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要内容(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2、哲学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世界观是人民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3)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意义2、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派生物唯物主义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彻底的不可知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首先,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其次,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范畴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1)朴素唯物论——“具体形态说”(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结构层次说”哲学史关于对物质认识的发展线索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哲学是物质范畴。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③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内容要点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坚持的基本原则4、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恩格斯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宏观领域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微观领域核酸DNA生命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关键。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不是精神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4、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其固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总之,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1、实践的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试验美国大功率激光束发射试验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实践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内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点:对立统一规律•难点:和谐与矛盾的关系对立与和谐对立统一发展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水1.什么是联系•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非主观臆想的。事物内部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个世界的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恩格斯论联系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案例:引狼入园之后狼马鹿树木、植被河狸鳟鱼田鼠、老鼠红狐、猛禽灰熊、鹊类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韩国股市大跌案例:世界金融危机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水1.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机械运动生物运动化学运动物理运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变化社会运动五种运动形式下降、倒退的运动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旧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旧,是因为它的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不可避免。•第二,就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永恒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列宁论对立统一弗拉基米其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两个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线索和范畴的“钥匙”。•它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性(斗争性)统一性(同一性)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付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含义:(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上帝造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可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在根本性质和利益上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不具有对抗性,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矛盾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2)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4.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作用的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病毒软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矛盾斗争性作用的表现:•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涨,造成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同一性可

1 / 1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