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成年中期心里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35或40岁~60或65岁(成年中期)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也是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期。心理发展特点既体现出平稳性,又表现出过渡期的变化性。其前期多以成熟和旺盛为主,同时伴有新的变化特征;后期往往以变化为主,同时还维持某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平稳的特征。思考题:1.更年期的含义是什么?2.中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什么?3.中年期人际关系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状态明显变化,有男女之分。时间:50岁左右(女45~55岁,延续8~12年;男50岁左右)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主要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失眠、记忆力减退、燥热不安、心悸、眩晕、性欲淡漠、性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男性更年期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的变化,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疲劳和性机能降低等)二、中年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变化记忆的发展变化: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创造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一)智力特点智力发展模式:主要是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展是单项的还是多向的,单维的还是多维的。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吗?智力结构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发展特点卡特尔与霍恩(Horn)一起收集了大量数据来揭示这两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图10-3就是该模式的具体图示。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社会历史因素职业身体健康水平三、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三、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如下阶段(P.461~462)遵奉者水平公正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三、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二)人格发展人格结构发展任务:就是要解决的重要矛盾,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任务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对个体提出最多要求的时期,所以中年期发展的任务来自于社会的要求。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年期处于第七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繁衍),避免停滞感,这种发展任务主要来自于个体内在的发展变化。哈威格斯特的观点:将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七条。(P.459)三、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三)职业的发展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工作绩效:很高水准(四)人际关系:最复杂;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四、婚姻与家庭(一)家庭的作用1.养育子女2.满足生理需求3.满足心理需求代际关系(二)婚姻成功的因素1.对婚姻的态度热情期、矛盾期、移情期、深沉期2.冲突与妥协3.性生活和谐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4.共同渡过危机婚姻满意度back补充资料44岁——“中年剪刀”的轴:人的生命曲线从高峰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负担曲线向上升,这两条剪刀状曲线的相交处正是44岁,所以44岁又称之为“中年剪刀”的轴。出现8种危机:信念危机、生理危机、事业危机、职业危机、人性危机、心理危机、情感危机和亲子危机等其中心理危机:孤独、敌意、沮丧、压抑、焦虑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表现五花八门:如为填充内心的空虚常常追求自我毁灭的娱乐活动或染上一些恶习,像打麻将、赌博、酗酒、迷恋少女等。原因多方面:对婚姻现状不满;对事业过分投入;压力太大造成的紧张情绪;付太多而收获甚少;环境恶劣,人际关系不好;对以往选择的生活道路后悔等。国外一些研究资料还显示:早衰、怕老、担心失去工作能力、努力工作未做出成绩、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及害怕失去性功能等,也是中年危机的原因。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重现青春期的“骚动感”。心理危机的调适:及早发现出现危机的征兆;亲友理解并帮助其调整心态。“奋斗更年期”(职业衰竭)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常有疲乏感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或淡漠力不从心易激怒抑郁本章小结成年中期(35、40~60岁)生理发展生理变化日益显著。视力明显下降,听力也是如此,但不那么明显。身高达到一个顶峰,然后缓慢地下降。骨质疏松症加快了女性的这个过程。体重增加,体力下降。反应时变慢,但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大部分没有发生变化。女性经历绝经期,这伴随着一些不可预料的影响。男性更年期使得男性的生殖系统逐渐产生变化。本章小结成年中期(35、40~60岁)认知发展某些认知功能的丧失可能开始于成年中期,但总的认知能力保持稳定,因为成年人会使用生活经验和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弥补。长时记忆的提取效率略微有所下降。本章小结成年中期(35、40~60岁)社会性/人格发展成年中期个体会回顾过去,根据“社会时钟”来评价自己取得的成就,并形成对死亡的觉知。尽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成年中期往往是平静和满意的。个体的人格特质一般保持稳定。虽然婚姻满意度往往较高,但是家庭关系可能会遭遇挑战。关于职业的看法从把职业当做自己的外在抱负,转变成把其看做为一种内在满意感,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转变为不满意感。职业的变化越来越普遍。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发展变化-思考题1.关于成年晚期心理发展变换的观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些观点?2.成年晚期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成年晚期人格方面呈现怎样的变化?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关注成年晚期的精神生活。成年晚期心理的发展变化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追及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过去老年学多属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增加,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从理论到应用都受到重视,成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观点对老年心理的变化,研究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的有老年期是“丧失期”和“毕生发展观”两种。一、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观点⒈老年丧失观传统的观点认为,老年期是在人生老化之前,一生获得的丧失的时期。这里主要指:“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的相继丧失,被认定是老年期的基本特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其主要依据是: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认为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一、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观点⒉毕生发展观自从巴尔特斯(B.P.Baltes)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以来,对传统的老年心理学观点予以很大的冲击。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发展形式的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有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惟一要素。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认知老化是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关于认知老化规律的研究颇受重视。在认知老化规律的研究中,年龄因素与教育因素同认知速度、工作记亿与非速度认知之间的效应关系成为阐明老年期认知老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学者们(李德明,2000)发现,年龄因素和教育因素在认知老化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的效果相反,教育因素起正影响作用,年龄因素起负影响作用。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⒈年龄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⒉教育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⒊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三、老年期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大量的研究表明,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总趋势的另一特征,但不同的心理机能老化的速率也不一样。三、老年期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⒈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而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一般而言,这种下降趋势是逐渐进行,缓慢变化的。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识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三、老年期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⒉老年期记忆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老年人长时记忆能力的减退老年期再认能力减退老年期回忆能力明显减退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四、关于老年期的智力减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老年智力,也得出对老年人智力减退现象的不同见解。综合多方研究,应该认为,老年人的智力有所衰退,但是又并非全面衰退。智力有所衰退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持久性差以外,较为严重的是老年痴呆。智力并非全部衰退衰退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力。有的智力因素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比如“晶体智力”机能等。五、老年人人格方面的变化情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多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看些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基本人格仍然具有其持续稳定的特点。五、老年人人格方面的变化情况⒈老年人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老年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五、老年人人格方面的变化情况⒉老年人人格基本特征的稳定性老年人人格的某些方面发生变化实属事实,但同时也要看到人格的基本特征始终有稳定性。六、离退休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补充资料“空巢心理”“啃老族”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老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的“空巢心理”目前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家庭出现了“空巢现象”。社会应重视“空巢”问题,既要为老人提供物质帮助,也要给予精神关怀。培养兴趣,广交朋友,丰富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关心社会,重新确定追求目标,老有所为。学会自我调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外界的帮助“啃老族”时下流行的“啃老族”是指那些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的人群。他们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养儿防老”这一根深蒂固于中国人思想里的传统观念,如今正受到来自“啃老族”的强烈冲击。那些“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的“啃老族”们从小养成了事事由家长呵护、任性、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离退休综合症生活适应障碍人际交流少,社会适应能力、应激能力受影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低丧偶问题老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部分且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年纪愈大,患病机会愈高。老年痴呆症病因可分为三大类:阿氏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成因未明,可能与遗传有关这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多缓慢发病,逐渐进展,以痴呆为主要表现。起病于老年前或者,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一般认为,年龄每增加5年,患病率将增加1倍。其中半数以上为阿尔来未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多发梗塞性痴呆症—因多次轻微中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