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分组练习)156+126204+825271+297525+721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出示课本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汇报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预设:(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2)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3)还有多少课茄子没检查?(4)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3.师梳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2)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1.(1)回顾信息,理解题意列式。出示信息:已检查了189棵,还剩394棵,要求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也就是已检查的棵树+还剩的棵树=白菜的总棵树指生列式:189+394=()棵3.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4.学生汇报解题思路.⑴估算法:因为189≈200394≈400200+400=600,所以189+394≈600(2)竖式计算:189+394=(棵)189+394583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个位上9加4得13,向十位上进1,十位上満十向百位上进1,哪一位相加満十就向前一位进一。(3)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4)指导验算。(二)解决问题二: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1.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决。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计算过程(1)列式:247+158=(只)(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估算法:因为247≈200158≈200200+200=400,所以247+158≈400竖式计算:247+158405(3)学生说算理,针对不足补充。(4)课件演示竖式计算过程,加深理解。(5)指导验算。(三)总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②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③如果进位了,在前一位的数相加时,一定要加进上来的1。四、巩固运用,拓展提高。1.自主练习第1题:竖式计算(出示)192+58=435+298=592+109=647+354=598+102719+285=指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2.自主练习第3题:解决问题(出示)(1)指生板演。(2)说说解题思路。上午的游客+中午离开游客=园内一共游客列式:762+275=1035(人)五、回顾梳理,促进内化。1.回顾本节课收获。2.回顾学习例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还有多少课茄子没检查?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该怎样解决,下节课继续研究。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⑴估算法:因为189≈200394≈400200+400=600,所以189+394≈600(2)竖式计算:189+394=(棵)189+394583问题二: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247+158=(只)⑴估算法:因为247≈200158≈200200+200=400,所以247+158≈400竖式计算:247+158405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加法,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但课堂练习交上来一看,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计算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顿时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第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第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特别是在读题的问题上。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马马虎虎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大部分学生在独立计算后不检查,错误百出。第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们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的,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们做题时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来的1”等要点。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要点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总之,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