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韬奋奖参评者刘万永获奖作品登记表.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长江韬奋奖参评者获奖作品登记表推荐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作者姓名刘万永作者工作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作品标题今日出击刊播单位中国青年报社刊播日期2009年6月1日字数(时长)作品体裁专栏《今日出击》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的品牌栏目,获得第二十一届(2011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刘万永为该栏目主创人员。特别报道版是中国青年报对重大突发事件或读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调查或解析的版面,兼顾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法律、法规、政策的及时解读。该栏目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创刊5周年之际推出的。经报社批准,从2009年6月1日起,在继续坚持特别报道的基本模式(即集中对一个主体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式的深度报道)的同时,对不同的选题类型进行栏目化个性化改造。《今日出击》是该版的一级主打栏目之一,定位为重大调查性报道专题栏目,体现“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中国青年报办报宗旨和“开掘真相,影响今天”的特别报道办版理念。该栏目专门刊登记者独立调查稿件,为严格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即使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重大内幕、揭露重大问题,这样的专题稿件也归入此栏目。专门开辟《特别追踪》栏目作为《今日出击》的二级栏目追踪报道。该栏目的二级栏目一般有:《记者手记》、《当事人》、《对话》、《专家态度》、《快评》、《特别追踪》等。该栏目的个性可概括为“独立调查,追寻真相,干预社会”。该栏目严把选题关。选题侧重于社会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政府部门正在解决或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体现这些问题的新闻事件要有样本意义,能起到促进问题解决、增强社会信心的作用。纵观2010年该栏目的选题,大都涉及教育公平、就业机会公平、社会诚信、青年合法权益等问题,与青年利益密切相关,公众关注度高。而对个案、伪问题则不关注。该栏目坚持新闻专业化操作,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拒绝“网友曝”,追寻真相。该栏目发表的《一个教育局长的“职务后”突击》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河北武安市教育局长冯云生在卸任的当晚调动数百名教师,有的媒体根据网上的反映打几个电话就发表了报道,没有求证出真相,反响也很小。特别报道部两位记者赶赴现场,艰难突破,追寻真相,连续追踪报道,引起国家领导人和纪检部门的重视,冯云生被查出权钱交易而被判刑。该栏目注重客观平衡和建设性。除有充分的证据,被举报的一方不愿意接受采访这一特例外,该栏目的绝大多数报道采访了对立的双方,给双方平等说话的机会。比如,在报道“金像奖风波”时,独家专访了当事人桑玉柱。该栏目还注重报道专家怎样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如该栏目2010年刊登的高考加分系列报道,多次采访专家,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正因为该栏目的采编人员精心组织,扎实采访,用证据说话,该栏目创办近两年来没有发生任何政治性差错,也没有诉讼纠纷。该栏目比较成熟的专业操作手法也得到读者的认可。一位读者来信说:“看完这篇报道,我要赞一下,原来特别报道的人不仅有新闻报道的专业主义素养,还有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常识。喜欢这篇报道这样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来分析现状,让专业人士提出看法建议,至少能让读者看到比较真实的情状。希望特别报道一直保持这样的品格,用事实,用常识,用理性,用专业,用数据,来写文章做报道。”该栏目2010年共出刊60多期,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较好地发挥了疏导公众情绪、舆论监督作用,社会反响很大。许多报道不仅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数十家网站首页转载,而且被都市报转载,大大扩大了报道的影响力。该栏目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了具体问题的解决,2010年的该栏目报道中,这样的例子很多。2010年6月3日,记者刘万永采写的《“真凶”现身三年后,“杀人犯”仍在蹲大牢》发表后,蒙冤9年的青年王子发被释放,并获得赔偿;因举报同学公务员考试作弊被刑拘的王鹏,经该栏目报道3天后就发生逆转,遭跨省追捕的王鹏被释放。该系列报道第一篇《一青年举报同学公务员考试作弊被刑拘》由刘万永采写。西安交通大学那名被冒名顶替的学生投诉了近一年,问题都没彻底解决,该栏目一报道,第二天,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二是设置了议程,引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跟进。比如该栏目2010年6月23日刊载的《湖南一农民举报村支书后的遭遇》,有200多家网站转载,6月25日,新华社发表新华时评《县委书记签发劳教文件,胡闹!》,东方早报等全国10多家媒体刊发了相关评论。又如2010年6月9日刊载的《贵州松桃高考高科技作弊调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邀请记者访谈。三是推动了制度的变革。比如该栏目2010年刊登的高考加分系列专题报道,以厦门、上海马拉松作弊丑闻事件,湖南娄底考生武术加分事件,河南焦作一中“三模三电”加分等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高考加分事件为依托,深入、全面报道高考加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组织力量查阅了除台港澳外,31个省(市、区)公开的有关高校招生政策规定和2010年加分考生公示名单,并查阅了100多所重点高校的招生章程,在统计、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采访有关专家形成研究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权力和金钱越来越向高考加分领域渗透。2010年7月28日,用两个版刊登了研究报告。该系列报道社会反响很大,引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刘延东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高考加分制度的变革。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消息,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奥赛不再吃香,严控体育加分。2011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刘万永参与组织的报道《宋江明求职验血记》,披露了长治籍考生宋江明在参加2011年长治市公务员招考过程中体检“被贫血”的遭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高度重视,要求严肃处理宋江明事件。山西省委组织部等下发通知,完善公务员考试体检规定。此后6名责任人被起诉。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