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SRTP项目立项申报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及其政策研究——以四川省阆中古城为例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申请人:王琦琪李婷婷陶园联系电话:13996224979指导教师:潘丽霞填表日期:2015年9月教务处制填表说明1、本表填写内容必须与事实相符,表达准确。数字一律填写阿拉伯数字。2、“项目开展所在实验室”栏由需要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项目组填写。在“校级实验室”、“院级实验室”及“其他实验室”前方框内打勾。“校级实验室”指校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院级实验室”指院级(专业)中心实验室、“其他实验室”指教师科研实验室等。3、“提交成果方式”栏填写:技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论文、实物装置(含照片)、软件、专利申请材料、录像片等。4、打印格式:(1)纸张为A4大小,双面打印;(2)文中小标题为小四、黑体;(3)栏内正文为五号、宋体。项目名称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及其政策研究——以四川省阆中古城为例项目开展所在实验室□校级实验室、□院级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名称)项目组人数3项目实施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项目所需经费1800元项目组成员(含项目申请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联系电话签名王琦琪201402452014级公共管理类13996224979李婷婷201402462014级公共管理类13983694939陶园201402482014级公共管理类13983692463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院联系电话签名潘丽霞讲师公共管理学院18602314734研究内容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膨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城市化想要发展就会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再建设,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传统民居、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纪念建筑大肆拆毁,造成对古城区的严重破坏。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又逐步受到重视,而不科学的开发又造成古建筑的“建设性破坏”。阆中古城从在1986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阆中在古城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古城先后编制《名城保护规划》、《古城保护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07年10月25日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阆中市实施细则》,细则内容提到:为加强阆中古城保护与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阆中实际,制定本条例;本条例所称阆中古城保护区是指张飞大道以西、新村路以南至嘉陵江北岸的区域和南津关古镇;本条例所称阆中古城保护是指:(一)保护古城的整体环境风貌和传统格局;(二)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和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街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民居院落、古树名木等;(三)保护古城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古城保护区内的一切建设开发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符合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尽管如此,由于保护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保护资金短缺,影响古城保护;保护手段有限,效果不佳;以及古城内居民的生存问题等诸多原因,制约着古城的保护,使古城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古城风貌的破坏仍相当严重,传统文化的消失仍在继续。因此,加大对古城的保护力度,再现古城逝去的风貌,保留现存的人文环境已成眉睫之势。本项目以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的保护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古建筑保护的政策、对古建筑保护的对策及建议三个大方向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我们借助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的资源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的相关书籍文献,详细了解国外古建筑保护的现状,跟国内的现状做比较,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以及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研究各自的优秀之处以及不足。然后深入了解外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针对古建筑保护的相关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古建筑保护起到的作用。然后以我国四川省阆中古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小组人员到四川阆中古城进行实地考察,就当地的文化、经济以及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从古建筑对当地的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古建筑拆除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入手,找出并明确存在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和古建筑的保护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个时候往往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对古建筑的保护以及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另外,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是否破坏了环境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接下来则重点研究对古建筑保护的政策。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案例,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看到国外的一些优秀做法,了解国外针对古建筑保护而制定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这些政策对古建筑保护产生的影响。在我国有不少类似于阆中古城这样的优秀物质文化,例如云南丽江古城、重庆磁器口古镇,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可如今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现状。丽江古镇、磁器口都成了保护得比较完整的国家级旅游景点,而阆中古城的发展并不乐观,这些与当地政策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所要重点研究分析的内容。最后根据相关政策和理论,结合阆中古城自身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在当地考察得出的数据资料,应用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研究给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古建筑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综合开发模式,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不忘保护并传承优秀文化。立项意义(含国内外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更开始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国外古建筑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古建筑的维护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及积累,国外古建筑保护逐渐形成了体系,特别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善。