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发展内容提要第一节西方企业管理的发展第二节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第一节西方企业管理的发展一、西方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8实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管理阶段•代表人物:(一)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劳动分工,增加劳动者的熟练程度;(2)减少工作变换,节省工作转换所损失的时间;(3)工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机器设备。(二)查尔斯·巴贝奇:《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强调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的主张;•工人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1)固定工资;(2)利润分享部分;(3)奖金。(三)罗伯特·欧文•最早注意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现代人本管理之父”;(四)麦克考勒•通过规章制度来实行管理。二、古典管理论•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主要思想:(1)“经济人”观点;(2)调节不同“经济人”之间的矛盾;(3)增加剩余。2、主要内容:(1)工作方法的标准化;(2)工时的科学利用;(3)选择“第一流的工人”;(4)实行刺激性的付酬制度;(5)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6)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强调例外管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五大管理职能: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3、十四条管理原则(1)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命令的统一;(5)指挥的统一;(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的报酬;(8)集权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职工工作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三)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1、明确分工;2、权利体系;3、规范录用;4、管理职业化;5、公私有别;6、遵守规则和纪律;三、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梅奥及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与心理因素。(2)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而士气是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和企业的人与人的关系。(3)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的行为。(4)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行为科学:利用许多科学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1)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2)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三)主要的行为科学理论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3、V.弗鲁姆:期望理论4、亚当斯:公平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5、斯金纳:强化理论6、库尔特·卢因:团体动力学•提出人的行为是他的个性同他所理解的环境的函数,即行为=F(个性,环境),其中F表示函数关系。•在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和情绪的中合体就构成团体行为。7、麦格雷戈:X、Y理论8、克里斯·阿吉利斯:不成熟—成熟理论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又被称为“个性和组织”的假设。9、罗伯特·坦南鲍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1)领导者做出决策并宣布实施。(2)领导者说服下属执行决策。(3)领导者提出计划并征求下属的意见。(4)领导者提出可修改的计划。(5)领导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做决策。(6)领导者界定问题范围,下属集体做出决策。(7)领导者允许下属在上司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10、罗伯特·布莱克:管理方格理论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9.1型方式(任务型)。(2)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3)5.5型方式(中庸之道型)。(4)1.1型方式(贫乏型)。(5)9.9型方式(团队型)。四、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1)管理过程学派;(2)社会系统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5)经验管理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7)权变理论学派;(8)经理角色学派;(9)计算机管理学派;(10)组织文化学派。五、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1、企业战略理论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和竞争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及可获取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2、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重视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调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3、企业再造理论4、企业流程再造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5、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培养“自我超越”的员工。•(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的愿景”。•(4)促进有效的“团体学习”。•(5)形成全局性的“系统思考”。•6、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知识管理项目分4类:•(1)内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2)企业外部知识管理;•(3)个人与企业的知识产生;•(4)管理企业的知识资产。•7、虚拟组织理论•虚拟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特征:•(1)较强的适应性,内部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方面具有灵活性,便捷性。•(2)共享各成员的核心实力。•(3)必须以相互信任的方式行动。•8、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穆尔站在企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商业生态系统能有效地利用生态观念制定企业的策略:•(1)鼓励多样化;(2)推出新产品;•(3)建立共生关系•9、企业整体策略理论•以资源为核心的企业整体策略,指导企业创造更大的整体竞争优势。•将资源、事业、组织这三项构成“策略金三角”的要素合为整体。•10、模糊经营理论•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计算机制造商、经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制造商逐步走到前台,直接面对用户。•“利用别人的时间”第二节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内核•1.顺道•2.重人•3.求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10.教育观•《孙子兵法》二、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2.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3.全面学习前苏联的管理模式•4.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5.“文革”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三、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阶段(1978—1986年),这个阶段的改革以放权搞活为主要内容,主要有: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简政放权;②推行经济责任制;③两步利改税。•第二阶段(1987—1991年),以推进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主要有:①承包经营责任制;②租赁经营责任制;③股份制。•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主要有: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