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地方政府与农村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农村地区在地县区域的地位(一)地域上占据广大地区(二)人口占区域的大部分,贫困人口较多–2007年绝对贫困标准为785元,农村1479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6%–2007年年底,低收入标准调整为1067元,农村共计2841万第九讲地方政府与农村发展(三)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经济支柱来自于农村地区)(四)区域小城镇集中地区(五)地区食品的最主要供应地二、地方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村地区需要政府更多的关注(二)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1、农村经济建设环境分析2、地方政府应发挥的作用(1)提供公共基础设施(2)提供市场信息作用(3)充分利用政府资源,通过公共关系了解更多信息(4)建立培训机构,完善市场,发展中介机构的机制三、地方政府与农业发展(一)农业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并不存在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部门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基本原因——舒尔茨–3.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3.1.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3.1.1.1配第——克拉克定理–•17世纪,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提出制造业的收益比农业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1940s,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指出社会就业结构也有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移趋势–•配第——克拉克定理包含收入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层面3.1.1.2实证检验纵向检验–库兹涅茨对英、法、德、挪威、意、美、日7国的统计检验–英国近200年农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下降了30%,而日本农业产值比重下降了60%,就业比重下降了80%–中国近50年的统计检验新中国成立50年来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上升;近年来,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较快,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结论•农业的相对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经济发展了,农业的相对地位会下降3.1.2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虽然农业的相对地位在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减少–•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3.1.2.1产品贡献–食品贡献–•农业部门是自身和非农部门粮食和副食的主要来源–•要实现工业化和产业部门多样化,农业部门就必须提供剩余粮食–•发展中国家由于一系列原因对粮食的需求更为巨大,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递增–•如果粮食的供应跟不上,将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国际上“粮食安全”的评价标准:–一是国家粮食的自给率必须达到95%以上;二是年人均粮食达400公斤以上;–三是粮食储备应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而14%是警戒线。•农业为非农产业,如纺织、制糖、制茶、皮革加工、烟草行业等提供原材料•在工业化早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往往是经济起飞的主导部门,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到这些部门的发展–3.1.2.2市场贡献–农业贸易条件对工业的影响是“双刃”式的–对外贸易不能消除农业对市场的贡献3.1.2.3要素(资本和劳动力)贡献劳动贡献•农业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资本贡献•工业化需要规模较大的农业部门提供资本•农业资本转移的途径(两种方式)(1)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农业必须向非农业部门出售产品,即必须有市场剩余;(2)农民必须是净储蓄者,即他们的消费必须少于他们的收入;(3)农民的储蓄必须超过他们在农业上的投资,或者说,必须有农业净储蓄或资本净流出。(2)依靠政权力量强制性转移农村储蓄资金向城市流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对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的简单评价(一)剪刀差政策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二)剪刀差政策也使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1.2.4外汇贡献工业化初期农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汇贡献的第二个方面是农业生产可以节约进口粮食的宝贵外汇3.2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农业中的作用3.2.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1)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与粮食安全的矛盾(2)建设现代农业与动力不足的矛盾(3)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的矛盾(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科研体制、科技推广能力不适应的矛盾(5)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经营分散、素质较低的矛盾(6)各种腐败现象对“三农”问题的影响“我的地盘我做主”诱发涉农腐败村干部腐败现象非常普遍村委会开“最牛白条”:225元招待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贪污贿赂行为已渗透到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众多领域,其中又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矿产征用开发、专项款物管理、林政管理等为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同~般的经济犯罪相比,这类犯罪直接侵害农民利益,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动摇和妨碍了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村经济基础和农业发展,而且损害了农村干部的诚信度,诱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成为创建和谐新农村中的不和谐因素。–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字的数据显示:2008年1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10752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8806人,渎职侵权案件1946人。(7)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8)现代化进程对农业的掠夺依然存在3.2.2地方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3.2.2.1绿色革命–依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3.2.2.2地方政府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农户的培育。产业定位利益协调环境优化市场监管首先是制定市场规则,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其次是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龙头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的行为。