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对共青团发展史的评介与思考(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青少年工作系刘卫兵目录一.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的崛起二.青年团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团的工作特点三.抗战时期青年工作的改变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年团五.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二.”五四运动”与新中国青年的崛起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2.问题与主义、救亡与启蒙之争3.五四运动的意义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20年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1927年担任党的总书记。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青年,在湖南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次年7月,毛泽东又主编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湘江评论》周刊,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图为《湘江评论》创刊号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1918年6月,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发起组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进步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次年1月,该会正式成立。图为1920年7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岳云别墅集会庆祝“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周年纪念时的合影。左起第二人为邓中夏,第八人为李大钊,第九人为黄日葵。1919年9月,周恩来等在天津成立进步青年的组织——觉悟社。图为部分社员在天津的合影。前排左五为邓颖超。后排左三为马骏、左五为郭隆贞、左七为周恩来。1919年1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美、法等27个战胜国(包括中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决定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转上给日本。图为“巴黎和会”开会情形。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大中专学校,三千学生上街游行“五四”运动中各地学生、青年团体散发的部分传单示威学生愤怒冲向赵家楼大批进步青年为寻求革命真理纷纷赴欧洲勤工俭学。图为1920年7月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尼城的合影。三排左二为李维汉,立者右一为向警予,后排左二为蔡母葛健豪,左四为蔡和森,左五为蔡畅。2.问题与主义、救亡与启蒙之争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问题。胡适与李大钊之间展开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传统观点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新时期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关于救亡与启蒙的问题1987年,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出版,在第一篇《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明确提出了五四救亡中断启蒙、“救亡压倒启蒙”这一观点。此后,他对此作过多次阐述。对此,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科学与民主我们选择《新潮》、《每周评论》和《少年中国》三个杂志进行对比。《新潮》是北大学生响应《新青年》号召创办的刊物,其宗旨始终是自由主义。像「社会主义」这样的关键词在《新青年》中极多,但在《新潮》杂志中相当少,这表明其作者群较明确的自由主义倾向。《新潮》杂志中「科学」出现了1245次,而「民主」(加上「德谟克拉西」)一共出现了248次。《每周评论》是在1918年至1919年创办的以时评为主的刊物,当时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趋向尚不明显,其中「科学」出现117次,「民主」只有44次。《少年中国》则是五四时期包容知识分子群体最广的刊物,「科学」一词出现2273次,而「民主」只有365次。这三种刊物中,「民主」出现频度只是「科学」出现频度的19-37%,其比例居然比《新青年》还要少。这说明,即使是在五四主张自由主义和非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民主」一词也远不如「科学」那么普及和常用。——《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金观涛刘青峰李大钊与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889——1927)。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3.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第一次把反帝反封的口号连在一起,标志中国青年的进步觉醒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为中国青年运动及其领导核心青年团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五四运动为中国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青年团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团的工作特点1.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3.团二大在南京召开4.团三大,青年团改名5.团四大与“先锋主义第二党”倾向6.团五大与“取消主义”7.大革命时期团的工作特点1.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1920年8月22日,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风,袁振英,俞秀松,叶天底八人正式发起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机关设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俞秀松担任书记(1899-1938浙江诸暨人)1920年9月,在团的机关所在地开办外国语学社,教授英、法、日、德语,杨明斋担任校长,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柯庆施等都是外国语学社的会员。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相继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争鸣问题:团成立在先还是党成立在先?团成立在先论:1949年4月,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说:“1920年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他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起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俞秀松在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上的报告中国的青年运动发轫于1919年。