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第三节儿童期的言语发展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第六章儿童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一节儿童期的生理发展第五节儿童期的学习第六节儿童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本章要点儿童期的身体发育处于平稳增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的身体力量和协调性优于女孩,而女孩的精细运动和平衡能力优于男孩。儿童思维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在入学后词汇量迅速扩充,发展出各种语用技能。童年期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语用能力的发展和读写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显著飞跃。儿童对承认权威的认知发生转变,从盲目的服从转向批判性的思考。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本章要点亲子关系从家长控制阶段转移到家长与孩子共同控制阶段。同伴关系经历了三个转折:即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中年级小学生处于平行性集合关系期;高年级小学生处于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小学阶段的学习从直接经验的学习变为间接经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学习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包括学校恐怖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症等,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会取得较大的改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身体的发育(一)身体外形的变化1.身高和体重男孩VS女孩发育曲线上的两次交叉2.脂肪组织和脱脂肪体脂肪组织发育逐渐放慢,随之而来的是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第一节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儿童期大约在6~12岁期间10岁左右13~14岁左右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体内功能的变化1.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脑的重量变化脑皮质结构的变化脑电波的变化2.心脏和血管的变化3.肺和淋巴系统的变化第一节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运动技能的发展(一)儿童运动技能类别1.大运动技能(grossmotorskills)2.精细运动技能(finemotorskills)3.口语运动技能(oralmotorskills)4.感觉运动技能(sensorimotorskills)5.功能水平(functionalperformance)运动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活动。第一节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总体运动技能的变化儿童早期对大肌肉运动的控制要远好于对小肌肉运动的控制儿童晚期对大肌肉运动的控制近乎完美(三)运动技能的性别差异男孩优势腿部力量大,跳跃时胳膊和腿的协调性较好女孩优势肌肉灵活性方面、平衡能力或运动节律方面超过男孩第一节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一,有意注意有较大的发展第二,低年级儿童经常带有情绪色彩第三,更多的还是注意具体直观的事物(二)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稳定性不强2.范围比较狭窄3.不善于分配4.注意转移因人而异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儿童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复述组织归类系列化8岁左右是从不会自发运用记忆策略到能自发运用的过渡阶段;10岁以上儿童基本上可以自发地运用记忆策略。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儿童期元记忆的特点什么是元认知?1.关于自我的知识2.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3.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转折期Descriptionofthecontents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思维基本特征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7~8岁)形象抽象水平(8~10岁)初步本质抽象水平阶段1阶段2阶段3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演绎能力的发展归纳能力的发展类比能力的发展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1)掌握守恒(2)思维的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6~8岁达到数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7~9岁达到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11~12岁达到容积守恒反演可逆性互反可逆性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儿童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力水平远远超出其年龄阶段的儿童,具体指智力水平处于同龄人群中前3%且智商达到130到140以上的儿童1.什么是超常儿童?儿童智力分布图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1)浓厚的认知兴趣,旺盛的求知欲(2)思想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3)注意集中,记忆力强(4)敏锐地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5)进取心强,有勤奋学习的意志力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3.超常儿童的教育(1)人际关系的指导(2)教学内容的调整区别式课程方案抽离式教育方案导师制教育方案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低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智力低常的人一般是指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甚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的人,这些人的智商一般在70以下。1.什么是智力低常?轻度:智商分数在55~70之间中度:智商分数在35~55之间重度:智商分数在20~35之间极重度:智商分数在20以下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智力低常儿童的特点(1)感知觉的特点(2)言语发展的特点(3)思维方面的特点(4)记忆方面的特点(5)注意方面的特点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3.智力低常儿童的教育(1)正常学校学习(2)特殊班级(3)服务中心或特殊班级第二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三节儿童期的言语发展一、口头言语——语用能力的发展3142儿童在会话中能详细叙述自己的见解儿童在会话中能更有效地运用策略儿童在会话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儿童在会话过程中能较好地维持会话活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书面言语——读写能力的发展第三节儿童期的言语发展识字阅读写作1.是图形化加工阶段;2.是分析性加工阶段;3.是自动化加工阶段1.阅读的基本方式2.阅读能力的标志阅读速度阅读理解1.口述阶段2.过渡阶段3.独立写作阶段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儿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认识的发展1.儿童期的自我概念特点能够概括地认识自我的心理特征,产生了心理自我。2.儿童期的自我评价特点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什么是自我认识?指个体对自我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断增强(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不断提高(3)自我评价的广泛性不断扩展(4)自我评价稳定性逐渐增长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儿童期自我体验的发展总的自尊学业自尊社会性自尊身体自尊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语文学数学身体能力外貌长相其他科目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什么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内疚感和自我欣赏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图6-1儿童自尊的等级层次结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儿童期自我调节的发展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自我调节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什么是自我调节?自立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儿童期亲子关系的发展(一)儿童对父母权威的认知达蒙将权威认知发展分成三个水平:水平0(4~7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但到阶段后期开始注重服从权威。水平1(7~9岁):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认识到不顺从将导致不好的后果,认为自由服从权威才是对权威的帮助和爱护的回报。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服从可以有两种表现——自觉自愿服从与被迫服从。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儿童期亲子关系的特点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亲子特点6岁前:父母控制阶段(父母起决定作用)6~12岁:共同控制阶段(父母起监督作用)12岁以后:儿童控制阶段(父母起支持作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儿童期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同伴关系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主要途径(1)形成对他人观点的敏感性(2)掌握交往规则(3)对适应行为的学习(4)学会建立和发展亲密关系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同伴关系影响到儿童对学校的态度3.同伴关系对儿童学习的影响4.对个性发展的影响(1)有助于发展自我观念和形成自我价值感(2)有助于获得群体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3)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1.什么是观点采择能力?观点采择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协调水平0(3~6岁):未分化的观点采择水平1(4~9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水平2(7~12岁):自我反省的点采择水平3(10-15岁):第三方的观点采择水平4(14岁以后):社会观点采择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儿童对友谊的认知儿童对友谊的认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6~9岁:单向帮助关系9~12岁:双向帮助关系12岁以后:亲密共享关系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三阶段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三阶段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中年级小学生处于平行性集合关系期高年级小学生处于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五)同伴地位的测量与分类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受欢迎型:被较多的人所喜欢,被较少的人所拒绝受拒绝型:被较多的人所拒绝,被较少的人所喜欢有争议型:喜欢他和拒绝他的人都比较多受忽视型:喜欢他和拒绝他的人都比较少一般而言,一个班级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无法划入上述四类,这些儿童的同伴地位则称为“一般型”。用“同伴提名法”可以测量儿童的同伴地位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六)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影响友伴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从低级到高级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座位、住宅、家长等因素的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的相近;人格尊重的敬慕;人际交往中的协同。第四节儿童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儿童期品德的发展(一)道德认识的发展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三阶段学说,小学生主要处于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阶段道德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儿童从他律道德阶段向自律道德阶段过渡。(二)道德情感的发展盖笑松的研究表明,由于儿童情感自控能力的提高,情绪感受不再直接受他人感染,因此对“快乐”、“愤怒”和“恐惧”的移情程度都随年级升高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