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主讲人:朱秀英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和作用,领会各对基本范畴的辩证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范畴所揭示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把握各对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2)把握可能性的几种情况;(3)现实和现存的关系。教学时间:12学时有现实意义的问题:1、运用唯物辩证法因果联系的原理,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2、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正确认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3、以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作指导正确认识复杂的现实问题。学术界争论的问题:1、唯物辩证法范畴有几对的问题2、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排列次序的问题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参考书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有关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三章第三、六节,《列宁选集》第三卷。3、列宁:《辩证法要素》(11)、(22)、(15),《列宁选集》第二卷。4、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5、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教学内容安排:以上我们讲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此外,还有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一起,构成了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各对辩证法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把握个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那么唯物辩证法有几对范畴呢?它们的排列次序如何呢?学术界争论的问题:1、唯物辩证法范畴有几对的问题。有人认为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有人认为除上述五对范畴外,还应该有整体和部分。理由是:(1)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与以上五对范畴是同一层次、同一等级的概念。(2)历代哲学家对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都给与同其他范畴一样的重视。(3)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方法论意义并不亚于辩证法的其他范畴。(4)把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纳入辩证法范畴具有重要意义。还有人认为,系统和要素、系统和结构、结构和功能等成对的范畴也纳入辩证法的范畴之中。我们讲的就是把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纳入辩证法范畴之中,这样就将七对范畴。2、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排列次序的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排列次序应该是: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等。第二种意见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排列次序应该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等。第一节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意义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1、什么是原因、结果2、因果联系3、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1、什么是原因、结果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cause);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result)。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产物。熟能生巧风吹草动2、因果联系因果联系(relationofCausesandeffects)是包括时间先后顺序在内的由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因果联系具有两个特点:(1)原因在先,结果在后。(2)因果联系是必然联系或本质联系。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因果联系是客观的(objective),是事物本质固有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果观念是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反映。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因果联系的普遍性(universal)是指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世界上无原因的结果和无结果的原因都是不存在的。长城烽火海滩唯物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学说,在哲学上被称之为唯物主义决定论(determinism)。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鼓吹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或相互对立原因和结果之间有确定的界限,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以及昼夜交替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地球公转地球自转2、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是指原因和结果相比较而存在,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相互转化是指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此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3、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complexityandmultiplicity)首先,一个原因往往引起多种结果。“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其次,同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果多因”或“同果异因”。复合因果再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互为因果和多因多果的情况。三、学习因果联系的意义1、善于搞清事物发展的原因,是科学认识的任务。三、学习因果联系的意义2、在实践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力争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necessity)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contingency)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趋势。车祸分子热运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1)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原因不同(2)必然性和偶然性地位和作用不同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3)必然性是较稳定的、持久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稳定的、暂时的趋势。(4)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个别表现。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1)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unity)中。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或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马克思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依赖,表现为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每一时代的历史任务,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转化其一,由于事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原来的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原来的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其二,相互转化还表现在同一种现象在某一范围内地必然性,而在另一范围内成了偶然性,反之亦然。一是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机械性定论(mechanicaldeterminism)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在机械决定论看来,一个豆荚中豆粒的多少,一条狗尾巴的长短等等,都是必然的。一种观点是只承认偶然性,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意义第一、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一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它对偶然性起着支配作用,所以在任何工作中都必须依据必然性来规定我们的目的、计划的行动。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分析研究各种各样的偶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去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对科学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关。伦琴发现X射线弗莱明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问题一种观点主张用确定性(determinism)和非确定性定义必然性。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流行的一些教科书对偶然性的定义是片面的。其共同特点是把偶然性看成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问题把单个事件只具有唯—实现可能性的趋势称作必然性;把单个事件具有多个实现可能性的趋势称作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可把偶然性分为两种:作为必然性“表现形式”的偶然性和作为必然性“补充”的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一种观点是从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分类,可分为心理的偶然性(psychologicalfortuitousness)(灵感类)和外部的偶然性(exteriorfortuitousness)(机遇类)。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考察,偶然性可分为十四种类型:从事物性质看,有有利性偶然性与有害性偶然性;从发展方向看,有同向性偶然和偏向性偶然;从发展过程来看,有必然性偶然与实现性偶然;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从对偶然性的把握程度看,有预见性偶然与突发性偶然;从认识的目的看,有吻合性偶然与意外性偶然;从反复性角度看,有周期性偶然和或然性偶然;从对象类型的角度看,有同类性偶然性与异类型偶然性。(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有人认为,由于事物演变发展的趋势具有不同的时空结构,二者关系可区为分:螺旋推进型、筛选近化型和几率统计型。(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有人认为,要重新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无论系统进化的方向,还是进化的速度等方面,无一例外都是由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决定的。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从事物发展的趋向和如何实现这种趋向来补充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1、什么是可能性(1)可能性(possibility)是指包含在事物内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现在还没有实现,一旦条件具备就能够实现的东西。(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首先,划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界限。不可能性(impossibility)是指毫无根据的幻想,即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其次,区分现实的(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可能性和非现实的(抽象的、间接的)可能性的界限。现实的(realistic)可能性是指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必要的主客观的条件,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非现实的可能性是指现在不具备转化主客观条件,只有在以后的时期内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再次,在实现的可能性中,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其中每一种可能的实现都必须具备自己特定的条件。(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最后,区分可能性的大小,即可能性量的分析。或然率就是对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总数之间的比率。(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2、什么是现实性(1)现实性的含义现实性(practicality)是指现在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实在。(2)研究现实性的几种情况首先,现实性不是孤立的,不是简单地说明个别现实的存在,而是指客观存在中的种种联系的综合。(2)研究现实性的几种情况其次,现实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的过程中。(2)研究现实性的几种情况再次,区分“现实”和“现存”(extant)的界限。“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高于存在和实在”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1、相互对立可能性毕竟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预示发展前途的、将来才会变成现实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