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第一节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一、文学创作与文学生产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消费两种视角案例: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理论个人性:作家从自己独特的生存境遇和人生感受出发,借助于一定的语言文字符号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之思想与情感上的认识与评价。文学创作是个人性的自由创造活动,同时也是社会性的意识生产活动社会性:文学活动的发生根源潜存于社会之中,文学创作受生活世界的制约和影响;文学创作本身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构成维度,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发挥着一定社会功能的实践性创造活动。文学生产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范畴,是“艺术生产”的部类之一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社会关系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延续与发展,有赖于三种社会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在对举的意义上提出并使用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概念,并在同等意义上交替使用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两个概念。物质生产——人类为了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利用工具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加工和改造活动。精神生产——人类为了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要而利用符号形式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念上的加工和改造,以形成精神生活资料或精神产品的文化创造活动。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共性两种生产都必须具有生产主体、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这些基本的活动要素,借助于生产工具,人类将主体的力量外化于对象之中,创造出为主体所需要的劳动产品;两种生产都具有人的生命活动的一般特点;两种生产都必须在社会发展所已经提供的历史条件基础上进行创造,并受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都具有自由自觉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都具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特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各自的特殊性材料不同。主体不同。产品不同。目的不同。工具手段不同。发展规律不同。文学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类型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形式进行话语系统的生产。作为艺术生产的一种具体类型,文学生产是作家利用语言符号生产文学文本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的观念创造活动。二、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广义文学生产:作家的创作活动以及将作家创作的成果变成能为公众共享的文学作品的一切社会行为;文学消费:对于文学作品的拥有,特别是指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社会行为。狭义文学生产: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纳入到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与资本增值相关的一切文学写作活动和文学文本制作活动的社会行为的总和;文学消费: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文学生产行为相适应的、通过付费购买而占有作品以及在购买基础上阅读和欣赏作品的社会行为。案例:文学中的“炫耀性”消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是文学的精神文化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作为文学活动的起点,文学生产可以说是文学的精神文化价值的生产或初级生产活动,它对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运行具有第一性的或主导性的作用。文学消费者从自己特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出发,带着自己由全部的生活积累、文化教养和文学经验而生成的文学“前见”进入到对于文学文本的阅读之中,因此文学消费对于文学文本原本具有的价值总是有所增益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历史性古代的文学生产,不论是集体性的文学创作,还是个人性的文人创作,都更多地带有自由的精神生产的性质;同样,文学的消费,无论是下层民众以文学自愉自乐,还是王公贵族以文学愉情励志,也都更多地具有精神享受的性质,更多地以追求审美享受为直接目的。近代的文学生产,规模无限扩大,以文学创作和传播为职业的人群数量增多,文学消费产品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现代社会中连结于商品经济之流的文学生产已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文学消费也不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欣赏。案例:商业出版、书商与明代通俗小说的繁兴当代文学消费的新特点当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需要付费才能占有物品从而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具有精神享受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特殊性质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学消费的新变化文学消费时尚的引导和影响。文学接受走向单一化、同质化和平庸化。文学接受具有“符号消费”的特点,更多消费的是“符号价值”。鲍德里亚杰姆逊三、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与作家身份的两重性文学生产作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作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性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生产规模庞大受众群体广大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依托文化市场运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精神文化价值的社会生产活动,文学生产所追求的效益首先应该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文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统一的,有时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充分重视文学艺术的精神生产特殊性,将社会效益放在优先位置加以考虑和对待,同时又要积极扶持和引导文学产业的发展,使文学生产与市场的关系逐渐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第二节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发展媒介(单数为medium,复数为media)又称媒体,通常是指那些承载、传递、扩大、延伸人类信息的物质载体和通道,如语言、文字、书刊、电视等等。传播媒介对于文学发展的作用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庄子》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亚里斯多德:《诗学》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文学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了文学的感性存在方式。