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二五科技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云政发〔2011〕13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目录一、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的技术2(一)生物(二)先进装备制造(三)电子信息(四)现代农业(五)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六)环境保护(七)新能源(八)矿冶与新材料(九)化工(十)现代服务业(十一)社会发展与民生(十二)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四、主要任务(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组织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推动形成“小巨人”创新企业群(三)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五)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六)优化区域科技发展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小高地”五、保障措施(一)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实现规划目标(二)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三)强化多元化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3(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引计划,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十二五”是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新环境、新形势的5年;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5年;是推进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5年;是全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5年;也是建设创新型云南,继续深入推进《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云政发〔2008〕131号)的实施,促进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必须依靠科技不断进步与创新,支撑和引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云发〔2010〕14号)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发〔2008〕16号,以下简称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新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明确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奠定坚实基础。一、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落实《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云南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云科发〔2007〕2号)的部署,启动实施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科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主要成绩(1)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先后出台了《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人民政府第157号令)、《云南省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云工信〔2009〕423号)等一批促进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并建立了科技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部省会商”,云南省科技厅与州(市)人民政府“厅州(市)科技会商”,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等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云南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地区和部门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日益增强,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得到较大改善。(2)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4“十一五”期间,全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矿产、化工、烟草、机械、电力等重点产业,通过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支持,成功开发新技术、新工艺442项,新产品425个;围绕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研究开发和余热余压、尾气回收、煤矿瓦斯发电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发应用,每年项目节能量超过380万吨标准煤;中药现代化产业云南基地第1期建设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第2期建设启动,支持新药研发、保健食品开发项目82项,有21项新药研发项目获得国家支持;烟草种植、加工和装备技术水平,精密机械制造、物流自动化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铜、铝、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采、选、冶技术和装备水平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烟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一批我省自主培育的粮经作物品种在省内及东南亚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1,康乃馨、玫瑰、非洲菊等品种种苗实现标准化生产,符合外销标准的达80%以上,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和花卉种苗产销中心。(3)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在生物、有色及稀贵金属、磷化工、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在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1574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31项,项目经费417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一等奖3项,二等奖33项。全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我省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重点实验室3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4个,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已达到672户。二是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已成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全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4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2户,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1户,已建有昆明国家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产业集聚基地。启动实施了“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对列入上市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三是产学研结合较好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已成为我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成果转化率的重要途径。(5)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5目前,我省已构建了3个层次、4种类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框架,形成了面向全省、覆盖优势学科领域、个体选拔与团队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为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截至2010年底,我省已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10名,省技术创新人才358名,省创新团队51个,从国内外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8名。(6)科技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我省与中国工程院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科学院续签了第3轮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6所高校和全国42个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滇沪、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日趋活跃;以平台建设、新能源和农林科技合作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共安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110项,引进和开发新产品141项、新工艺80项,新增产值338亿元;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围绕矿冶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省、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3项。(7)科技惠民工作成效显著在中药现代化、新药研发和防治重大疾病(医疗技术)方面成效明显,在艾滋病快速准确检测、母婴阻断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施资源与环境保护项目21项,突破15项核心关键技术,为9大高原湖泊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公共安全科技项目25项,减隔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为应用减隔震技术的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在我省28个县(边境县、藏区县)实施了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选派科技特派员1582名,培养科技辅导员2972人,完善科技活动室2836个,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83个,培训人数达2865万人次。(8)科技与金融资本结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八大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和机制。省科技厅牵头,联合省金融办、云南银监局提出加快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及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性意见;相继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6个金融机构签署了科技与金融合作协议;组建了云南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投资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2009年,全省多渠道科技投入达00亿元大关,成为西部省区第3个年度科技经费超百亿元的省份。2.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我省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科技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省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整体较弱、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科研成果总量少、成果转化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竞争较多依赖于资源和价格等要素,依靠创新取得竞争力的能力不足。二是全省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我省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R&D)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财政科技投入不足且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投入的持续性、系统性不足。三是创新型企业少,辐射带动作用弱,制约了我省产业整体水平提高。当前,我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四是科技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缺乏有力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格局尚未建立,缺少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以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服务能力较弱。五是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完善,科研活动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尚未形成。(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1.国家和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科技事业提出新要求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我省“两强一堡”战略实施对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为我省科技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机遇。中央确定的西部新10年战略,明确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要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建设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科技创新、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对内对外开放的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和现代科技服务体系,构筑云南科技发展在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