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在了解幼儿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掌握作为幼儿期主导活动的游戏的发展特征,了解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和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认识幼儿期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学习重难点】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皮亚杰有关前运算思维发展的观点;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幼儿大脑的发展幼儿的游戏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3、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王茜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一节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条件幼儿的一般特点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一节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一、年龄阶段1、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被称之为学前期。2、在教育体系中的性质:保育教育。防止两种倾向:保育化和小学化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二、幼儿心理发展条件1、幼儿生理发展为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2、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幼儿地位的变化:由活动客体转向活动的主体;主动性的发展。人际关系突破狭义的血缘关系而形成了儿童自己的世界;主导活动形式的变化:由摆弄物体转向游戏。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三、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1、游戏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活动形式;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起来;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二节幼儿大脑的发展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出生390克(25%),1岁900克,3岁990-1011克(75%),6岁(1280)克,是成人的90%,基本上已经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髓鞘是神经纤维的绝缘体,没有它,神经传导会互相干扰。例如,婴儿的髓鞘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很容易引起全身抽搐。脑细胞跟着身体的成长,会伸展出许多突触、神经纤维长出髓鞘,这叫做髓鞘化。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此后维持在一稳定水平。(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像小树,分枝状的树冠部分叫树突,树干和树根部分叫轴突。接收信息靠树突,传递和输出信息靠轴突。树突轴突髓鞘神经纤维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电波的研究还表明,个体在4--20岁之间,大脑的发展存在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加速期就是在5--6岁。(三)脑电波的变化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上。(由这种抑制机能的不断发展,儿童能更专注地认识事物和操作物体,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长,表现在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延长。幼儿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仍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三节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主要内容游戏理论(游戏的实质)游戏的类型游戏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一)早期的传统理论霍尔(Hall)的“复演说”席勒-斯宾塞(Schiller-Spencer)的“精力过剩说”彪勒的“机能快乐说”格罗斯(Gross)的“生活准备说”拉扎鲁斯-帕特瑞克(Lazarus-Ppatric)的“娱乐-放松说”博伊千介克(Buytenclijk)的“成熟说”一、游戏的理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二)当代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动力说学习理论一、游戏的理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1、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在20世纪初提出的,内容如下:(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3)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2、精力过剩说德国思想家席勒(J.C.F.Schiller)、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赛(H.Spencer)提出的,内容如下:(1)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2)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3)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3、机能快乐说彪勒提出来的内容如下: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4、生活准备说(1)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准备性练习。(2)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儿童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准备练习,锻炼和培养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3)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了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5、成熟说博伊千克(Buytenclijk)提出的内容如下:(1)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2)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第一是发展个人主动性的欲望;第二是适应环境的欲望;第三是重复练习的欲望。(3)幼儿之所以如此地喜欢游戏,需要游戏,就是因为他们同时拥有这三种欲望。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二)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认知动力理论3、学习理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尝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2)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尝试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埃里克森(E.H.Erikson)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则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既可以重复快乐,也可以抚平创伤。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2、认知动力理论认知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1)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但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的.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3、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974-1949)提出来的,内容如下:(1)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特定的文化对不同的行为会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抑制,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2)游戏也遵循“效果律”。效果律强度强化会增加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而惩罚则会减少它出现的可能性。游戏依靠社会上成人对它的强化。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一)按游戏的目的性分类•创造性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等。•教学游戏:•它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编制的游戏。•活动性游戏:•它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如:走、跑、跳等。二、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1、练习(机能)游戏机能游戏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它包括简单地、重复性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儿童只是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游戏的象征性机能这时还没出现。2、象征(建筑)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是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建筑性游戏中已表现出了游戏的象征性功能。(二)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3、假装游戏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参加。规则可以是由儿童人为制定的,也可以是由具体的某个游戏情境决定的。这种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二)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三)从社会化程度角度划分1、无所事事游戏无所事事游戏是指儿童并末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只是偶尔注视一下所感兴趣的事情,如摆弄自己的衣服,在地上跳来跳去,四处张望。这是社会化程度最低的一种游戏。2、单独游戏单独游戏是指儿童可以精力较为集中地、独自地玩某种玩具或其他的东西,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常常是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没表现出任何想要参加到周围儿童的游戏中的愿望。这种游戏的社会化程度也较低。3、旁观游戏旁观游戏是指儿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戏,为别的朋友喝彩、加油,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现出兴奋或焦虑,将自己的'感或精力投入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自己却不参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4、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几个儿童以一种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或类似的玩具彼此的空间距离很近,也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但彼此不交谈,也无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5、联合游戏联合游戏是指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有彼此间的交谈,但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共同的目的,也没有分工,突出的只是个人兴趣,而不是游戏集体的兴趣6、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有明确的目的、分工和合作,儿童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相对于前几种游戏形式来说,这种游戏的社会化程度最高。(三)从社会化程度角度划分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三、游戏的特点和作用(一)游戏的特点第一,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第二,游戏虽然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它不是现实生括的简单翻版。第三,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也不像劳动那样要创造财富,而是与儿童自己的兴趣相联系,儿童在游戏中相当愉快,因此很受儿童的喜爱。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二)游戏的作用1、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游戏、结构游戏)2、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竞赛游戏,跳绳、跳橡皮筋)3、能培养

1 / 1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