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分类中国古代经典概述國學啟蒙讲义(七)……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基础礼仪学习:课前作揖礼作揖(yī)礼男左女右按长幼举高九十度鞠躬男生揖礼(左手覆右手)女生揖礼(右手覆左手)国学经典分类:经史子集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孝经》《诗经》《春秋》四书五经……史•《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文化典故子•《老子》《庄子》《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六艺、国学礼仪、习惯、修养……集•《唐诗》《宋词》《元曲》《楚辞》•《聊斋志异》、四大名著、……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论语》10篇20章498条约12000字学而第一雍也第六先进第十一季氏第十六为政第二述而第七颜渊第十二阳货第十七八佾第三泰伯第八子路第十三微子第十八里仁第四子罕第九宪问第十四子张第十九公冶长第五乡党第十卫灵公第十五尧曰第二十【孝经】篇目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谏诤章第十五感应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丧亲章第十八“论孝”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孔子这里就说:“吾爱吾父,吾更爱仁义。”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大概地解说了一下。这个相当的重要,是国学入门的第一步。后面所谓的“仁”,“礼”,都是由“孝”衍生而来的。【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在“诗、书、礼、易、春秋”,之外,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学子们的必读之书。儒家五圣至圣先师: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四书的字数《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论语》:13700字《孟子》:34685字百科常识出处:出自《礼记》作者:曾子(曾参)门类: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地位:四书之首、儒家学说的大纲、中国传统道德及读书人价值观的渊源。四书中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原文读诵《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诸子】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道(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道墨法,名阴阳,问诸子,先老庄。】《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526500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书】【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康诰》,《大甲》,《帝典》【诗经】《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之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即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诗经】《诗经》的编集行人采诗说孔子删诗说公卿献诗说【礼记·礼运·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古圣先贤,用心学与实践,为后世留下无数的文化珍宝,都是为了造福炎黄子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更好的传承下去。国学传承已经百年断代,大量遗失,重新捡起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任重而道远。國學啟蒙讲义(七)学习国学经典领悟中华文化谢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