这场遍及全中国的运动具有爱国主义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性质,同时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运动的开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产生最初,这场运动只有个别人参加,后来建立了一些小的组织,它们基本上有两种意向,一是无政府主义小组提出“绝对自由”的口号;二是社会主义组织渴望进行社会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是从后一种组织中建立起来的。第一个青年团创建于上海,其原则是准备社会革命。起初这个团叫青年社会革命党,只是在第九次会议之后才改变了团的名称。在这次会上讨论改变团的名称问题时,一部分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成员退出了组织。1920年8月2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了一次正式会议,其成员全是共产主义者。此后,在许多大城市也逐渐成立了这样的青年团。目前各地团员人数已有一千多人,其中上海青年团力量最强,发展最快。广州青年团在去年12月因原则有了改变而退出了共同的团组织。今年3月所有的团都完成了改组,建立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设在上海)。这时候共产主义运动在青年中已有大幅度的发展了。组织名称的改变标志着纲领的明确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了这个新名称就可以更自由更广泛地吸收工农和优秀积极的青年知识分子入团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质上是在捍卫共产主义原则。团的基本工作是接近劳动群众和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等。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许多团员渴望接近工农和研究他们的状况,于是他们离开大学,下到工厂,在那里建立基层鼓动组织。青年团认为要发展工人和劳动人民的组织性和自觉性,就必须向他们普及教育,于是,在中国工业区开办了一系列日夜学校,每周还组织宣传员小组,在大街上举行群众会,与广大群众交谈。青年团为本团提出的任务是帮助工人争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日等。至于说到团的机构,那么上海青年团最初只有一个四人组成的主席团共同领导团的全部工作。今年1月,团员人数增加了,就建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八个处组成,即秘书处、教育处、组织处、调查处、编辑处、宣传处、联络处和图书处。②每个团员都在一个处担任工作。本年4月初建立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遂将在上海发起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移交与它。这个委员会应当进行改组,以承担更加系统的工作。此外,提出了把团组织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议。中国共产党是与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同时成立的。团接受党布置的组织罢工和进行其他政治活动的任务。同时,团在自己的工作中保持独立性。许多团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大团结万岁!青年共产国际万岁!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数名中国代表李玉贞译自《远东人民》,1921年第4期,第515-520页。1921年10月15日出刊。①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是俞秀松。有材料说张太雷也与会(见达林:《中国回忆录》,1975年莫斯科版第23页),他们中究竟是谁在大会上发言,尚待查实。叶永烈“红色三部曲”这样,我把中共“一大”代表加上陈独秀、李大钊、马林共十六位,分四排,每排四位,依次排列于封面上:陈独秀李大钊马林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施存统、俞秀松等二十五名代表出席。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也出席会议。陈独秀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演讲。团一大的重要成果:选举产生青年团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上左为施存统(书记),右为张太雷,下左为高君宇,中为蔡和森,右为俞秀松。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青年共产国际的关系。大会一致同意青年团加入青年共产国际。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章程、等七个决议案。团的纲领明确了团的任务、性质和奋斗目标,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其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团章确定团的组织原则:“凡十五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之青年,承认本团纲领及章程,并愿服务本团者,皆得为本团团员。”团一大签到簿及会址照片1922年6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该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图为1924年旅欧支部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第一排左起一为聂荣臻、四为周恩来、六为李富春,后排左七为邓小平。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922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先后在浙江、福建从事建党建团活动。1925年在上海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33年被派到苏联远东伯力工作,任中文版《工人之路》副总编。1935年6月,被调任新疆反帝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因被王明、康生等人诬陷入狱。1939年在苏联被害。196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6年国庆前夕,安志洁收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李侗杰参赞的来信:“尊敬的安志洁女士:您好!8月29日,俄联邦军事检察院正式作出俞秀松烈士恢复名誉的决定。俄罗斯军事检察院的平反证明书是这样写的:“中国公民王寿成(即那利曼诺夫或俞秀松),1889年生,汉族,中国浙江省人,逮捕前居住在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市,曾任新疆学院院长兼第一中学校长、反帝联合会秘书长、督办公署政治处副处长兼教官,1937年12月10日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部门无证据逮捕,并于1939年2月21日被苏联最高军事法庭根据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刑法第58条第6、8、11款判处刑事处罚极刑——枪决、没收财产。判决于1939年2月21日在莫斯科市执行。根据1991年10月18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关于给予在政治大清洗中受害者平反法》第3条,现兹证明,王寿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