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欣赏第三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京剧表演形式之唱念京剧艺术欣赏第三讲京剧艺术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各种艺术的综合——京剧表演艺术综合了音乐、歌唱、吟诵、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艺术形式;表演形式的综合——京剧表演是由演员通过使用唱、念、做、打、翻等表演的“程式”来完成的。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有声皆歌、无动不舞歌舞的形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汉《毛诗·序》诗,言其志也;歌,咏其身也;舞,动其容也。——汉《乐记》唱念一体京剧的唱,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的独立的声乐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优秀剧目,安排唱段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的需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和加强文学形象,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正像做和打通过优美的舞蹈形象诉诸观众的视觉感官一样。因而京剧的唱,演员的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对同一剧目的同一角色,由于演员的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各种意趣不同的艺术风格。唱念一体京剧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各自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方言白”。无论韵白或方言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念起来铿锵悦耳。唯其念白也是音乐语言,在传统剧目中,唱和念才相互协调,而无凿枘之感。唱念一体几百年来,在戏曲研究方面,有人重唱而轻念,有人重念而轻唱。明代戏曲理论家徐渭主张:“唱为主,白为宾”,并把念白称为“宾白”。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则极重视念白,认为“欲观者悉其颠末,洞其幽微,单靠宾白一着”。京剧界流行“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谚诀,说明念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京剧演员塑造人物,大都善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艺术手段的独特功能,而不局限于一得之功。唱和念不仅并重,而且要求安排妥贴,相互衔接,彼此和谐。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逐渐生发出一些过渡形式,如叫头、哭头、起唱之类。“韵味”——京剧唱念的形式美戏曲声腔韵味的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与各种文化要素密切相关,导致戏曲声腔在语言、韵律、板式、审美心理方面,既与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中国古典京剧也是如此。京剧不属于有特定地区的地方剧种,它是吸收了各地方戏曲的精华而形成,故有“国剧”之称。京剧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特别是京剧声腔独特、优美,韵味浓郁,脍炙人口,便于传播,久唱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京剧声腔的“韵味”之美。“韵味”——京剧唱念的形式美中国的诗词歌赋都是歌唱体,音谱歌法早已失传,但因为词的文字声调表现音律,它的字声组合谐和协调,即使无谱可依,唱读起来仍然铿锵悦耳,这就是汉语的“美”。京剧唱念是秉承中国诗词“诗声一体”的传统发展而来的京剧声腔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声腔旋律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以“字”为根本,使音乐语言化。京剧的韵味,是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完成的,以文字的音乐性来加强声腔的音乐性。歌词的抑扬顿挫与声腔乐曲关系密切,审音用字十分考究。“韵味”——京剧唱念的形式美京剧声腔的“韵味”是什么?就是字韵与声腔的珠联璧合,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美。它体现了京剧的语言节奏韵律,运用韵白的语音音乐性,使之产生汉语语音的节奏和韵律。运用韵白的音乐性,使之产生对称均衡,调和铿锵的韵味。它比用其它的语言方式——如普通话的语言方式——更耐人寻味。“韵味”——京剧唱念的形式美京剧遵循的“中州韵”和“湖广音”,就是通过长期舞台实践,经过无数前辈艺人积累和研究,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有丰富艺术效果的京剧声韵系统。