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_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李建琴博士、副教授Tel:87953272E-mail:zjhzljq@126.com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本讲主要内容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中国区域经济的界定•三大经济地带的界定•三大经济圈的界定•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4了解中国区域经济的两个角度:一是行政区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二是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包括台湾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三大经济地带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5图1三大经济地带的地理布局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6表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区域各区域包括的行政区划禀赋条件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共8个省、3个直辖市和1个自治区总面积为129.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5%。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区域内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等,共8个省和1个自治区总面积为281.7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9.3%。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共1个直辖市、6个省和3个自治区总面积为541.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6.45%。西部地带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含京、津、辽、冀、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级发展轴,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我国的东部沿海形成了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见图2)2000年,三大经济圈的土地面积合计为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人口合计为1.48亿,占全国的11.68%,生产总值合计为30990.49亿元,占全国GDP的34.66%。2004年,三大经济圈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例上升到41%,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三大经济圈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8图2三大经济圈的界定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9(1)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16个城市。(2)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3)京津唐地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三大经济圈的范围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0表2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比较(2000年)关键指标京津唐地区长三角(不含台州)珠三角区位概况总面积(万Km2)79.954.2人口总量(万人)450074472307城市数量(个)(含县级市)286926城市化率44.2%45%42%城市密度(个城市/万Km2)46.96.2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261.0515350.87378.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2203.8620454.73199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68.99127.45125.41净出口总额(亿美元)209.08631.79847.41发展特征区域核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发展动力机制国有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型外资主导型区域产业特色重化工-资本密集型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轻纺-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速度第三最快其次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1199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见下表)。七大经济区的划分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强调以内在经济联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作为经济区的划分原则。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组方案提出的划分界限仍然不够明确。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经济区域范围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中部五省地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2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一五”规划)将以八大经济区域取代传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方法。经济区域范围经济区域范围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黄河中游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北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海南大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3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4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市不同,地域面积有很大差异,因此,可采用人均指标概述各区域发展情况。1978年以来三大经济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均增长率表明: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两个指标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平衡的态势,并且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1999年以后,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差距在逐步缩小,这说明中国经济总量急剧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日益趋缓。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长远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能否由此扭转,依赖于西部地区能否发挥其后发优势,形成持续、快速增长的本地产业基础。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5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6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7从1952、1998和2005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分析中可以发现,建国初期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各区域产业增加值在35%~50%之间;到1998年,这两项指标之和在各区域产业增加值中至少占70%以上;到2005年,这两项指标之和在各区域产业增加值中已经达80%~90%。这说明,从较为广泛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三大经济地带的工业化进程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本质差异,而是工业化程度或水平的差异。但是,从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中发现,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快,中部地区相对缓慢,而西部地区是最慢的。即使是西部大开发以后,中国的工业生产力仍在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中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比较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8表3中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注:1982年以前,东部地区数据未包括海南省;西部地区数据未包括西藏自治区。1952年和1998年数据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计算;2005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计算。经济区域1952年1998年200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东部50.1826.2223.6017.3946.4536.167.8651.6340.51中部61.6518.2520.1022.8445.4031.7616.2147.3836.41西部66.0715.1518.7828.4339.6231.9518.9342.1338.94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9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较经济增长率1980-2001年人均收入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下(含)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平均值之上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江苏、山东、浙江吉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内蒙古重庆平均值之下(含)北京、辽宁、上海、天津黑龙江新疆广西湖南、山西甘肃、贵州、宁夏、青海、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第41页表2.3编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0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资本投入因素市场化进程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1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中国的东部在历史上就是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市场意识、对外经济联系、人文历史背景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有很大差异。上述优势条件,使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加强,东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体制完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加强,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沿海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状态。随着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额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比较低。资本投入因素:2019/8/26第二讲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3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市场化指数逐渐提高,这表明市场化在全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深化。但是,东部地区在市场化指数的五个方面均领先与中西部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区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要素市场发育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这是导致它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市场化进程指数: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指数(1999-2000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1999200019992000199920001999200019992000东部7.087.116.917.587.948.165.415.666.136.43中部5.595.474.414.657.707.882.412.594.724.92西部5.525.402.993.606.16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