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心理发展特点第9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概述成年初期,又称青年后期,是开始步入成年期的一个时期。因此,可以说,成年初期是由青年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年龄范围:18、19岁到35岁。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心理不适应及其他精神障碍,是成年初期主要的发展的任务。另外,恋爱、结婚及婚后适应也自然成为成年初期重要的发展课题。成年初期的生理发展特点身体发育成熟身高体貌基本定型各生理系统发育成熟神经系统的复杂化完成第一节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一、成年初期的年龄规定青年期以前的各个时期的年龄规定,一般是依据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来进行的。青年时期以后的年龄规定,则应该在依据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的同时,参照青年的社会成熟来进行。在这里,我们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即成年初期的上限),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即成年初期下限),由此便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19岁到30岁—35岁。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一)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1.第二诞生2.由“疾风怒涛”到“相对平稳”3.“边缘人”地位4.人格的再构成5.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6.心理的延缓偿付期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二)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1.自我意识的形成2.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同一性危机(三)成年初期的人际关系1.友情与孤独2.性意识的发展有恋爱结婚3.对双亲和子女的正反两面矛盾情感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四)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1.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2.人际关系的两极性3.在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4.闭锁性和开放性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在设定每一发展阶段的发展课题时,主要有以下依据:第一、身体的成熟;第二、社会文化的要求、期待和压力;第三、个人的价值、报负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第一、对身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第二、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父母走向独立。第三、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第五: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自己。第六: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七: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社会实践。第八:选择职业及工作适应。第九:恋爱、结婚及婚烟适应。第十:成就感的获得与自我实现。第二节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一、成年初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成年初期个体智力结构中的诸要素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仍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在观察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既能把握对象或现象的全貌,又能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象或现象的某一方面,而且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持久性进一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高。在记忆力方面,对于成年初期的个体来说,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成年初期的前一阶段是人生中逻辑记忆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也很大。在想象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想象中的合理成份以及创造性成份明显增加,克服了前几个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想象的过于虚幻性,使想象更具实际功用。在思维能力方面,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关于智力的发展问题,根据布鲁姆的研究认为,智力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但另一些研究认为,个体到成年初期才进入智力发展的顶峰年龄;迈尔斯曾对个体不同智力成份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智力成份在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不一样的。二、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二)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第三节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一、成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成年初期之后,这种对自我的关心日益强烈,并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造成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急剧的身体成熟。第二,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第三,认识能力的发展。第三节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二、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克服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儿童期这四个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即实现各个时期的发展课题之后,到青年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防止同一性混乱。而进入成年初期之后,发展课题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第四节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一、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般论成年初期的青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稳固时期,也最为迫切、最为认真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成年初期是人和生观形成的时期。人对人生的看法和认识,归根结底主要凝集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上。第四节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二、影响成年初期价值观的形成的因素1、生理、心理的发展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2、社会因素在价值观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社会文化、学校、家庭)。三、成年初期价值观的一般特点1、自主性2、阶段性3、广泛性4、从众性5、新异性6、短暂性7、可塑性四、我国现代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当前青年价值观出现了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1、政治价值观2、人生价值观3、道德价值观4、生活价值观5、知识价值观6、职业价值观7、婚恋价值观8、审美价值观第五节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1)两小无猜期(2)异性疏远期(3)异性向往期(4)恋爱期一、异性观的发展过程二、由恋爱到结婚(一)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爱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对待爱情和事业的关系上,大多数大学生赞同爱情应当服从事业,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把爱情摆在学习和工作之上是不适当的;其次,表现在择偶的条件上。关于理想配偶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有明确的择偶标准,而且主要标准是强调彼此之间的志同道合或情投意合。再次,表现在对待爱情道德的态度上,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主张对待爱情应当严肃、忠贞专一;认为在恋爱中越轨发生性关系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极少数大学生甚至还认为婚前发生性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一)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二)影响结婚的外在因素恋爱着的男女双方把感情推向高潮,恋爱状态以结婚告终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结婚未必就是恋爱的最终结果,因为实现结婚是一个还包括除当事者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复杂过程。首先是年龄的问题,尽管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年龄,但实际上结婚的年龄普遍高于婚姻法所规定的年龄。(二)影响结婚的外在因素其次,希望结婚对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主流是健康的,表现为:第一,青年都将优良品德与高尚的人格作为选择结婚对象的第一标准;第二,青年都比较注意对方是否好学上进,是否有才华、有实干精神;第三,青年都强调相爱的双方性格志趣的相投和相互之间的真正理解;第四,青年都比较注意对方的外貌,特别是男子在择偶时外貌列为第二重要条件。(二)影响结婚的外在因素再次,结婚存在的障碍。由于经济问题及彼此的家庭及外人参与意见,使结婚问题及婚后生活复杂化了。克服了以上所列的各种结婚障碍,男女双方就会开始在各方面积极做好结婚准备,经过结婚登记、婚礼,使青年男女在法律上正式结为夫妻,同时也获得社会的认可。三、婚后适应(一)婚后不适应的具体表现首先是性生活的适应问题。其次是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夫妻间及同亲属间的关系的适应。再次是夫妻间经济收入的使用安排的适应。三、婚后适应(二)促使夫妻关系适应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生儿育女有了孩子,家庭会变得更有生机,从而促进家庭进一步巩固。只有在夫妻二人分别体验了养儿女的甘苦之后,夫妻关系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善起来。三、婚后适应总之,在进入成年期之后,事业的成功与挫折,家庭的幸福与不幸、生活的充实与空虚等都反映了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应有价值。在社会变得日益复杂的今天,男女关系、夫妻关系面临着种种严酷的挑战。美满的幸福家庭几乎可以说是每一个正常人所追求的,但现实却往往不尽人意。如何适应婚后生活,如何调节家庭生活,并非享受天伦之乐的基础上,追求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充实,是进入成年期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你谈我谈,大家谈“恋爱”1、你赞同大学生谈恋爱吗?为什么?2、你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动机是什么?3、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中的亲密行为?4、你同意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