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含以下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教育是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为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将社会的知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不断地内化于教育对象,使个体社会化;•教育通过培养人(劳动力、公民、专门人才)来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本质,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三个基本概念——教育、人、社会。人、社会和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多维关系。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就不能超脱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吧,教育的全部规律和特征,教育的所有原理、理论、观点和主张,都可以在人、社会和教育的复杂关系中找到基本的和原初的根据。因此,把握这种关系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与理解教育原理的出发点。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关系如何?这是教育原理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第五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社会的含义社会是指有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以共同的物质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和: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还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第一节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及其构成要素对社会的理解要把握两个要点:其一,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因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往,便没有社会。其二,社会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社会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要生产出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必须由自然界提供材料。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和生产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社会发展决定教育,是指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它是通过社会的各构成要素来实现的。(一)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2)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3)教育经费的投入量最直接影响到教育物资的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剩余劳动数量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受教育人口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制约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地区结构造成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国民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教育管理体制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当时的教育只能与生产于一体。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不需要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训练。近代社会:大机器工业生产出现,劳动者需经学校培养和训练。现代社会:新的生产力对于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蒸汽机电气化电子计算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小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初中高中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内容及其贫乏近代社会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等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空间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古代社会个别教学耳口相传单向授受近代社会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幻灯机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机计算机网络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1、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育权3、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一,政治通过国家机关从组织上对教育结构进行直接领导。第二,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教育具有控制作用。第三,社会政治通过教育财政,即经济手段,对教育领导权具有控制作用。第四,社会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又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政治立场,形成受教育者公民意识和行为。2、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奴隶社会:奴隶主子弟封建社会:教育等级差别资本主义社会:双轨制3、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阶级属性的基本表现,它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超阶级、超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各自追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影响作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文化的存在方式有五子种形态: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如历史文物、各种工艺用品、古建筑等)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各种典章制度、法规)三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各种语言文字、数学的抽象符号,以及各种科学著作和文化作品)四是活动形态的文化(如各种学术活动、艺术活动,各种文化出版机构、学术机构、学校等)五是心理形态的文化(不同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传统行为习惯等)狭义文化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上:1、文化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作用2、文化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作用第二节教育对社会的能动作用教育对社会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教育对人的培养而实现的。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推动;对政治制度的维护和巩固;对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一、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能动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经济效益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1、教育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生产劳动的基本条件: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的能力体力智力自然生长过程中获得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可能的劳动力转化现实的劳动力一般的劳动力经验型劳动力体力型劳动力加工培训训练专门的劳动力科学型劳动力智力型劳动力现代生产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现代生产要求劳动者在驾御生产资料从事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劳动者必须科学化、技术化。现代生产的工人不仅有直接使用生产工具的人,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科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现代生产必须加强劳动者即大量操作者的培养。以上可见,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功能必须强化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首先,教育具有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功能。其次,现代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功能。3、教育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等。高校优越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云集;丰富的信息资料和先进的实验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氛围浓厚以及教学与科研的互补等。4、教育具有经济效益教育的经济效益,通俗地说就是教育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引人注目。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教育能增长一个人的能力,包括技能、技术、文化水平、企业精神、管理能力等等。教育的结果能使生产增加,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贡献。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凝聚在劳动者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现代许多国家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产事业,重视开发人才,大力投资于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优先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开拓经济前进的有力保证。——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二、教育对政治的能动作用教育为政治服务是具有必然性,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思想影响社会的政治古代社会,学校主要是培养官吏的场所近代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领导才能的统治人才,更依赖于学校培养。现代社会,对政治人才、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1、通过培养人才直接为政治服务学校开设必修的政治课程通过教师和教师集体,将社会政治意识贯穿于其他教育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政治行为需要训练的。重视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政治活动。2、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促进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学校是营造政治舆论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作为政治思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会对国家的政治决策产生重要影响。3、现代教育可为政治制造舆论三、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作用2、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作用3、教育对文化的创新作用人类文化是后天习得的,通过传递方式延续发展。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年轻一代接受和继承人类已有的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传递工具。教育通过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过程使之系统化、逻辑化、简约化、心理化,便于传递。1、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作用文化的传播:指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文化扩散的过程和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单向文化的交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的过程。——双向或多向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途径和手段:教育、贸易、战争、移民、旅游等。其中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改造是指在原有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取舍调整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具体而言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作用,一般表现为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2、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作用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更新和发展文化。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各方面的人才教育培养文化巨人和时代精神。3、教育对文化的创新作用我们去认识一位教师,再走进他办的那所山村学校去考察一番。看看这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他所在的社区做了什么,为人类留下了什么,然后再概述一下教育功能的表现,具体分析教育与社会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有那些相互的作用。讨论案例王思明,男,48岁,陕西省延长县罗子山乡下西渠小学教师。1968年起担任下西渠小学民办教师。他所在的下西渠村距离延安市160KM,距离延长县城也有80KM。人们常常说这里是“十里同村,隔山为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大沟深峁梁纵横,经济非常落后。全村只有47户村民,176口人,20个劳动力。直到80年代,这里的交通还是靠骑毛驴进出,下西渠小学是个多级复式小学,学校7个年级只有王思明一个老师。每堂课45分钟,一个年级平衡只能讲5分钟,加之这里的学龄儿童因缺乏良好文化环境,近亲结婚,先天素质不好,其教学难度是城市教师无法想象的。27年来,他扎根山区,献身教育,自己动手,艰苦创业,创造性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使下西渠小学由最初两孔破窑洞发展到一座两层12间,340平方米的现代化“小洋楼”,而且从1970年起,就实现了免费教育,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按时毕业率均实现100%,比延安地区规划整整提前15年。从1971年算起,这所学校18届91名毕业生,全部升入了初中,后来,30名取得了大中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