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容、形式僵化。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二、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的出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透和过渡作用。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马礼逊。1807年到达广州。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体载多样。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天下新闻》。两者都继承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模式。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三、近代报刊在澳门的出版澳门始有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16世纪,葡萄牙人殖民澳门。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该报鼓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最终成为政治派别斗争的牺牲品。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四、近代报刊在广州的出版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臣所有。此外,《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广州周报》等英文报刊先后创办。这些都是商业报纸,以刊载商情为主,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叙述详细。重视新闻和言论,印刷出版业务仿效西方本土报刊,较为先进。嘲笑中国贫穷落后,公开鼓吹和煽动西方列强武力侵华。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在业务上,(1)设立了新闻专栏,发表国际和中国广州、澳门的新闻。选录《京报》。(2)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3)言论上设立专栏,重在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4)1833年该刊第五期所载的《新闻纸略论》简介近代报纸的产生、现状及出版自由观念,是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专文。(5)内容上更贴近生活,题材多样化,稿件末尾的“编者按语”是中文近代报刊首次出现的内容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五、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1、外人办报是近代报刊冲击中国大门的开端;2、担任这些报刊编撰的主力是传教士;3、这些报刊大多得到了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4、这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工作。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一、英文商业报纸纷起一时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是《香港公报》,主编为英军翻译马儒翰(马礼逊之长子),1841年在澳门出版,不久迁香港,获香港军方支持。该报最初并非商业性质,但次年即并入香港的商业报纸。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1841年到1860年,英文报刊在香港出版的共17种,其中大多数为商业报刊:(一)《中国之友》1842年3月17日在澳门创刊,同年24日出第2期时迁香港。创办人为英商奥斯威尔德。1843年产权出售与卡尔,至1850年,台仁特取得该报产权,并任报纸发行人主编。报纸论调开始大变。曾客观地报道亚罗号事件,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1863年停刊。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三)《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1974年停刊,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德锐。曾资助容闳、黄宽、黄胜等三名学生留美。(四)《孖剌报》:1857年创,由美商茹达和英商莫罗创办。次年完全为莫罗所有。为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日报。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这期间新出版的报刊中,1863年创的英文《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1877年创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是第一份刊载收费广告和最早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刊。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1857年11月,英文《孖剌报》出版的一份中文副刊《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业中心。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是英文报。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二、上海外文报刊的发展《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奚安门等人在1850年8月创办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字林西报》,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新闻》,从1864年独立出版,该报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侵华史”。1872年,路透社在中国建立了远东分社,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通讯社,《字林西报》因其与路透社同为英国人所办,首先被允许采用该社的电讯稿。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三、《六合丛谈》、《万国公报》等中文宗教性报刊1857年1月,《六合丛谈》创刊,成为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由伦敦布道会在上海设立的墨海书馆主办,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内容包括宗教、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王韬的报刊活动由此而始。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至1894年前,传教士先后出版的教会中文报刊有10余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万国公报》。1868年《中国教会新报》创刊,林乐知任主编,1874年9月5日改版,更名为《万国公报》。该报宗教内容较少,主要刊载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信息。增设论说。读者对象为官员、士大夫、商人等。1883年8月,因主编林乐知忙于他务而停刊。1889年2月,由广学会复刊,半月刊,仍由林乐知任主编。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四、《申报》等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1861年11月,《北华捷报》创办了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首任主编是传教士伍德。版式创新,白报纸两面印刷,每期直栏、四版。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传递商情迅速,最先刊登电讯稿。选录《京报》及各地报刊新闻。不重视言论。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1872年,4月30日,英商美查等四人合资在上海创刊《申报》。买办(经理)赵逸如,主笔蒋芷湘。四开一张。用毛太纸单面印刷。初两日刊,第5期起改日刊。1909年席裕福接盘全部产业,1912年由史量才接盘,于1949年5月27日停刊。《申报》经历了清朝同治、光绪、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重要的历史时期,内容丰富,保存了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因此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申报》的主要特点是:把赢利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1、在经营管理方面,⑴尽量降低成本;⑵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⑶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招广告者回扣;⑷经营其他文化事业。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2、在编采业务方面,⑴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尽量中国化。⑵重视言论,每天头版均有一篇言论,政治倾向保守。⑶重视新闻,为吸引读者,大量刊登猎奇性、趣味性的社会新闻。⑷重视刊载文艺作品,使之成为经常性内容。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字林沪报》1882年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创办的〈消闲报〉是我国第一个副刊《新闻报》中外合资创办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1893年2月17日创刊,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由中外商人合组公司创办,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在内容上形成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纸形成了《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三足鼎立的格局第四节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广州——英文:《中国丛报》、《中国之友》中文:《中外新闻七日录》(创刊于1865年,是传教士在中国办的第一份周报)、《广州新报》天津——外人在中国北方的报刊宣传中心,英文:《中国时报》、《京津泰晤士报》中文:《时报》(李提摩太任主笔),该报同南方的《万国公报》成为在华外人主办的最有影响的政论性报刊。福州——英文:《福州信使报》(《福州府差报》)、《福州捷报》、《福州每日回声报》。中文:《中国读者》、《小孩月报》(中国第一种儿童刊物)第四节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厦门——英文:《厦门公报和航运报道》中文:《厦门新报》(以闽语方言写作)宁波——中文:《中外新报》、《甬报》(曾发表新闻纸论等新闻学专文)汉口——英文:《汉口时报》中文:《谈道新编》、《昭文日报》第四节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北京——中文月刊《中西闻见录》,传教士丁韪良主编,以介绍水利、医学、数理化等实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知识为主,也有少量西方科技新闻和寓言等,不涉及宗教和时政,免费赠送官绅、士大夫,部分发往外埠。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的部分篇章在此刊连载。澳门——葡文《大西洋国》、葡文、中文各有版面的《镜海丛报》,和孙中山关系密切,曾刊有孙中山《农学会序》,一版的文章据说都出自中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