第三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水平。信息服务典型引路–2、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4、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土地流转–5、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5.1农村金融市场的四大基本问题(1)严重的信息不对称(2)缺乏可抵押物(3)特质性成本与风险农业投资的长期性、高风险和低盈利性,与商业资金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要求相悖。(4)非生产性借贷为主5.2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性一国的金融市场(包括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等)负责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直接、间接)。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信贷市场起着主要的投融资作用。5.3两类信贷供给者正式的放贷者又称机构放贷者,包括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信贷机构,一般实行公司制,有正式的机构和组织正式的放贷者的缺点–缺乏关于其客户及其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精确的监督客户如何使用贷款–由于存在较高的赖帐率,机构放贷者往往要求贷款抵押,而这成为农民无法获得正式信贷的障碍非正式的放贷者哪些是非正式的放贷者–•亲戚、朋友–•信贷合作社–•关联型放贷者–我国非正式的金融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不但包括政府部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且涉及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人。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分割性;关联性;利率存在巨大的差异;信贷配给;排他性。原因分析–信息差异;市场分割;利润最大化;国家特有的二元经济金融结构;渐进式改革战略所形成的计划经济领域与市场经济领域并存的格局;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失误造成的金融市场扭曲;金融管制的存在。非正式放贷者的优势–正式的放贷者不愿接受的抵押物,非正式的放贷者愿意接受–由于关系密切或经常接触,非正式放贷者获得信息及监督的成本大大低于正式的放贷者在一些地区,非正式的放贷者超过正式的放贷者非正式放贷者的劣势1、融资成本过高2、形成不规范、高风险的投资市场3、部分地下钱庄、典当行被不法分子利用,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5.4农村信贷市场的改革金融深化和自由化–金融深化: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深化可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促使经济发展。金融深化,就要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金融的自由化.边际创新何为边际创新?–正式的放贷者与非正式的放贷者之间的“垂直”联系;以垂直联系取代水平替代–效果:在非正式放贷者之间制造竞争,使农民在借贷时借贷条件有所改善正式的放贷者模仿并发展非正式放贷典型的案例–1980s,默罕默德•约纳斯(MohammedYunus)在孟加拉国建立了格莱明银行(GrameenBank)–它的特点是向一组人依次放贷,一旦小组中一个人赖帐,其他人将不得借贷效果–小组组成时实行积极的选择性匹配–低成本监督–避免全部赖帐的占优选择业绩–还贷率高达97%四、地方政府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一)小城镇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助农增收(3)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4)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二)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小城镇的规模普遍偏小(2)资金短缺导致乡镇政府的急功近利行为(3)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导致小城镇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二)地方政府在农村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1、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市场机制产生的外部性–(1)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城镇的极化作用使农业生产要素,诸如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过多地流转到城镇的非农产业,使农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2)城镇化的拉动下,农村地区的人口等发展资源向城镇集中,使农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凋敞。–(3)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2、制定城镇化发展的法律并监督法律的执行依法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政府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做法。3、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小城镇的发展4、政府在农村城镇化推进中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五、地方政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难题之一:乡村债务问题–乡村债务成因分析–1、财源有限。–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3、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4、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乡村债务影响分析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难题之二:农民增收问题–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三是转移性增收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难题之三:村镇规划问题难题之四:投入机制问题(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新农村建设在大部分地区缺少切实举措2、缺乏资金3、各地新农村建设“千篇一律”,忽视了地区和农民的多元性需求差异。4、乡风文明建设的村级公共活动和设施匮乏,女性和老年人的优势无从发挥;5、村庄亮化等工程并非农民最急需开展的村容整洁方面的活动,改造农村卫生条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束之高阁;6、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方面缺乏公众参与;7、试点村做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8、部分媒体的片面报道和地方政府的夸大宣传;9、留守人口权益缺乏保障等。(三)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作用–1、规划引导作用–2、资金支撑作用。–3、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作用。–4、典型示范作用。(四)地方政府与推进城乡统筹1、统筹城乡的目标是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2、城乡统筹的基础是向“三农”倾斜3、城乡统筹的关键是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4、城乡统筹的动力是发扬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精神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障碍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效果欠佳。目前公众对政府职能转变成效的认同度不容乐观,调查发现,有46.87%的人认为成效一般,40.62%的人认为比较差,只有12.5%的人认为比较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