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编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记录。1.1钻孔编录的准备工作1.1.1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1.1.2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1.2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1.2.1检查整理岩矿心1.2.1.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编录人员在正式编录前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表B.7)、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见附录B表B.8)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资料等。1.2.1.2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1.2.1.3检查回次标签确保回次标签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残留岩心长度、回次号、回次岩心编号等数据准确无误。1.2.1.4将>10cm的岩心及>5cm的矿心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下同)编上号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573。1.2.2观察记录1.2.2.1岩矿心照相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正式编录之前,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1.2.2.2分层首先对尽可能长的井段直至全孔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对岩矿心进行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7。图1完整岩心中分层示意图1.2.2.3记录回次数据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止孔深、岩心长、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至附录B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a、残留岩心的处理,见图38。图2残留岩心处理图残留岩心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a)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例: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后继续超出,应寻找原因,再作处理。b)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a、回次采取率的计算a)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要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b)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方法如下: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100%本回次进尺1.2.2.4记录分层数据分层数据对应于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3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回次岩心长: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如下图(图39)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42至743岩心之间岩心长为1.3+1.2=2.5m。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图3回次岩心计算图11.2.2.4换层孔深计算: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孔深。a、在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如图40:图4同5回次内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b、两回次间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如图41:图中,在5回次,6回次之间换层图5两个回次间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5回次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25m。5回次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5回次残留岩心长=25-0.2=24.8m。c、空回次换层时,计算公式为: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上下层岩石的硬度、破碎情况而定),如图42。图6空回次中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分层进尺=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135.43-128=7.43m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100%=5.8×100%=78%,见图43。分层进尺7.43图7分层采取率计算图分层计算结束后,将有关数据填入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有关栏目中,同时将换层孔深填入岩矿心分层标签(见附录B表B.10)。1.2.3地质描述1.2.3.1地质描述应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分层界线等。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要绘出能反映岩矿石基本特征的复合定名,复合定名要求反映岩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特征。在复合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定名情况:a、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b、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钡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c、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1.2.3.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1.2.3.2.1岩石特征5包括岩石的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1.2.3.2.2蚀变特征包括确定蚀变岩石类型、观察和描述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1.2.3.2.3矿化特征观察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等(测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化学分析样并加入岩矿心样品签(见附录B表B.11)。1.2.3.2.4次生构造包括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编录过程中要观察、收集上述构造的特征、类型、产状等。1.2.3.2.5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1.2.3.2.6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测量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量角器测量法,见图44。图8测量轴夹角示意图用量器测量轴夹角是最简便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找出要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找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可用红、蓝铅笔划一条线),如图中AB;将岩心柱面(图中CD)紧靠岩心隔板;将量角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同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即为轴角。1.2.4文字记录将钻孔编录的各地质要素记录于附录B表B.12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1.3钻孔资料整理1.3.1文、图、实物资料整理对野外记录的数据上墨、检查错字、漏字、语句,特别是专业用语,修正其错误。核实各种数据,计算、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填写样单等。1.3.2编制钻孔柱状图应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包括岩性、分层、断层、矿化、蚀变、轴夹角,钻孔方位及倾角等,绘制钻孔柱状图,钻孔柱状图按图49的图式和内容制作。钻孔柱状图比例尺,各矿种要求不一,一般采用1:100~1:500制作。对钻孔中某一无矿岩性层厚度过大时,岩石花纹可不按实际井深绘制,采用断开线缩短岩性花纹,断开线上、下相同岩性花纹分别不少于2cm(总共4cm),见图45。图9压缩钻孔柱状图绘图法1.3.3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a、音像记录表b、坑道、钻孔概况表c、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d、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e、钻孔采样登记表(见附录B表B.13)f、标本登记表g、鉴定及测试成果h、钻孔柱状图(见附录A图A.7)i、岩矿心音像记录载体j、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小结k、钻孔质量验收报告(见附录B表B.14)l、孔位坐标定测成果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