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广州医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张雪琴81341423gzzxq2005@yahoo.com.cn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第四节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发展:动物心理(比较心理学)人类心理(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3、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二)不平衡性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的。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三)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增长和衰退的辨证统一(五)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4、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1)中世纪“小大人”(2)文艺复兴以后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新教育观念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3、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纵向研究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交叉设计一、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它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这种横断与纵向的交叉研究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分两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1、“非此即彼”:遗传决定论高尔登环境决定论华生2、二因素论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1、遗传因素不良倾向通过环境防止和纠正;2、利用环境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心理发展的阶段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4、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2、皮亚杰心理发展建构说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心的认知结构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4、心理发展阶段说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时期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思维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归纳推理解决抽象的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5、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前)--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他律道德阶段(4、5岁-7、8岁)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二)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性本能——利比多,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青春期):5、生殖期(青春期):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1、他既承认生物因素也承认文化和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3、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积极的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1岁半—3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生殖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四)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发展的水平和阶段道德定向习俗前水平(一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以比较行为与个人的关系为定向习俗水平(二级)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以好孩子为定向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习俗后水平(三级)第五阶段第六阶段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反抗他人;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贪得无厌;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自觉有罪;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耐心;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信;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惜自己;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热爱人生。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胎内环境对胎儿脑发展的影响1)母亲的生理条件对胎儿的影响2)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后天环境对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影响1)脑发育的可塑性2)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第三节不同年龄个体心理发展1、主导活动(动作游戏、学习、生心变化与发展)2、认知(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注意)3、社会化(情感、气质、依恋、角色、自我意识、人际关系)4、心理卫生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的的意义(二)婴儿动作的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分化2、不随意动作随意动作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头→颈→躯干→下肢(2)近远原则:从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3)大小原则: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发展;1)重点是五指分化、手眼协调。2)是婴儿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2、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2)扩大了认知范围3)增加了主动交往的机会4)为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对婴儿感知觉的认识新生儿和婴儿新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1、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2、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loodingparadigm)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婴儿感觉的发展婴儿知觉的发展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婴儿感觉的发展婴儿视觉的发展婴儿听觉的发展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婴儿肤觉的发展触觉、温觉、痛觉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婴儿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3、方位知觉时间知觉二、记忆的发展6~12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单79-p198三、思维的发展。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轰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四、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等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强化、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2、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