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概述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第三节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改革几个问题:•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吗?•2、目前中国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如何?•3、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地位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有什么作用?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概述•一、教师专业化•二、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一)专业•社会学家凯尔·桑德斯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高专门性的社会服务。•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有以下标准:•(1)是一种技术职业,为社会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务•(2)专业服务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尊重。•(3)专业的形成对本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4)专业的从业者需要经过长期有效的培养与训练。(银行、金融、飞行)(二)教师专业化•1、专业化•指某一职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服务和贡献逐渐被社会认可,逐渐达到专业标准、获得专业地位、成为专门职业的发展过程。•2、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二、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的终身性•2、发展的自主性•3、发展的阶段性•4、发展的连续性•5、发展的丰富性(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知识系统•2、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3、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2、另一种观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三大知识系统•专业才能——全面的教育能力专业理想•专业情意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表现在:第一,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第二,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主要表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核心部分: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它们都是搞好教育工作前提条件。第三,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作为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决策和行为,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它包括许多重要的教师人格特质,诸如耐心、爱心、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成熟、平衡、泰然自若等。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对其专业性向进行调适,才能将之对自身知觉、判断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影响,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四,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如学生、其他教师、教育内容等)的关系的总看法或总观点。它是教师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现实生活的作为、往什么方向发展等方面组成的情感和信仰系统。建立专业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和发展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对自己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教师专业自我的建立有利于其广泛而高度的专业自主性的获得。要使公众认同和信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专业,从而自愿准予教师行使专业判断和专业行为所需要的自由,它首先必须向公众保证教师胜任其工作,能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的责任。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二、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三、我国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探讨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一)福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二)费斯勒的教师职业周期论•(三)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一)福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美国学者福勒把教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任教前关注2、早期生存关注3、教学情境关注4、关注学生阶段1、任教前关注•这个阶段是师资养成期,主要指在校接受培训的示范生,他们仍是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处于想象,因为还没有经历教学实践,因此没有教学经验。•他们通常只关注自己。而且对给他们上课的老师的观察通常是不表示同情的,甚至是敌意的。在观察中,他们持批评的态度。2、早期生存关注•这一阶段通常是初任教师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的不错?•教师关注怎么和学生相处,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关注指导者的评价。通常都有生存焦虑。3、教学情境关注•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们将越来越关注教学的情境。•他们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而不是学生如何能学的更好;他们关注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东西。4、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通过了前三个阶段之后,他们就会真正关注自己的学生。•考虑学生的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等问题。•事实上,有些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没进入到第四阶段。(二)费斯勒的教师职业周期论•费斯勒将教师的职业周期放在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中去考察。分为八个阶段:•1、职前准备阶段•2、入职阶段•3、形成能力阶段•4、热心和成长阶段•5、职业受挫阶段•6、稳定和停止阶段•7、职业泄劲期阶段•8、职业生涯结束阶段三、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论:美国学者司德菲以自我实现论为依据,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预备生涯阶段2、专家生涯阶段3、退缩生涯阶段4、更新生涯阶段5、退出生涯阶段1、预备生涯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初任教职的教师,或重新任职的教师。前者通常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进展到下一阶段,而后者则能很快超越此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有如下特点:具有理想主义、有活力、富创意、接纳新观念、积极进取、努力向上。