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背景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第一节历史背景只有了解历史,才能认清现实;只有研究和认识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才能把握管理理论的时代精神。管理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早期的管理思想•人类的管理活动或管理实践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希伯来人的领袖摩西做事情事必躬亲,其岳父对此提出了批评:“你应当把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充当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应该对每一件小事做出判断,但每一件大事,他们应该向你报告”。这体现了管理的分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的思想。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颁布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其中许多条款都与经济管理有关,如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我国古代的典籍也有大量的有关管理的记载和论述:《周礼》中有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具体叙述,《墨子》、《孙子兵法》、《三国志》等书中对于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都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全长6700公里,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戈壁滩上,总共动用了40多万人工,为人类最伟大的管理实践之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管理理论却最先出现于西方,而且时至今日,仍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这不能不发人深省。因此,这里介绍的主要是西方的管理理论。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当首推亚当•斯密(AdamSmith)。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论上,不仅论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还确定了这一原理的最早理论体系。他的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针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177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书中他系统地论述了“经济人”观点和“劳动分工”的理论。他以别针工厂为例,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如下: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机器的发明使一个人能作多个人的工作。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从数学家巴贝奇到工程师泰罗,都秉承了斯密的分工理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不仅强调生产技术的分工,而且主张组织结构的分工和管理职能的分工。泰勒所主张的计划与执行分离、计划室与车间分离、职能工长制,都是以分工为出发点。而分工势必带来相应的协作和统一问题,由此使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组织任务,同时也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管理的各种技术手段,都与生产分工有关,并进而发展为组织分工和管理分工。“经济人”观点是斯密的另一大贡献,他认为,经济现象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他的这一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对资本主义管理的实践和理论,都具有重要影响。斯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但学界公认经济人假设的始祖是他。他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被广为征引的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在斯密看来,生产者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和恩惠,而是出于生产者“自利的打算”。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普遍性,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利己”。人们的自利行为,不是出于任意的想象或盲目的冲动,而是以可以理解的方式即比较利害得失的方式进行的。•西尼尔(NassauWilliamSenior)沿着斯密的思路,确立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并由此推论出边际效益递减学说。•1836年,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中,给出了经济人假设的标准定义,即“把人看做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水平上以最少劳动和最小生理节制获取最多必需品、享受和奢侈品”。至此,经济人假设基本定型。•当代管理学家沙因,把“经济人”假设具体归纳为四点。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第四,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工业革命(IndustrialRevolution),机械力代替了人力,使得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机械力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使得在大型的高效率的工厂中采用动力驱动的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成为可能。机械力的出现,大量生产,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控制了钢铁工业的2/3,类似的企业家们建立了其他大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对于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也应运而生。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管理方面的思想火花不胜枚举。但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系统化的管理理论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第二节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是管理思想多样化时期。本节介绍西方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勒及其追随者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等人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强调“人的方面”的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论”、还有一批人注重管理中数量方法的研究。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生产的组织劳动力的招募、训练与激励问题纪律的维持问题早期研究经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控制和规范化人际关系运动行为管理劳资纠纷定量管理企业规模扩大精确化管理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组织的大规模化环境复杂多变管理思想的一体化和变革一系列管理问题:霍桑试验一般管理二次大战:运筹研究取得成功战后数量研究人员到公司就业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190019201945196019801990管理实践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过程系统权变理论战略管理TQMRE制度化人精确全面与系统长远持续改进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人的管理理论构成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全貌。“古典管理理论”虽然也承认个人的作用,但是强调的是对个人行为的控制与规范。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论”注重于工作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并形成了行为科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因国防需要,组织了一支科研队伍,集中解决一些高度技术性问题,产生了“运筹学”,有关成果被用于管理,这样,另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数量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理论就应运而生了。战后,又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的新派别,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和论述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下面我们按照这些不同的理论分支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其人•泰勒(FrederickTaylor),美国人•1856-1915•从哈佛大学辍学•8年内升了六级(从学徒到总工程师)•升级的原因:与效率低下的现象作不懈的斗争泰勒的试验这些试验分为在米德瓦尔钢铁厂,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1)搬运生铁块试验•75名工人,30米,80多斤重•12.5T/天·人——47.5T/天·人•$1.15/天·人——$1.85/天·人(2)铁锹试验•21磅铲铁16T/天·人——59T/天·人•400~600人——140人$1.15/天·人——$1.85/天·人(3)金属切削试验1911年,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科学管理四原则: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经验方法。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所有工作按已提出的科学原则去做。管理者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应承担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说的标准化原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并用此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和研究活动确立了他的“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科学理论并非泰勒一人的发明,而是把19世纪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套思想。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卡尔·乔治·巴思(CarlGeorgeBarth)•亨利·甘特(HenryGantt)•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andLilianGilbreth)•哈林顿·埃莫森(HarringtonEmerson)•卡尔·乔治·巴思(CarlGeorgeBarth)–美籍数学家,他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为泰罗的工作研究、动作研究、金属切削试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亨利·劳伦斯·甘特(HenryLGantt,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表明:强调:20世纪提出图表系统法,后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被认为是管理工作上的一次革命,社会历史学家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发明。工作计划中各“事件”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关系时间和成本在计划和控制中的重要性甘特图简介甘特图(Ganttchart)是本世纪初由亨利•甘特开发的,内在思想简单,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极为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是提前还是滞后,亦或正常进行,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甘特的思想甘特的贡献把总的计划目标看成——人们能够了解和执行的、具有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计划或各项事件。体现一个既简单又基本的控制原理——从计划中选取关键内容并予以密切注视。ABCDE甘特图任务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吉尔布雷思夫妇(FrankB.GilbrethandLillianM.Geibreth)–他们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分两个阶段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1)将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2)用拍电影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工人的操作动作,寻找合理的最佳动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泰罗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的关系结合起来。•哈林顿·埃莫森(HarringtonEmerson)–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工作者–他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明确的目的•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虚心请教•严守规章•公平•准确、及时、永久性的纪录•合理调配人、财、物•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