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知识概述】最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1.比喻的结构和作用2.比喻的种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1.比拟的特点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包括拟人与拟物两种。拟人是把物当人来写,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物是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3.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4.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比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在比喻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在比拟中,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比拟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三、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者的相关点。2.借代的注意点(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3.借代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2)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四、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1.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2.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3.夸张的注意点(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5)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五、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1.对偶的种类(1)按内容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按形式①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按结构①成分对偶:句中的某些成分构成对偶关系。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啬丽彩。(加粗部分构成对偶)②句子对偶:上下两句整句构成对偶关系。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对偶的作用(1)便于吟咏,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六、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1.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2.对偶和排比的区别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七、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方式。1.反复的种类种类释义例句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种类释义例句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2.反复的作用(1)反复咏叹,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2)使格式整齐有序,回环往复,充满语言美。3.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八、设问设问是明明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1.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如:(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2)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生活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2.设问的作用(1)引人注意,发人思考;(2)承上启下,过渡衔接;(3)波澜起伏,避免呆滞。九、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1.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2.反问的种类种类例句问而无答的反问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问而有答的反问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3.反问的作用(1)加强语气,以利论辩;(2)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3)引起思考,以求共鸣。【学而思用】1.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B.这次军演中,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了蓝天。C.我和你比,简直是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我自惭不如。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解析】选D。A项,“气得浑身都发紫了”过于夸大,有“气得嘴唇都发紫了”的可能;B项,“直上了蓝天”夸张不当,不符合客观实际;C项,“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夸张不当,有“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的可能。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不是一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B.谁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不是“小沈阳”,而是平凡的劳动者。C.等待着,等待着,把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D.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家里的所有实物都变卖成现钱。【解析】选D。A项,运用了反问修辞;B项,运用了设问修辞;C项,运用了反复修辞,多次反复运用“沉默”一词。3.注意下列句中加线的部分,选出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我还没迈进院子,就见娟娟飞出了房门,欢笑着向我奔来。B.一只水鸟从水面上掠过,光滑的水面上立刻绣上了透明的花纹。C.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D.明月端坐在山顶上,看上去,分明是一座巨大的灯塔。【解析】选A。拟物,其余为拟人。4.对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决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解析】选B。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5.下列哪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请找出并说明理由。A.就说那棵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C.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D.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E.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答案:A、B、C、E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A是做比较;B是表猜测;C是表想象;E是表列举。6.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2)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3)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4)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答案:(1)借代(2)对比(3)借代、比喻(4)借代7.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1)此刻,她那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解析】解此题,就要根据“本体”和“相似点”来选择“喻体”,并根据相似点来说明理由。第(1)句横线处应当填入“黑葡萄”,以“黑葡萄”来写“瓷城女子”的眼睛,写出了女子眼睛的晶莹、明亮、“深情”,还显出了“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第(2)句横线处应填入“黑钻石”,因为上文是“透过墨镜望去”,下文是“闪烁着奇异的光亮”,只有用“黑钻石”才符合这个情境。答案:(1)④理由:形象地表现了“瓷城女子”眼睛的晶莹、明亮、“深情”。(2)②理由:与后文“闪烁着奇异的光亮”相符合。8.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2)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3)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4)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5)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答案:(1)暗喻(2)明喻(3)借代(4)拟人(5)拟物9.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答案: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