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是什么或什么是货币?1.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二、货币的起源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他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第二阶段: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或简单价值形式的扩大。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第四阶段:货币形式。当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分离开来,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2.货币形式的发展从一般的意义来讲,从货币产生大致纸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货币先后采取以下三种形式:第一阶段:非贵金属货币形式。在货币形成初期,牲畜、皮毛、布、粮食、贝壳等非贵金属都曾固定地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当这些非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不再是一般物品,而是货币。第二阶段:贵金属货币形式。由于黄金、白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自然属性,使它们最适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使它们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获得了代表货币的独占权。第三阶段:纸币形式。纸币是用于代替铸币的货币形式。3.货币产生的历史既然我们谈历史,就来从头说起。货币是随着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最初进入交换的是剩余产品,而归属不明确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拥有剩余产品以及对财产的所有权。先是属于部落的公共剩余产品,然后才是属于个人的剩余产品。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原始的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人们在长期采集活动中通过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的畜牧业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早在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驯养犬,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始驯养捕捉到的动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农业、畜牧业的出现,不仅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自然产物的依赖,而且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例如,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后,在科学技术方面,人类发明了历法、数学、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发明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陶器、纺织、舟车;在社会关系和结构方面,出现了氏族的繁荣,产生了社会分工和交换,部落和农村结合为国家和城市等。最初的交换是部落之间的交换,随着剩余产品归属于个人,交换就成了单个人之间的交换。交换进一步强化了财产权,加快了氏族社会的瓦解。公社的产品越是采取商品的形式,就是说,产品中为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部分越小。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史前人类把劳动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得以谋生,自然资源不论是狩猎的动物还是采集的植物,开始都是作为公有财产而被占用的。这种类型的产权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自由使用这些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起来。为了保证资源利用的效率,也是为了保证人类自身的存续,必须建立排他性产权,而交换进一步强化了财产权。4.货币材质变化的历史最初的实物货币人类最初的交换是一种剩余产品间的物物交换,虽然是一种价值的让渡但是人们往往看重的是交换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而不一定是等值的。在交换的过程中人们逐渐的把价值衡量集中在某种物品上,从而就分离出某种被大家公认的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分析的“麻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例子。当然这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因时间、地点的不通而各异。铸币的产生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天然开始利用天然金属,如铜、金、陨铁,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得金属货币的流通得以扩大。而且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产品的交换更加频繁。交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交易媒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那与任何其他货物比较,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久性商品所没有。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头牛或整头羊,他所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的物品,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只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反之,假如他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可只按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但就金属而言,固然每一次交易时可以先行解析过秤,不过这种做法未免过于复杂,为了使人们不至于裹足不前,同时也为了鼓励人们使用钱币结算,政府当局殷勤劝说,告知民众,尽管放心大胆地使用,政府当局也根据约定价值接收钱币作为支付工具.即使该钱币的实际价值低于面值也不妨事。达到这项目的的最佳办法当然是采用公共行政机关铸造的硬币作为钱币。铸币收益税上面这种方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面是:行政机关从铸币中将可获利颇丰,只须它赋予钱币的面值高于钱币本身含金属量的价值便可。