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文化管理出现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理论文化管理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内容要点文化管理出现的必然性“经济人假设”到“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深刻变化有形资源管理为主到无形资源管理为主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文化管理的趋势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职工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他们除了赚钱糊口外,没有其他的动机。因此他们都是懒惰的,怕负责任的,没有创造性的。对他们只能用严厉的外部监督和重奖重罚的方法进行管理,金钱杠杆是唯一的激励手段。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论”,正式提出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他们除了经济需要之外,还有社会需要。影响职工士气的主要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社会条件,特别是职工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对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职工,满足其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物质激励杠杆,已越来越乏力,而设法满足职工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成为激励职工、赢得优势的关键手段。在“社会人假设”之后又出现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大部分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才智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因此,在组织中不仅要建立亲善的感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应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而这一切需要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经济人假设”到“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过去50年已经由一个几乎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转型为一个以智能、技术和服务为主的经济体系。随着公司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甚于有形资产,人们衡量一个企业不再只看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是其拥有的管理技术和能够适应环境变动不断发展的长远性——战略、创意、品牌、企业形象、人力资源、销售渠道、服务、客户关系、权变、抗风险能力等等,而这些几乎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也是专家们谈论最多的——管理的软化趋势。无形资源的管理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并且很多无形资源就是以人为载体的(如知识、战略、客户关系)。人是有情感的,任何轻视感情的管理都不会成功。只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去团结人、关心人、鼓舞人、培养人,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才能在未来知识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形资源管理为主到无形资源管理为主•随着金字塔的改变、柔性组织和分权管理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控制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权化管理的企业靠什么维持企业(或跨国公司)的统一呢?靠什么形成数万职工的整体感呢?靠什么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呢?只能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目标、共同的企业传统,即靠共同的企业文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虚拟企业”和在家里上班成为可能。对于没有办公楼,不上班共同工作,而且各自在家里电脑前自主安排工作的职员,经理人员怎样对他们实施激励、领导和控制?怎样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工作,主动地开动脑筋,愿意开发自己的潜能,并出色地与他人合作?有效的手段只有一种——靠企业文化的神奇力量。•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职工自觉工作、自我约束的精神动力,也成为凝聚公司员工的思想纽带。从集权管理到分权管理的发展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现代企业文化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是当今管理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从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到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对世界管理科学最有影响的学派。•198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迪尔和管理顾问艾伦·肯尼迪合著《公司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与礼仪》一书出版,标志企业文化理论的正式产生。•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融合其中的企业文化是其管理体系的独特之处。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伦理、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而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文化的含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广义的企业文化,除狭义的企业文化内容外,还包括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中有关文化建设的设施、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层次就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文化层次,它是指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等,是企业文化结构的最外层;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包括企业中的习俗、习惯和礼仪,以及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制度等,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主要是指企业精神、理念、经营哲学,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以人的精神为依托的内容。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包括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P296•企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相对于其他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而言,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整体性凝聚性稳定性时代性人本性企业文化理论对管理理论的突破管理的中心发生了变化对人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研究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管理特色的变化科学管理是以物为中心(以技术、生产、财务为中心)进行管理。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在文化管理下,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在企业内以职工为中心,不仅注重用人,更注意培养人,企业对外以顾客为中心。