2、专家生涯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同时拥有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能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与实践管理,激发自我潜能,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同时教师具有内在的透视力,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3、退缩生涯阶段A.初期的退缩:教师很少致力于教学革新,教材内容年年重复,所教学生表现平平。他们一般都较为固执,沉默寡言,跟随别人,随波逐流。此阶段的教师是学校中最多,也最被忽视的一群。如果教育行政人员给予适时、适当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又会恢复到专家生涯。B.持续的退缩:教师表现出倦怠感,经常批评学校、家长、学生甚至给予行政部门,对表现好的教师也妄加指责。他们抗拒变革,个性也变得消极。或独来独往,或行为极端,或喋喋不休,人际关系都不和谐。C.深度的退缩:教师表现出教学上的无力感,甚至有时会伤害到学生。但是这时教师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有这些缺点,具有强烈的自卫和防范心理。学校很难处理这一阶段的教师,通常是让这些教师暂时转岗或离开教师职业。4、更新生涯阶段:教师在一开始出现厌烦的征兆时,就采取较为积极的对应措施,如参加研讨会、进修课程或加入教师组织等。他们采取措施得当,就会出现致力于吸收新的教学知识,重新振奋起来追求专业成长的状态。5、退出生涯阶段——离开教师岗位(三)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1、专业预备期•2、专业形成期•3、专业成长期•4、专业高原期•5、专业更新期•6、专业成熟期•7、专业退化期1、专业预备期:主要指“教师”接受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等机构职前专业训练的阶段。2、专业形成期:教师从教的第一年,可能持续到第二年。开始形成简单的教育观念,并初步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适应以求得生存。3、专业成长期:教师增加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程度和有关知识,开始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对教育工作产生较强的使命感。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希求得到更多的进修学习和参与研究的机会。4、专业高原期:教师由于在职继续教育机会少,缺乏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产生倦怠感,挫折感甚至无力感,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状态。若引导不得当,也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5、专业更新期: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或经过自我心理调适,开始思考和检讨已有的教育理念,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期望专业形象的提升。6、专业成熟期:教师达到专业成熟。7、专业退化期:教师离开教育工作岗位。二、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一)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个人因素(一)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职前教育职后培训职前教育就是指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直接决定着新教师的专业结构。职后培训是教师的提高培训,既要着眼于在职教师的现有水平,又要体现前瞻性。职后培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置的连贯性注重差异性课程设置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特点•2、教师道德规范的影响和专业理想的塑造3、在职培训方式•专家讲座形式单一内容是否是教师感兴趣的有待探讨单向活动,教师的参与性差教师的内化较差•需要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吸引力教师评价制度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班级规模、课程、学校制度、学校文化、校长的办学思想与管理作风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3、家庭环境因素(三)影响专业发展的教师个人因素1、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已有的知识技能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体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2、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教师自主地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主动更新专业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3、从业动机从业动机的不同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热情,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的获得,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三、我国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探讨(一)中学优秀教师的特点(二)中学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三)中学优秀教师专业素质形成的阶段特点(四)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阶段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一)中学优秀教师的特点•1、先进的教育理念•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3、独特的教学个性与风格•4、深厚的教学基本功•5、良好的意志品质(二)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共性1、成长以理论为基础2、积极进取、勇于创新3、重视教学4、倚重科研1、大学前形成的素质——早期发展因素主要有:(1)基础道德品质.包括同情关心他人、诚实、为人正直公道、宽容他人。(2)对事对人对己的基本态度。包括认真负责、与人友好相处、有自信心等。这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就同时形成,并不属于教师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三)中学优秀教师专业素质形的阶段特点2、大学前阶段到职后形成的素质——连续发展因素包括政治观点、思想方法、事业心、为人师表的意识、热爱教育的情感等。这些素质需要一个持续发展阶段才能最终形成。3、大学前和职后特别发展的素质——间断性持续发展的因素基本集中于教师心理素质方面:处事基本能力:办事有条理、有计划、追求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人基本能力:与人亲善、团结、热爱同事与学生、有凝聚力。律己基本能力:不服输,有事业心,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有耐心、有恒心。•4、主要在职后形成的素质——晚期发展因素•主要是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高层次要求:•组织控制课堂、设计教学、教育机智、班级管理、创造性地工作、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学生充满关怀与热爱等。中学教师各种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各种特殊能力大学前(%)大学(%)职后(%)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18.9512.6368.42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21.6512.3765.98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19.5811.3469.08语言表达能力34.6920.4144.90教学科研能力18.1811.1170.71教育机智19.1911.1169.70与学生交往能力21.4310.2168.37平均21.9512.7465.31(四)优秀教师的成长阶段•1、积累期(职前教育——职后1-5年)•基本适应教学工作后,在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教学实践经验方面积累的时期。•主要特征是:•基本具备并熟练运用: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培养班集体和班干部的能力、正确制定和灵活执行教学计划等。•个性逐渐显露,酝酿自己的风格,但尚未形成;渴求学习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