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三个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阶段:一个实验(霍桑实验)两大理论(人性理论、激励理论)请认真梳理复习!!!本章要点:第二章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中的主要观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阶段的特点梅奥的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人性理论及其管理模式激励理论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的主要学派管理从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但是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第二阶段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第三阶段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于1930年到1945年之间第四阶段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第一节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苏格兰的政治经济学家与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该著作不但对经济和政治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国富论》系统阐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原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理论基础。1、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原因是:(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2、“经济人”观点“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社会上每个人的利益又受到他人利益的制约。各人都需要兼顾他人利益,由此而产生共同利益,进而形成社会利益。所以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二、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查尔斯·巴贝奇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机械学家,他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他认为,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果他所使用的铲子的形状、大小、重量等方面都比较适宜,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可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工人的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①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②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③为增进生产效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励。三、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最早注意到了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欧文提出,要重视工厂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工厂企业应该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他在自己经营的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验。如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后人称之为“劳动人事管理之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完全分开,许多企业基本上由资本家直接管理,专职的经营者不多。②管理方式是家长式的,实行专断的领导方式。③管理依据是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④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经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四、传统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科学管理阶段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协作更加复杂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资矛盾不断加深科学管理阶段的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FrederickTaylor)于185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裕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专利。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他的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因为他在管理上的成就,他被后人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一)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泰勒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非常大,工人之所以“磨洋工”,是由于雇主和工人对工人一天能做多少心中无数,而且工人工资太低,多劳不多得,因此,为了发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必须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即“合理的日工作量”。为此,就要进行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就是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通过对工人操作的观察,经过分析比较,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减少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时间研究就是通过秒表等计时工具,记录每一个基本动作的时间,再把这些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某一工作的标准时间。2、标准化原理不仅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还要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在标准化的作业环境下进行生产。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泰勒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工作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按比正常单价高出25%计酬。不仅超额部分,而且定额内的部分也按此单价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泰勒指出,这种工资制度会大大提高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雇主的支出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利润提高的幅度大于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对雇主也是有利的。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则主张改变由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最合适的,即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第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另一方面是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生产,泰勒主张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有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所有工人仅承担执行职能。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包括:①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②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③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④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6、实行例外原则把企业日常管理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高层领导人拥有对重大事情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以保证企业高层领导人集中精力抓大事。(二)其他贡献者与泰勒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亨利·福特等,也为科学管理作出了贡献。(三)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正面评价: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其精髓是使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局限性:①他认为工人是“经济人”,人的工作动机只是追求经济效益;②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的社会因素;③他的理论仅解决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或称为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法国人,1860年从圣埃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不久他被提升为该公司一个矿井的经理。1888年出任该公司总经理。1916年法国矿业协会的年报公开发表了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本著作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然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企业以外,还可应用于政府、教会、慈善机构和军事组织等。所以,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又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一)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指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可以概括为六大类,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企业经营的六种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和加工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投资和使用会计活动:记帐,盘点安全活动:机器设备和人员的防护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管理的职能计划: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注意一切是否都按照已制定的计划和下达的命令进行工作3、总结、归纳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力和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适当集权和分权⑨等级链⑩秩序⑪公平⑫人员的稳定⑬首创精神⑭团队精神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与泰勒是同时代人,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代表作《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和《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等,韦伯首创了一整套组织理论,即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他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认为,权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力,超凡权力和法定权力。三种权力中,只有法定权力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1、韦伯理想组织形态的特征(l)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3)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2、韦伯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十大准则)(l)组织中的官员在人身上是自由的,只是在官方的职责方面是从属于上级权利(2)官员们按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3)每一职务均有明确的职权范围(4)职务通过自由契约关系来承担(5)官员以技术资格从候选人中挑选(6)官员们有固定报酬,并享有养老金(7)这一职务是任职者唯一的或主要的工作(8)职务已形成一种职业,有完善的升迁制度(9)官员们没有组织财产的所有权,不能滥用职权(10)官员在司职时,受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监督四、科学管理阶段的特点•1.将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系统化、标准化和理论化,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和解决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2.以提高组织的效率为直接目的。•3.提倡管理职能的分工与专业化。•4.把管理对象看做是封闭系统,集中研究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问题。•5.在人类观上,仍然把人看成是“经济人”、“生产工具”和“活的机器”一、梅奥及霍桑实验什么是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实验背景:外部:20世纪30年代,受泰勒制推行科学管理的实践影响,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大部分企业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和低效率的工作。内部:霍桑工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雇员和管理层之间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工资制度、福利设施和养老保险制度等也比较理想,但生产业绩幵不理想。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一)霍桑实验的内容第一阶段:照明实验(1924—1927)◆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照明程度对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实验结果:实验组:照明增加,产量增加,照明下降,产量也增加对照组:照明不变,产量也在增加◆结论:工作场所的照明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微不足道(一)霍桑实验的内容◆实验目的:研究福利待遇的变化对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实验假定:较高的福利待遇会刺激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验设计:挑选6名女工,单独在一间工作室内从事继电器装配的工作实验过程中分期改善工作条件,如改进工作条件、增加中间休息时间、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作时间、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