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讲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章末回味一刻钟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此考点常以区域图、统计图为载体,结合重大工程的建设,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以及利用图表获取信息、分析和论证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情分析]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2·安徽高考)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考题印证]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年份“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19910.1010.120.148.1519920.042.340.061.9719930019940.042.720.062.09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第1题,河流的流向受地势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故①错误;该州40°N以北地区,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较湿润;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多,且中南部阳光较充足,热量条件好,故可推知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由图直接可读出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因此选择B项。第2题,从表格中可知,只有在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节水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水价高等因素影响都有持续性,因此只有可能是突发性因素造成该年份没有运作;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属突发性因素,D项正确。答案:1.B2.D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1·安徽高考)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3~4题。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D.b、c、a4.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地区变化和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大。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第3题,我国能源以煤炭、石油、水能为主,煤炭、石油主要位于北方地区,能源生产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水能资源丰富,随着西部石油资源开发和南方水能资源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重心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故c对应能源生产总量;相对于能源生产总量重心位置,我国经济重心位置一直偏南,长江沿线经济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故a对应GDP重心;随着改革开放,南方经济活跃度增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向南移动非常明显,但由于重工业中心一直集中在北方,故能源消费总量重心比GDP重心位置要偏北,b对应能源消费总量,故选B。第4题,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从而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间距。故选D。答案:3.B4.D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2012·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2: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材料3: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③________④________原因⑤________⑥________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及其影响,难度中等。解析:第(1)题,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南北气候类型不同,降水多少各异,导致了水资源的差异。读图中的调水线路和图例中的高程表可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是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调水,可自流,所以单位调水量能耗少;美国加州北水南调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往地势高的地方调,需抽水,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大。第(2)题,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回答。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答案:(1)(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6.(201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意义,同时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所以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答案: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此考点常以区域发展为背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和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情分析]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2012·浙江高考节选)根据图文材料(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问题。[考题印证]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材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立意难度不大,能力立意要求较高。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转出原因应从企业成本(地价)、劳动力及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去考虑。而转入地的选择要从化学、造纸等行业的特点(运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分析汕尾市和英德市哪一地区更具备承接此类产业的优势。答案: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2011·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同时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原料、工资、生产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地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同时安徽省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也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产业转移引起迁出人口的返流;返乡人员自身技术提高、资金积累和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条件;乡土情感是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文化因素。答案: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3~5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4.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5.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考查考生分析和解读图表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难度中等。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该题组以文字和表格呈现信息,分为产品、销售、品牌、资本“走出去”四个发展阶段。阶段①、②“走出去”的方式是接收订单和在国外建立贸易公司,故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开拓国际市场。尼日利亚和意大利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消费文化背景,在这些地方建立生产基地显然是为了生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鞋子,利于产品销售。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鞋子生产国,具有鞋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答案:3.A4.C5.D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6.(201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地理目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同时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图例和箭头指向可知,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