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古典的社会发展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本科生秋季课程发展社会学主讲人:狄金华博士第二章古典社会发展思想Ø教学目的本章是发展社会学的古典理论,主要介绍的是孔德、涂尔干、斯宾塞和韦伯的社会发展思想。通过本章的介绍,清楚古典社会学家的发展社会学思想。本章内容p启蒙与发展p历史的回潮:孔德的社会发展思想p社会进化观:斯宾塞的社会发展思想p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涂尔干的社会发展思想p资本主义的源起与现代社会的反思:韦伯的社会发展思想启蒙与发展发展社会学是研究什么问题?最为根本的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古希腊原子论派的哲学家德漠克里特认为人类最初过着简单的原始群居生活,没有战争也没有统治者,然后学会了用火,有了农业和手工业,并建立了国家秩序。他还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物资需要和欲望所推动的,人的知识来自于“学习”、“模仿”自然界。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观要更为进步,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古人在相同时期提出了三世进化说。孔子在《春秋·公羊卷》中的三世说,把历史分为太平世、据乱世、升平世。《商君书·开塞》中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原始状态,民众“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亲亲而爱私”;中世时社会出现了“贤者”,有公共道德,“上贤而说仁”;下世时有官府、邢法、君主,形成了国家,社会特点是“尊贵而尊官”。韩非《韩非子·五蠢》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公元12世纪,卡莱布仁大修道院院长乔阿西姆写了《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的一致》及《启示录评注》,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他把历史分为三个时期:《旧约全书》的圣父时期,《新约全书》的圣子时期,“永恒福音”的圣灵时期。这三个时期都与创始者、教堂、宗教制度、规则与章程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是现世世界宗教活动的历史。这三个时期,一个孕育着另一个。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太平盛世,是地球上的极乐时代,人类完全幸福。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孔德的三个时期论,黑格尔的三个水平的自由,马克思的原始共产主义、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的三阶段说,都是受到乔阿西姆的影响。启蒙运动在16-17世纪逐渐兴起于波兰、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波及德国和俄国,越过大西洋影响到美国。在欧洲,启蒙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期的唯名论哲学,直接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精神。人们通常所说的“启蒙”,包括16世纪以后的宗教改革运动,培根、牛顿的科学观与自然观,17世纪英国的经验哲学,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政治哲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德国康德的怀疑论哲学、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法国大革命是时间上的转折点,从此启蒙进入尾声。在思想上,伯克、黑格尔、达尔文和马克思等人的理论,尽管与启蒙思想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却标志了新的道路,不被划归启蒙思想家的行列。历史的回潮:孔德的社会发展思想一、社会发展三阶段“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动力学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神学阶段神学阶段是指远古至中世纪早期(1300年之前)的这段历史。在神学阶段,人们以虚幻的表象来解释世界的本原或者终极的本质,把人们周围经验事实的变化归结为外在于人世并主宰人世的神灵的意志。神学阶段分为三个时期:(1)拜物教(2)多神教(3)一神教抽象阶段p从1300年到1800年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p在这一阶段中,作为古代社会秩序基础的神学信仰遭到了否定,抽象的“实体”取代了神的至上地位,人们建立了形而上学的哲学世界观,这种哲学并不能象神学那样具有社会权威性。实证阶段p人类理智发展的第三阶段就是当前正在确立的时代——实证阶段。p科学——实证阶段是人类理智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神学的军事时代2、形而上学的法学时代3、科学的工业时代二、人道教与社会发展人道教则把孔德倡导的行为模式和理想模式归结为由泛爱联结起来的人类现世,或者说是人类现世中的泛爱。三大宗教都是把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理想模式用超越于尘世的独立人格表现出来,而人道教则把孔德倡导的行为模式和理想模式归结为由泛爱联结起来的人类现世,或者说是人类现世中的泛爱。社会进化观:斯宾塞的社会发展思想一、斯宾塞的发展理论社会有机论p问:“什么是社会?”p答:“社会是有机体”。p在社会观上,斯宾塞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社会唯实论的立场,社会不是毫无固定联系的个人组成的集合体,而是靠着长期、固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的稳定结合体。p斯宾塞将社会确定为一个实体以后,进一步地论述了“实体”。对于实体,斯宾塞划分了三种形式:第一类是无机体,主要包括种种物理和无机化学现象;第二类是有机体,包括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第三类是超有机体,特指社会。超有机体意味着不能从个体层面考察社会现象,只能把社会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角度考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的相似之处1、生长过程,即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变化。2、结构的分化(结构的进化)。3、功能分化。4、相互依赖。5、内部结构的有机化。6、由于各个结构单位的独立性增强了,当整体生命消失后,其结构单位仍然能够存活一段时间。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的不同之处p1、各部分之间的结合程度。p2、联系方式。p3、意识的分布。p4、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系统社会有机体生物有机体劳动阶级营养商人阶级循环资本家阶级调节社会进化论进化的涵义:方向性、整合性增长、有序性。进化的动力:由环境的作用和个体的活动所决定,其中环境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社会进化过程:分化、异质性增长、凝聚、确定。