保护程序清晰、主体职责明确,相关制度可操作性强,这是这些国家古建筑保护的共通之处。②国外注重多种手段的相互配合。英法两国均注重综合使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来达到立法目标,尤其是经济手段的运用。英国1990年法包含了多种经济的激励手段,如通过提供拨款或贷款,解决部分或全部的历史古建筑保护费用;为维修和保养提供财政补贴或贷款等经费支持等。法国还鼓励非政府组织出资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③注重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英法两国均注重发挥“规划法”对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法国城市规划法与文化遗产保护法是城市古建筑保护领域重要的两部法律,对于城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特殊发展时期,虽然我国具有许多经典的古建筑,但我国的古建筑保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对于古建筑的整体保护还处于萌芽状态。我国古建筑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古建筑的法律保障。2005年3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包括:旧城的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保护。通过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的相互配合,我国初步建立了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体系,使得城市古建筑保护领域有法可依。②古建筑的维护措施。针对城市历史古建筑保护中常见的问题,国家通过立法对古建筑的保养和维修、防火与报警、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强了历史古建筑的保养、维修、利用和管理。③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冲突。在城市化进程中,过度的商业开发破坏了古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文物养文物,以古建筑养古建筑,这是我国及世界各国所提倡的文物保护方式。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可以在维持古建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商业开发与保护模式。但有些古建筑的过度商业开发,超负荷的旅游开发,破坏了历史文化空间。④古建筑保护的责任问题。由于古建筑的占有主体的差别,古建筑的产权归属问题以及占用主体的保护能力和意识等都影响着古建筑的保护。立项意义:1.理论意义每个时期的建筑都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许多工程浩大,艺术精湛的古建筑,都是过去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城市古建筑见证了城市的生命历程,保障了城市的文化延续,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古建筑的保护也就尤为重要。2.实践意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古建筑被迫改变原有功能,逐渐沦为商业性极强的商店,餐馆等。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阆中古城保护的现状及政策分析,比较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及政策,探寻保护古建筑的更好措施和政策,以求城市发展与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平衡。研究路线(或研究方案)阆中古城古建筑保护及政策研究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现状和趋势阶段一研究地现状分析阶段二试调查阶段三问卷调查非结构式访谈阶段四政策研究阶段五文化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综合开发模式研究结论阶段六1.阶段一: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及各类多媒体资料,初步掌握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的总体现状和趋势;此外,重点研究阆中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特色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古建筑的存留问题。2.阶段二:进行实地调研,到阆中古城进行深入式的考察走访,结合之前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对阆中古城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以及游客进行试调查,初步了解所在地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3.阶段三:根据试调查结果,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修改完善问卷,进入前期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4.阶段四:根据问卷结果针对性的设计非结构式访谈问卷,对阆中古城不同人群类型进行深入的访谈调查。5.阶段五:整理分析访谈调查结果,再次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对阆中等重点古城旅游开发区关于古建筑保护的政策进行分析研究。6.阶段六:通过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区古建筑保护形势政策对比,结合阆中古城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创新点1、研究视角新很多专家学者都是以古城文化保护这样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文化保护,建筑保护以及环境保护,而本项目是从其中一个微观角度——古建筑保护进行深入调研,将研究范围缩小化,研究视角具体化。同时,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最能反映原始的民俗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能以小见大反应古城文化保护的整体全局。因此古建筑保护的研究视角显得微而妙。2、研究意义新人是古城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淳朴的居民生活其中,孤零零的建筑风格再独特、价值再大也会毫无生气,更不会“化腐朽为神奇”。一个城市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社区文化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古建筑的特色和保护的意义。因此对古建筑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人文关怀。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使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历史气息、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文化活动丰富的古城里,让他们充分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使古城资源互存互生,各种文化相得益彰,避免畸形发展以及“古代的现代建筑”这类现象的出现。具备的研究条件1.在已经进行了的对重庆市磁器口景区的几次实地考察后,项目组成员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积累;城市化进程下盲目废旧换新的偏差引起我们理性的成因追溯与深刻的社会反思,成为我们做好本次研究的强大动力。2.前期通过网上查阅等各种渠道,已基本了解阆中古城的大致发展情况,对接下来的深入调研奠定了基础。3.重庆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数字图书馆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术信息保障。4.指导老师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5.项目组成员均在读公共管理专业,具有端正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相互间方便交流,且知识结构合理。成员中有两个四川人,便于实地调研时沟通交流。6.对古建筑的保护问题研究类属公共问题研究方向,对其政策研究也属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我们的研究有专业知识的强力支撑。进度安排1.2015年7月初—7月中旬,由重庆磁器口古镇引发对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现状的思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确定研究课题,并得到老师指导。2.2015年7月中旬—9月17日,撰写并修改课题调研的申报书。3.2015年9月末—11月初,申报完成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制定关于阆中古镇保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