如果说科学管理是非人性的管理,那么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管理中心发生了变化科学管理主要研究生产效率、生产方法、组织结构等,而涉及到人,也是研究人如何去适应工作,忽视人的存在。行为科学对人的研究,也主要是研究人的个体,从人的心理入手,研究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需要、行为产生的规律性,从而去设置目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满足人的需要,对人进行激励并引导其行为,使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而获得组织所期望的目标。企业文化是研究人的整体,将企业看成是由人组成的系统,研究在企业系统中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道德准则,并且使员工认同这种价值观,主动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前进。对人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行为科学,对人的研究、激励无论多么科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用人”。科学管理是用简单的、粗暴的专制独裁手段去命令人们工作;行为科学是用温和的、科学的利益驱动和提升晋级来使人们工作。尽管两者形式不同,但都是把人作为一种工具,去达到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一种低级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人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是“利用人”,而是“为了人”。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进行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不仅激励、鼓励员工积极工作,还把对员工的培养、教育放在首位,积极鼓励、引导员工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二是在企业外部,以顾客为中心进行经营管理。不仅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还要给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与顾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科学管理的特色是纯理性管理,排斥感情因素;而文化管理的特色是将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是有人情味的管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平等、关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所代表的不只是像精益管理、走动式管理那样的另一种管理模式,它所代表的是对企业管理看法和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文化学等当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反映了大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有形资源竞争为主发展到了无形资源为主的时期。有形资源的潜力是有限的,而无形资源的潜力是无限的,企业文化正是这种潜力无限的无形资源。管理特色的变化文化管理文化的含义•文化属人类学、社会学范畴。最简单的一种定义认为,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办事的行为方式。文化的特征包括8个方面:自我感和空间感沟通方式和语言服饰与仪表食物与饮食习惯时间观念人际关系价值观和规范信仰和态度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的兴起,其直接原因是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运作。主要研究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目的是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国外对跨文化管理实践的研究,有两种思想学派。一派认为,文化差异并不重要,管理原则和实践有其普遍的适用性;另一派认为,文化存在着差异,在管理实践中认识这些差异十分重要。•(1)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待人诚实、批评中肯的场所;•(2)人们相互信任、友好、一起工作;•(3)同心协力的团队工作方式;•(4)走动式管理;•(5)将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美国、日本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美国的管理特征强调个人主义,在人际关系中提倡独立性;促进竞争聘用和提升以个人的成就来决定,并不考虑工作的稳定性。日本的管理强调个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倡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员工的参与,强调个人的品质而不是个人的能力,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高度的忠诚。员工的提拔、聘用重视资历。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比较•欧美人在观念上最显著的差别表现在他们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上。欧洲人看到的是过去和现在,而美国人看到的是现在和未来。欧洲人对于时间的态度源于他们重视经验、智慧、稳定、常规、必然性、质量、多样性等等,而美国管理者朝前看的态度则是他们看重活力、流动性、非正规性、数量以及整个组织。•欧美管理者对待下级的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欧洲的管理者高度重视工人的兴趣爱好,并对此投入金钱和时间,但这种关系经常带有浓烈的家长制色彩,而且管理层与下级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社会差距。然而,美国的管理者则喜欢他们下级有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同美国的管理者相比,欧洲管理者的态度更为保守,在进行变革方面有更多的限制。欧美人对待休闲消遣的态度也不同,研究认为,欧洲人比美国人更加会放松,更加会享受休闲活动,在欧洲人的价值观中,休闲是最具有价值的生活内容之一。美国和欧洲的管理比较•弗兰克(Franck)和特沙奥(Tsao)总结了在儒家文化圈中引导人们成功的九个因素:•认——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理解能力。•忍——指耐心及责任感。•韧——指坚忍不拔。•谨——指小心处置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仁——指善意处事待人。•慎——指要谨慎,尤其要细心和切合实际地计划行事。•诚——指个人对组织和社会的责任。•勤——指勤勉努力并坚持不懈。•俭——指要节俭。东方文化模式的差别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其实践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价值主题是鼓励人积极进取;而印度的佛教文化模式,实践的目的在于从利益和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实现精神超越是它的最大价值。它不是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而是修行来世,为此要舍弃现世一切物质利益和欲望,以达人生最高境界;日本文化强调遵守社会的等级秩序和法则,各依本份,否则就会被视为“无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管理也是一种文化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手段文化与管理具有共生性文化的管理功能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学》一书中,把管理与文化明确地联系起来。他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一个特定民族、社会、文化圈的特定文化对管理过程的渗透和反映,就形成了所谓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主要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手段一,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强调职工的自我控制。二,它能激励职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动力。三,它是一个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