社会进化的结果:“生存竞争,适者生存”根据社会内部的方法: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独立、尊重他人、反对强制、个人自主性、诚实、友善爱国主义、勇敢、权威忠诚、服从纪律受重视的社会品质和个人品质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相互依赖的和平贸易,贸易自由经济自给自足,少量的贸易,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活动类型等级、职位、住地可变性和流通性,地位不再世袭等级、职位、住宅固定不变,地位世袭社会公层权力分散中央集权制国家结构私人组织受到鼓励全部是公共(国家)组织,个人组织受到排挤国家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为个人利益存在,对自由、财产、流动限制较少个人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对自由和财产有限制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自愿的合作、靠的是契约和正义原则,对活动只有反面管理强制的命令、严厉的组织、对活动的下面的和反面的管理社会协调的原则彼此提供和平的个人服务为保卫和扩张而进行共同防御和进攻活动主要的活动或功能工业社会军事社会特征19世纪的社会进化论(或社会达尔文主义)并不是单一的流派,其中有很多的观点。社会进化论的主要原则可以归纳为三点:(l)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的原则;(2)社会由低级到高级进化发展的原则;(3)社会有机体的原则。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涂尔干的社会发展思想英国法学家梅恩1861年出版的《古代法》一书中,描绘了这两种社会的一些重要的区别:在传统社会(“原始的社会”或“社会的幼年期”)里,人们的关系是“父系血缘的”即等级身份的关系;而在现代的社会里,人们的关系是“认识的”即契约的关系。1893年,涂尔干出版了《社会分工论》一书。他用“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的概念来区分两种不同的社会类型,即:“低级的”社会和“高级的”文明社会,也就是后来的现代化理论家所说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他还系统地阐述了“分工”、“文明化”、“分化”、“整合”等重要的概念,对后来的结构功能论的现代化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p涂尔干从讨论“分工”开始。他认为,社会结构的变化,是由分工带来的。劳动分工不只是经济生活特有的情况,它在其他社会领域也产生影响。分工导致有机分化,使社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从而形成“低级的”和“高级的”两种组合方式不同的社会。p在低级的社会里,人们在简单的以家庭群体或宗族集团为基础的农业社区的范围内活动,大家有着一样的社会规范、一样的信仰,承担着农业社区的简单的、相似的工作。这种社会的“团结”(联系)是“机械的团结”。“p在低级的社会中,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很弱,而对自己群体(分社会)的依赖很强。p不断发展的社会分工改变了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的结构。日益复杂的社会劳动分工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分工变成了团结的主导因素。p分工越细,人们对社会的依赖就越深。除了个人的专业化外,社会也发生分化,人们逐渐建立起各种社会组织来满足宗教的、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等各种社会需求。在每个领域,也发生分工与分化。p比如在政治领域,“社会越是高级,其国家职能越是显得五花八门”,以应付不同的管理事物。在现代社会里,有机团结占主导地位。有机团结是建立在异质化和职能分化的基础上的。“这些社会并不是由某些同质的和相似的要素复合而成的,它们是各种不同机构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职能,而且他们本身也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劳动分工使个人、区域、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涂尔干精彩地描绘了现代化进程中两个突出的发展趋势:第一,人的相似性减弱,“个人”出现。越是原始的社会,传统共同体的约束力越强,越是没有个人活动的空间,人们没有个性,大家都是一个模式。第二,整个社会(国家)的同质性却增加了。既然“分工”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那么“分工”本身又是由什么推动的呢?涂尔干认为分工的进步主要是人口的数量与密度增加的结果。人口的数量增加和密度提高,造成人们对有限社会资源的竞争。在进化论的原则的支配下,竞争产生出新的解决办法,即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精细和完善,结果就形成了高度相互依赖、高度工业发展和高水平的人口密度、物资密度和道德密度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单单的“分工”和“分化”是不够的,还需要“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样才形成新的“功能”。他写道:“有机团结的存在,单靠各个机构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组成一个系统,并以此方式感受到了团结的存在是不够的,即使不在它们的每次相遇中,但至少也在最常见的情况下,它们必须预先确立相互协作的方式。”因此,现代社会需要一定的契约关系、法律形式和规则体系。这些是使新的社会实现有机整合的要素。仅靠分工的发达,并不能完成整合过程。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范”是很容易发生的。导致失范的原因,一是“分工”后不能整合,各种功能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出现“紊乱”。这不仅导致社会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脱故,也导致社会道德的退化;二是“失范的分工”的出现。涂尔干在解释“分工”的发展与“环节社会”的解体时,陷入了一个类似鸡与蛋谁先谁后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认为分工是“环节结构”(传统社会的结构)解体的动力,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只有在没有环节结构的地方,分工才会存在”。资本主义的源起与现代社会的反思:韦伯的社会发展思想韦伯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与发展问题相关。他对理性化、宗教文化的现代角色、官僚制、个人自由、民主政体等的研究,都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引起经久不衰的讨论。马克斯·韦伯和卡尔·马克思有许多的相同之处,也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区别。他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是:马克思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将怎样灭亡,而韦伯关注的却是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一、理性化韦伯对现代化研究的最重大的贡献,是他提出的“理性化”的概念。它作为对现代化的性质的概括和哲学抽象,贯穿在韦伯的全部著作中。“理性”通常的含义是指人们的知识和认识能力,它与感性对立;韦伯所说的“理性化”,是不能用这种理解来简单推想的。现代化就是“理性化”,而理性化是指目的理性化(工具理性化)和形式理性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由价值理性、实质理性向目的理性(工具理性)、形式理性转变的过程。p在传统社会,价值理性和实质理性占统治地位,而在现代社会里,工具理性和形式理性占统治地位。p在传统社会,人们把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用于追求终极的价值目标,而否定个人的眼前利益;而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注重追求个人的现实的、眼前的、可预测的目标,在工具合乎理性的原则的指导下行事,精确计算如何能够达到目标。p概括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