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的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农业革命•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期出现的农业革命是人类得以在固定的场所居住。农业革命的结果,随着农业记述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持续发展。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剩余物质的产生,从而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从农业革命导产业革命以前的近5000年,城市在农业经济为基础不断得到发展。•第二次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发展。此历史不到300年。•第三次革命:信息革命。•促进了信息城市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中。•公元1万年公元4-5千年18世纪1970—至今•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村落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工业城市信息城市•城市的出现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纬度、海拔高度等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观点20世纪初已提出。可以说是有关研究城市布局方面的最初的理论。•即,认为城市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乃至特性形成。•这种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盛行的环境决定论。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基础是地形。p.34•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1、滨海城市: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和发展。青岛,大连•2、三角洲平原城市: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上海•3、山前洪积和冲积平原城市:北方分布广泛。•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狭窄的平原和地山丘陵的交接地带。•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多位于河谷。•6、平原中腹的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势低洼•7、高平原上的城市:多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二级阶梯上分布。云贵高原•9、中山谷地城市:海拔在500-3000m的中山谷地地区。•10、高山谷地城市: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的谷地。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分布•中国城市分布:•第一级阶梯:面积占全国的25%以上,分布着6个城市,占全国的1%。•第二级阶梯:面积占全国的40%以上,分布着125个城市,占全国的32%。•地三级阶梯:面积占全国的25%以上,分布着336个城市,占全国的67%。•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影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强调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东部中部西部城市数278个231个113个比重44.7%37.1%18.2%工农业产值56.8%29.9%13.3%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概念•巴朗斯基曾给地理位置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位置就是呆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城市地理位置:是指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矿业城市(如大同等)一定邻近大的矿体;大的工商贸易港口城市如武汉、广州、上海、天津等必定滨临江河湖海;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和城市与腹地间的通达性决定了上海比天津、广州、武汉要发展得大,而不可能颠倒过来。•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列举出一些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目的是为城市地理位置分析提供一些思路。•1.大、中、小位置•这是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而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以上海为例,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因素。•延吉市为例:其大位置是,延吉市位于东北亚金三角的核心地带,是东北地区离日本还最近的中等城市。是今后东北地区同日本海沿岸地区进行贸易的桥头堡。•其中位置是,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吉林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城市。•其小位置是,位于布尔哈通河河谷盆地东侧。•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这是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的。•1)中心位置:几何中心•如果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这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如:山西省的太原;贵州省的贵阳;四川省的成都;广东省的广州;安徽省的合肥等。•2)重心位置:优势区域重心,如经济中心。•重心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几何中心,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地区的重心位置。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3)邻接位置:同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4)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就是在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施。•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就沿河城市论,可以分成六种区位类型: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河流交汇点、河曲位置、过河点位置(渡口)、河口。•至于海港城市的区位,除了河口港类型外,还有位于海湾(如大连)、岛屿(如香港)、陆连岛(如澳门)、陆岬(如开普敦陀)等。•铁路是现代快速、大运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的风水,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多公里,建在了石家庄。不料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地位不仅超过了正定县城,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100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3万人的小城。•如龙井到延吉、松江到安图、百草沟到汪清、图们的发展等。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们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综合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城市的直接起因,往往不是经济因素而是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有关。时至今日,虽仍有少数军政功能的城市,但多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经济或文化因素有关。大致可分成三大类型:•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这类城镇是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这类小城镇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稳定和加强了小城镇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这类小城镇的共同特点是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属于此类。这类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这类城市是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所谓转运功能(break—in—transport),美国拉格(D.S.Rugg)教授认为可分成三类:•(1)实体转运(physicalbreak)。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2)商业性转运(commercialbreak)。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3)政治性转运(politicalbreak),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时需要付关税。•港口城市是最典型的以转运功能为主的城市,它可能包括上述三种转运功能。•在一定社会经济前提下,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经济腹地是决定此类城市发展的基础,腹地越大、越富饶,转运要求越大,城市发展规模就可能越大。•延边的延吉、珲春•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这类城市是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规模经济的原则会影响城市各个企业以至整个城市的生产规模、就业人数、人口规模,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纵向整合(verticalintegration):汽车工业,炼油工业。•横向整合(horizontalintegration):同种企业•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economy)(城市间),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对于城市内的个别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种经济和不经济均属外部经济。•而外部经济效果是通过规模经济发挥作用的,对于个别企业而言,外部的规模经济可分为两个层次来考虑,第一级层次为区域经济,第二级层次为城市经济。应该说明,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仅限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而且也适用于所有城市,只是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最为典型而已。•复习题:•1、概念题•中心位置、重心位置、邻接位置、门户位置、规模经济、聚集经济、外部经济、横向整合、纵向整合•2、区域自然和经济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3、了解不同城市地理位置类型的含义。•4、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