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1次研讨活动研讨主题如何把握好算用结合的“度”时间2013年11月8日活动形式研讨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活动过程1.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理论。2.讨论如何把握好算用结合的“度”。3.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研讨的热点、观点与述评算用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材呈现方式,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给计算教学以情境支撑,避免了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丧失计算教学的实质,使教学失之有效。我们该怎样把把握好算与用的结合“度”?收获与结论1.以计算为主的教材,算用结合是为计算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算用结合也应有极限,如果让计算承载太多的功能,将会使计算失去其应有的价值。2.以应用为主的教材,算用结合是为应用服务的,有时可以让学生明白可以抓住关键句理解题意,更要让学生清楚可以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字词找出数量关系,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3.要把握好算用结合的最佳时机。在一节计算课教学中,不可能把“用数学”贯穿于始终,应找到算用结合的契合点,即考虑算用结合落实在哪一个环节最合适。4.要把握好算用结合的“度”,不能一“用”到底,使学生丧失了进行计算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妨碍计算技能的形成。这就要求教者在计算技能训练的量与时间的安排上应顾及计算教学的重心,不能喧宾夺主,让“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中头彩。备注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2次研讨活动研讨主题如何寻找“算与用”有效融合的结合点时间2013.11.25活动形式研讨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活动过程1.执教教师说教学设计2.对课例进行分析3.课题组成员发表意见研讨的热点、观点与述评通过课例分析,寻找“算与用”有效融合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是在出示算式之前、理解算理之中、教学算理之后、在获得计算技能以后、还是在估算以后?哪些结合点对“融合”的作用最大?如何利用这些结合点等。收获与结论“算用结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作为计算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每节计算课都必须经历“以用引算——以用激算——以算激用”的过程,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学生起点与接受能力的不同适当调控,或与旧知铺垫结合,或与讲解传授结合,或与扎实训练结合,但最终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可能一节课完成,也可能需要多节课才能完成。备注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3次研讨活动研讨主题计算教学中好课是什么时间2013年12月9日活动形式研讨课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活动过程1、课题组成员听两节研究课。2、针对“计算教学中好课是什么”结合课堂实际开展讨论。研讨的热点、观点与述评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实验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各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随着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一些困扰教师的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出现,成为实验工作新的阻力。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究竟什么样的计算课才算一堂好课?",尽管对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在学习和培训上从"教学过程"、"六大目标"及其"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系统的阐释,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少教师仍然感到迷惘,甚至是无所适从。收获与结论我们觉得一堂好的计算课,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开放的、安全的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课堂教学主体一一学生的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现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备注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4次研讨活动研讨主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间2014年4月15日活动形式研讨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活动过程1、学习教育理论。2、讨论。研讨的热点、观点与述评如何正确把握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本质,实现解决问题教学由“静态”的方法教学向“动态”策略教学的转化。在解决完问题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对方法进行及时的反思,提取解题策略,感悟策略与问题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收获与结论1.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在合作交流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3.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4.在比较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备注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5次研讨活动研讨主题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时间2014年4月26日活动形式研讨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及课改实验班教师活动过程1.学习教育理论。2.参加实验教师提出问题。3.讨论。4.达成共识,在实际中运用。研讨的热点、观点与述评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收获与结论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四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备注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6次研讨活动研讨主题怎样研读计算教材时间2014年6月16日活动形式研讨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活动过程1.学习教育理论。2.讨论。研讨的热点、观点与述评教材是每一个老师必须研究的,例题与习题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所在,看例题,回顾,纠错是提高成绩的主要途径。划分课时目标要恰当。例题与习题的匹配性如何?习题的层次怎样?系统吗?学生的学习、训练能不能固定到自动化的状态?收获与结论1.“简洁、扎实、快乐”就是上课的最高境界!小学的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越到后面越是专业化,整理一下书上的目录是很重要的,要解读的是框架,要理解其本质的东西。数与代数是主线,最不完善的是探索规律,往往把它搞成竞赛了,如植树问题,搭配问题都是比较难把握的。2.应用题的系统老教材的影子是有的。如果把数量关系这一拐杖丢了,到高段就会有问题了,系统地研究应用题很重要。3.教学的情境最好是根据当地学生作些修改,不能照搬书上的。如“一只青蛙四条腿,二只青蛙八条腿,……”,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是贴近学生的。改加法为乘法算式成为学生一种需要,学生就认可了就是到位了,不能把学生教死掉!4.不反思只责怪你的学生笨是不对的,只要方法得当,学生还是可塑的,这就要靠我们老师的反复研究、反复调试,不断总结,一直找到最佳或比较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