文学媒介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欣赏、生产与消费有着重要的塑造与规约作用。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延伸。案例:哈罗德•伊尼斯论传播的转向绘画:“自然的符号”,是空间的媒介,适宜于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因而它描绘静态物体,以美为追求的理想,诗:“人为的符号”,是时间的媒介,适宜于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因而它叙述动态的动作情节,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表情和呈现个性。《拉奥孔》莱辛麦克卢汉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吃惊。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传播媒介的演进与文学发展从口头文学到手抄本电子媒介与文学发展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超时空快速传输,同时其复制、储存与传播信息内容的能力强大。由原来的单一媒介传播走向多媒体全息传播,具有高度的逼真性与现场感,具有即时性、共在性的特点。对于受众文化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其传播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电子媒介的传播特点电子媒介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态或多媒体文艺样式的兴起,文学的社会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方向偏移,传统雅、俗之分以及审美取向与非审美取向之间的区分逐渐消解。以电子媒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也在当代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总体格局中占据主导性位置,而文学的位置相对被边缘化了。文学与其他艺术载体,如电影、广播文艺、电视艺术等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二、文学与图像文化当代文化的图像化景观成因分析视觉、技术和科技工具及设备的出现越来越多,这些工具和设备又促进这种现象的存在变得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第一种情况就是从19世纪中期便一直在改变着我们对现实的感知的照相机;第二种是把动作变成图像,后来又录制上声音的电影;第三种情况就是以电视为代表的当代交互式媒体的技术发展图像硬是挤进了社会生活的肌理之中。我们怎么看,我们挣什么,在这些地方都有图像出没,甚至在我们为账单、住房和抚养孩子操心的时候,图像也仍然和我们在一起。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图像化转向”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首先,对视觉盛宴的追求,极大地改变了当代人的文化接受与阅读方式,即由过去以书籍报刊为媒介的文化接受,更多地转向以电视电影为媒介的文化接受。其次,在这种文化转向的趋势之下,文学随之改变自身的生存发展策略,转而寻求与图像文化的结合,实现新的发展。案例:书面文字与视觉影像的斗争文学走向图像化发展一方面适应和满足了读者大众对审美文化的需求,同时文学借助于新媒体丰富了自身的表现方式与手段,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有其积极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媒体文化生产的图像化也好,与之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好,其实都是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经济的目的。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浅表审美化”沃尔夫冈·韦尔施三、文学与网络文化网络媒介的特点与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和复制快捷多媒体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网络的开放性与大众化匿名传播方式网络媒介的特点案例:cyberpunk和网络文化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吴雪岚笔名流潋紫。浙江湖州人,1984年生。2007年2月出版50万字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三部,由此崛起于网络文学之中。2007年9月出版《后宫》系列第四部。同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因其作品《后宫·甄嬛传》而名动网络,并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教于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网络文学的存在形态及其特点网络文学的界定及其存在类型网络文学是指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发表和传播的文学作品。一类是网载文学作品,即把传统的纸介质文学印刷读物搬上电脑网络供读者阅读。一类是网络原创文学,即在电脑上完成创作并在网络上首发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具有更大的自由度。网络文学可以运用多媒体与网络链接技术进行创作。网络文学更充分地体现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特点。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网络文学的意义第一,方便而快捷,使优秀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持久地传播。第二,创作低门槛,充分满足平民大众对文学写作与消费的精神需求。第三,文学与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改变着文学的书面语言特性,孕藏着形成新的艺术样式的可能性。网络文学的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滥用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空间,过于放纵,管理无序。滥用了匿名写作机制,过于追求个人情感化表达,格调低俗。文学功能定位,过于强化娱乐性、消闲性而忽视思想性、艺术性与审美品位,艺术质量和水准普遍较低。问题加强对网站的规范管理,将不良信息和低俗作品屏蔽在网外。鼓励优秀作家介入网络文学创作,以提高网络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加强网络文学批评,建立网络文学的评判机制与约束机制,在创作与批评的良性互动中将网络文学的发展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改进对策第三节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一、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学的发展“全球化”一词译自英语的globalization,它是由形容词“global”(全球的,全世界的)派生而来的。而“global”又来自拉丁语中的“地球”概念。这个概念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研究界较为广泛地传播,成为一个描述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特征的时代性概念。案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的认同危机全球化的动因及其表现领域全球化的经济动因。全球化的技术支撑。全球化的文化表征。全球化与全球文化多样性全球化所具有的辩证性质之一,表现在以下两种倾向之间的相互‘推—拉’:一方面是由诸国家体系的反思性自身所固有的权力集中化倾向,另一方面却是各特定国家所具有的维护其主权的倾向。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全球化既联合又分化。它的分化不亚于它的联合——分化的原因与促进全球划一的原因是相似的。在出现全球范围的商务、金融、贸易和信息流动的同时,一个本土化的、固定空间的过程也在进行之中。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全球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