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第四天时、地利、人和安贫乐道顺应仁德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仁地;心处仁里;对待事物无不呈仁。仁:1.两个人在一起。2.核,生发。3.境界。对仁的定义,不下几百万字。道德经5000字。解释道德经的文字几百万字,译外文60多版本,最简单的解释:仁慈、慈善、爱心。仁德表现为:小爱温暖,大爱冷酷。董卿君子中有不仁小人中无仁者仁:仁德。1、二人2、种子3、境界4、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刚毅木讷,近乎仁。观过,斯知仁矣。克己复礼为仁。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不可以恶不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巧言令色鲜于仁。仁者,其言也訒。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君子与小人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得意忘形、失意忘形。没有操守、没有良知、没有底线。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sui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智者,顺应仁德,君子利用仁德教育民众大爱无疆、大公无私才能正确识人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乡原,德之贼也)5、10听其言信其行,听其言观其行2、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仁德是识人的根本标准晋国首席大夫智瑶立智伯为继承人,智果因为智伯不追求仁德劝阻,智瑶不听,自己带领全家,另改为辅氏。后幸免于难。郭子仪的几个儿子为奶妈的儿子鸣不平。曾国藩用人,李鸿章带三个人来见。孝悌是我们打交道的基本原则。识人用人也是。那么,搞对象呢?先了解对方,孝不孝。尊重父母,听话与否。恶=坏恶=自私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自身心思、行为无恶;不厌恶任何人。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关键时刻仁义掌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宁死不要。正道中来,义路中去,积德累善,胜于囤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仁人志士,嗤之以鼻。歪路中入,邪道中出,久而久之,德丧身败。孝悌忠信,道德之本,正行正业,善财之根。舍本逐末,君子不为,常存仁义,慧生信来。求仁者,精神饱满,力量充足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矣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真心真意追求仁德,没有力不足者。无意的表现,反映内心。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无心为过。党:乡亲,引申为根源、根本。看一个人对待过错的态度,去谁身上找原因。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轼1.畏大人?2.一字入公门,九牛拽不出。黄州美女金银前,峨冠大带旁,问我动心否,不动。曾国藩两江总督,看破不说破。抢话说为?闻道重要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7.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真理多么重要啊!闻听、信行、实践)道和天,各有几个意思。=时,道心至善。道:宇宙本源、道路方法、规矩法律、规律法则、引导、传播…简单说:道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追求道义者无享乐之心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圣人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君子一切以道义为准绳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敌)(慕)没有反对的,没有喜欢的。没有行的,没有不行的。道义是比对、标准。1、君子无可无不可。2、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3、君子无为而无不为。德、才不行不为。追求道义、追求仁德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型:模、范;刑罚。教化民众、示范民众。小人小恩小惠。马克思:三倍利润,铤而走险“杀头的生意有人作,蚀本的生意没有人作。”4•12子曰:“放(仿)于利而行,多怨。”4、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农工商提倡消费、追求财富、贪图享乐。缺乏德基。盗墓者。雷台汉墓,甘肃武威。马踏飞燕不能用利引导民众利=魔鬼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不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怎能实行礼教呢)古代的诸侯立国的大原则,是要谦让就位,最后又功成不居,所以老子就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西方的文化竞争,立大业成大功、求大名、得大奖。争的时候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哪有德?伯夷叔齐泰伯虞仲。司马迁写《史记》,就贯穿了这样的思想。大德必得其名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位)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担心才能,担心德行)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拈花微笑一指禅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忠:不背叛、尽己所能、诚不欺骗。恕:如心、饶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朱子: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大学云:“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云: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小人治国,灾害并至。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7、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纲=尊重传承家风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为子纲,不违背礼)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游说、讲学。旅、游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古:大德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仁德以孝为本、为始,行遐必自迩。陶行知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13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约束自己很少有过错。富而好礼者也。追求仁义道德必有同行相伴4·24子曰:“君子欲讷ne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迟钝、缓慢。敏:勤勉。李敏李讷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菜根谭》4•26子游曰:“事君数shuo,斯辱矣;朋友数shuo,斯疏矣。”劝谏的艺术一、明君可谏。魏征直言敢谏,屡次触犯天颜。唐太宗有时候很生气。一次正在把玩外邦进贡鹞子,魏征故意拖延时间,捂死。长孙皇后劝谏。昭陵与献陵。中山国。二、忠信为基础。孟子答诸侯上大夫与大夫区别。上大夫劝谏,诸侯不听,行废立。大夫劝谏,诸侯不听,遁之。唐德宗宰相李泌四朝元老。废太子立舒王因为太子妃的母亲蛊媚,遭诛,连累太子。李泌相德宗触怒了德宗说:“卿不爱家族乎?”意思是说,我可以杀你全家。李泌立刻就说:“臣惟爱家族,故不敢不尽言,若畏陛下盛怒而曲从,陛下明日悔之,必尤臣曰:吾独任汝为相,不谏使至此,必复杀臣子。臣老矣,余年不足惜,若冤杀巨子,使臣以侄为嗣,臣未知得欲其祀乎!”因呜咽流涕。上亦泣曰:“事已如此,奈何?”对曰:“此大事愿陛下审图之,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国者。”李泌相肃宗不与人仇肃宗当太子时,权相李林甫多次陷害太子,使太子位几乎不保。肃宗即位后,便想复仇:“(肃宗)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旧怨,将内惭不怿,万一有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后迎玄宗太上皇。用仁劝谏三、讲究方式方法。1,心情好。2、先扬优点。3、迂回战术。4、此事不悟,他事喻之四、劝谏的结果。宋苏昞上章论国事,窜饶州,路过洛,馆尹焞所,颇以迁贬为意。焞曰:“当季明上书时,为国计耶?为身计耶?若为国家计,当欣然赴饶州;若为进取计,则饶州之贬犹为轻典。”昞遂涣然。魏文侯派乐羊打下中山国,封给儿子,任座说没有仁德,翟璜说有仁德。下座请回。人生的不易魏征死后,唐太宗还是听信谗言,把魏征的墓碑推到了。直到征伐高丽失败,才想起,要是魏征在,必不会使我遭此,才又竖起了魏征的墓碑。魏征尚如此,我辈免否?唐太宗玩物丧志,物欲一定要淹没部分道义不明白小国如何归顺的。番邦夷狄造反作乱,都是趁政治腐败、君臣不和民不聊生的时候。我们能把握自己,造次、颠沛必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