“如果国王(或政府)的权威能够让含银量为8便士的硬币交换10便士白银,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将硬币的含银量降到6便士或2便士,甚至一点白银也不要,干脆用一张纸来代替呢?”显然,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纸币和内在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劣质金属货币在交易中为人们所普通接受。这是主要的一个阶段。所谓历史,始于文字。同样地,我们可以认为货币历史始于官家铸造钱币。一段漫长的时期——硬币时期开始了。硬币时期在欧洲一直延续至16世纪。三、世界各国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000年,黄金在埃及被用来作为计算货币,而白银(与人麦同时)则流通于美索不达米亚。支付货币尚不存在,交易仍采用原始的以贷易货方式。直至公元前2000年末期,支付货币方始出现,恰好在亚洲的两端,即中国和安纳托利亚。中国在较晚的时候才发现冶金术,但进步神速。从公元前11世纪,中国人用铜币代替贝壳作为支付手段。据考古发现,中国的金属货币自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将其发展为正式的铜铸币。公元前6世纪时,许多希腊城邦都铸造钱币,在吕底亚,冶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分离金与银的技术。克雷伊斯国王创立了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包括一个银斯达代尔(斯达代尔是重量单位,相当于10.89克)和一个金斯达代尔,重8.17克。1金斯达代尔可换取10枚银斯达代尔。于是,黄金与白银这此种金属的比值便固定在13.33与1之比(这个比例后来略有演变,或金的价值提高,或银的价值提高)。中国货币的产生关于中国钱币的研究,最早可上推至距今1500多年南北朝的《刘氏钱志》、《顾恒钱谱》(比欧洲早800多年(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16页),此后宋代、清代都留下了许多著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和邻近地区的钱币学家成立“中国古泉学会”,出版《古泉学》,成立“中国泉币学社”出版《泉币》,丁福保等编写的《中国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作了很多的整理和考证工作,有不少创建。中国的货币史则是记载于《史记》的《平准书》、《汉书》以及历代史书的《食货志》中,解放以后系统研究货币史的应该首推彭信威所著《中国货币史》,他不仅系统的梳理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而且研究货币的购买力,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彭信威关于中国的货币史的主要观点:1.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贝的数量不够就用仿制品——蚌壳、软石、兽骨、最后用铜仿制,铜贝就是一种金属货币了。2.中国的货币产生的早,而且货币的魔力也发生的早,而且独立发展称赞一种货币文化。货币的产生是具有自发性的,单是货币产生后在生产和交换中不同民族是互相影响的。货币发源于小亚细亚向东西方传播:东方:小亚细亚→波斯商人→以色列;西方:小亚细亚→希腊→埃及;希腊→罗马→欧美国家。3.中国的货币发展脉络很清楚,基本上没有受外国文化的影响。(殷墟考古证明)除铜贝外铸造的货币刀、布和環钱,最重要的是方孔圆钱。布币由农具首布演变而来,刀币由刀演变而来,環钱来自于纺轮;方孔圆钱是環钱的变形,可能是天圆地方的象征。中国货币上只用文字,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先秦货币上用古篆,秦半两以后用小篆,六朝时期已有隶楷出现,唐代用隶书,北宋的钱上有行、草,太平天国钱上有简体字。货币上的文字是铸造人所写的民间文字。4.中国货币的特点:首先,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不集中于一体。货币的各种只能分别由各种物品承担,而这些物品之间又没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货币没有制度可言。既没有主币和辅币的关系,也没有本位制度。战国、秦、汉是金钱平行本位;六朝、隋、唐是钱帛平行本位;宋、金、元至明初是钱钞流通制度;明中叶到清末是银钱平行本位。平行本位:各种货币都可以无限地使用,而彼此间没有固定的比率,随市价作盲目的波动。有些朝代也曾规定比价,但维持不住。金银币具有贮藏功能,而中国铜钱的性质从它的购买力的变动上来看,是介乎金银币和不兑现纸币之间的。其次,铸造和流通的地方性。第三,铸造技术的不进步,一向是用手工铸造。成色差异大。第四,主要钱币的重量,长期看来似乎稳定不变。但是短期的减重是存在的。关于货币的起源,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有不少的叙述或记载,比较重要而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则:《管子》:“先王……以殊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国蓄篇》)《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或赤(铜)、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盐铁论》:“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错币第四》)从以上所引几条记载来看我国货币的起源,可以知道,我国最早的货币有金、银、铜、贝、玉、龟甲等物;在金属货币中还包括人们普遍使用的铲形农具,钱或布,以及铜刀。刀、布的意义,不但指作为实物货币的铜铲、铜刀,也指仿照铜铲、铜刀形式的金属铸币:布币和刀币。从货币发生的最早时代看,则称“虞夏”、“夏后”或“禹汤”,即主要说是起于夏代(约公元前2100-前1600年)。西欧货币的产生特点:1.以人名命名,如以威尼斯总督命名的“杜卡特”、以法国国王命名的“金路易”、以拿破仑命名的“拿破仑金”,英国的贵族“诺宝”、天使“安琪儿”、作为君主的“金镑”、作为王冠的“克朗”。地名命名,如根据佛罗伦萨命名的“弗罗林”、根据币材来源地命名的:波希米亚银矿地名命名的“塔勒”(达勒)、来自非洲的金子铸造的“畿尼”等。2.重量单位大多源于罗马文字派生出来。如:英国的“镑、先令、便士”等。3.金币在罗马时代已经使用,据考证第一枚金币是1252年在热亚那铸造的“热那因”。此前地中海东部或拜占庭所铸的“贝占特”被广泛使用。对13世纪的商业革命的反应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弗罗林”,随着商业的扩大,对货币的需求各国国内交易的主要货币是银币。1717年伊萨克·牛顿将金币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这个价格持续了大约200年。法国在1726年也将“利弗”按金银定价,且金价不变。直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使用的金属货币是银币而非金币。中国古代货币: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和海贝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列馆藏3000年前的夏代货币三星堆出土的贝币寰钱两汉五铢钱齐国布币刀币唐代开元通宝元末农民起义军货币-天佑通宝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