(建于1930年,图l-10)是梅拉尔特式空箱截面三铰拱桥的代表,该桥飞跨阿尔卑斯山,跨径90m,桥全长133m,矢高13m,其拱厚从拱脚到四分点(1/4处)逐步增加,再到拱顶又减薄,给人以不寻常的兴奋之情。该桥打破传统结构梁、柱、墩的形式和石拱桥笨重的构造,充分有效地应用材料,以薄板组成变化的空心截面拱,不仅经济、合理、创新,而且获得了轻巧、优美的外观。萨尔基那桥弗兰西涅毕生致力于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需要重建被破坏的桥梁,他在马恩河上建成了一系列双铰拱、预制节段预应力混凝土桥,如图l-11所示为阿曼特桥,桥梁简洁美丽、柔和空透,取得了极大成功。4、技术美学与工业艺术设计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的建筑思想促使设计观念完全更新,形成以建筑师为首包括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在内的设计大军,把美学设计领域扩展到整个人造世界,出现了重视技艺的工业艺术设计和与之相应的美学理论技术美学。工业产品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它既包括广泛的艺术设计,又包括设计者的特殊精神劳动和创作方法。它综合着工程师、建筑师、艺术家的各方面活动,目的是为创造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产品而做出理想、可行的方案,使产品的实用、经济、美观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有机的统一。半个世纪以来,工业艺术设计已在国际上全面普及。技术美学要求把美学运用于广泛的生产技术领域,它研究的问题还涉及到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关人、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因而除了技术与美学的交叉外,还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生产工艺学、人体工程学、教育学以及艺术学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另外,技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一开始就与建筑密切相关,是新建筑思潮的指导思想,自然也影响到桥梁建筑。随着高速公路的问世与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美学、桥梁美学应运而生,并受到各国土木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在桥梁美学方面造诣很深的代表是德国的弗里茨·莱昂哈特。早在1936年他与卡尔·舍希特勒出版了《桥梁造型》一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积累,80年代又出版了专著《桥梁建筑艺术与造型》并广为流传,1978年根据他的请求,国际桥梁工程学会创建了“结构工程美学”特别小组,向全世界提倡注意桥梁美学。弗里茨·莱昂哈特的创作中如建于1963年德国的费曼恩海峡桥是一座立体结构钢拱桥(图l-12),上跨248.4m,钢拱双肋于拱顶相靠,吊杆为网状钢索,桥墩由上向下缩窄宽度,使桥梁整体以动态形象浮现于开阔的海面之上,既均衡稳定又充满了力动感,这种首创的“提篮式”拱,常被各国许多桥梁设计者所效仿。费曼恩海峡桥日本近年来更是以土木学会为主,在桥梁界大力推广工业艺术设计(或称造型艺术设计)及技术美学思想,并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前所述有不少非常杰出的创作。但近代以来,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解放后,桥梁建设才有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50~60年代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在桥梁设计中对桥头建筑及引桥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比选,坚持“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总方针,桥梁雄伟壮观,技术先进、举世瞩目,成为我国建桥史上的里程碑。遗憾的是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爱美求美成为“修正主义”,在建筑美学思想上也引起极大混乱,只有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才带来了经济繁荣、科技飞跃,也带来了公路与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美学在这一时期也引起普遍重视,先后出版了著名桥梁结构与美学专家唐寰澄先生的《桥》及樊凡先生的《桥梁美学》等影响较大的著作,还在许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开设了“桥梁美学’’选修课。在桥梁建设中也特别注重桥梁美的体现,如建于1991年的厦门大桥,不仅设计先进、施工精良,工艺上有不少新的创造与尝试,在桥梁装饰艺术上也别具匠心,起到了为大桥增姿润色、锦上添花的作用。图1-15为厦门大桥的收费站,造型新颖,使人们一进入厦门就看到了现代化城市的风采,得到美的享受。桥梁景观设计是桥梁美学的具体实施,是包括桥梁自身与周围环境在内的总体美学设计,已成为桥梁设计的重要内容,桥梁美学的研究、桥梁形态的创新方兴未艾。第二节桥梁美学的哲学基础1、西方美学的哲学基础2、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3、美学概念1、西方美学的哲学基础1、1客观唯心主义1、2主观唯心主义1、3客观唯物主义1、4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1.1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者是从客观的精神实体中寻找美的根源与本质。其早期代表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他的“理念说”中,把人的理性神化,同时又把神变为人能理解的理念,认为理念是万物之本,也是美的本源,理念是第一性的,他说“事物是理念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即首先存在着永恒的世界,然后才有感性世界,其间才有艺术世界,精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类观点是把某种客观精神看作了美的起源与本质,美仅是客观精神的体现。这种客观唯心主义长期控制和影响着西方美学的哲学思想。1.2主观唯心主义这类美学思想是从主观心理上探求美的根源与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心理因素,有的从感觉情感中,有的从想象中,从理性中,从意志中寻找美。如英国的乔治·巴莱克(1684-1783)认为:“不存在于人的知觉中的东西根本没有的。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这就是我说美就美的极端唯我论。这类观点是把主观心理作为美的本源。1.3客观唯物主义这类观点是从客观(或自然)事物中探寻美的本源与属性,往往把美归结为客观事物的形式、属性、特质、规律。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来自事物的数量关系,美在于数的适当比例与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凡是不曾存在于感官的东西就不可能存在于理智,美的本质不在所谓的理念之中,而在具有完整形式的对象中,承认美的形式法则:“秩序、匀称与明确”等。总之,自然唯物论是静止地、机械地看待现实的客观事物,故又称机械唯物主义,与唯心论二者都缺乏对人类现实实践活动的深刻认识,因而都不能正确地解决美的本源与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