这套比较完备的京剧声韵系统,丰富了京剧声腔艺术语言的规律性,京剧艺人奉为圭臬,京剧的韵味就是这一套语音系统的充分展现,把汉语语音的音乐性的审美愉悦充分发挥出来。“韵味”——京剧唱念的形式美艺术作品正因为有了艺术夸张,才造成一种效应放大的空间感。一切艺术作品都要求“神似”,不追求“形似”。京剧的唱做表演亦复如此。京剧的流派唱腔都承袭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创造了京剧声腔韵味。他们通过声腔来刻画人物,艺术地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腔一调不是仅满足于描摹生活,意尽于声腔之中,而是要求“神似”。为什么听不懂唱念?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不同于任何方言,也不同于普通话,是一种舞台语言包含韵律和语音方面双重特征的一种语话形式。京剧渊源于徽、汉,成型于北京。韵白是京剧舞台上人物话语演唱的主要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根据汉调、昆曲、徽调三个剧种的语言声调,参照北京语音的特点.使之更加韵律化和富有音乐性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舞台语言。为什么听不懂唱念?韵白的韵律性主要体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的高低起伏、参差错落与精心配置上。京剧的声调基本是阴平、四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但也不排斥入声字。入声字的声音短促.掺杂在其他四声字中,长短相间,可以调剂北方语音的平板单调.增加语言的顿挫和节奏感。韵白由于音乐性、韵律性和节奏感强,使得念白的语调和情绪复杂多变,增强了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能力。韵白给人的感觉是比较严肃、沉稳、庄重、矜持。老生、小生、武生、红生、青衣、花衫、老旦、铜锤花脸、部分架子花脸、方巾丑、袍带丑等行当(尤其在悲剧、正剧里面),基本上都念韵白。十三辙(韵)--十三辙是在《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所定的19个韵部的基础上,根据京剧所使用的湖广音进行适当的归并、精简、调整而形成的京剧舞台上的语言大体说来,平水韵的各个韵部可以分别归入了十三辙的以下各“辙”:中东辙(韵脚为-ong):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东、冬;上声的董、肿、迥;去声的送、宋等七个韵部的字。江阳辙(韵脚为-ang):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江、阳;上声的讲、养;去声的绛、漾等六个韵部的字。一齐辙(韵脚为-i、-ü):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支、微、鱼(部分)、虞(部分)、齐;上声的纸、尾、语(部分)、麌(部分)、荠;去声的[宝盖头,下面是真]、未、御(部分)、遇(部分)、霁;入声的质、锡、职、緝等19个韵部的字。人辰辙(韵脚为-en、-in、-ün、-eng、-ing):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真、文、侵、覃、庚、青、蒸;上声的轸、吻、梗、寝;去声的震、问、敬、径、沁等16个韵部里的字。言前辙(韵脚为-an):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元、寒、删、先、盐、咸;上声的阮、旱、潸、銑、感、俭、[豆字旁“兼”];去声的愿、翰、谏、霰、堪、艳、陷等20个韵部里的字。摇条辙(韵脚为-ao):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萧、肴、豪;上声里的筿、巧、皓;去声里的嘨、效、号;入声里的觉(个别字、在某些时候)、屑、药等12个韵部里的字。发花辙(韵脚为-a):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佳、麻;上声的马;去声的卦、禡;入声的黠、洽等7个韵部里的字。梭波辙(韵脚为-o、-e、-uo):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歌;上声的哿;去声的个;入声的沃、觉(个别字,在某些时候)、月(个别字,在某些时候)、曷、陌、合等9个韵部里的字。乜斜辙(韵脚为-ie、-üe):包括平水韵里上声的蟹;入声的觉(个别字,在某些时候)、月(个别字,在某些时候)、葉等3个韵部里的字。尤求辙(韵脚为-ou、-iu):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尤;上声的有;去声的宥等3个韵部里的字。姑苏辙(韵脚为-u):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鱼(部分)、虞(部分);上声的语(部分)、麌(部分);去声的御(部分)、遇(部分);入声的屋、物等8个韵部里的字。怀来辙(韵脚为-ai):包括平水韵里去声的泰等韵部里的字。灰堆辙(韵脚为-ei):包括平水韵里平声的灰;上声的贿;去声的队等韵部里的字。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京剧十三辙与地方话字韵、曲韵、传统正音的关系京剧至今仍保留着当初的地方性,特别是念字的字韵。基本上是受北京话影响的楚语系音韵(京白和其他地方音韵的念白既合法但又是特殊情况),这与其产生地域--安徽西南与湖北东南相邻地域有关。学京剧都要学昆曲,懂昆曲,以“昆乱不挡”为能,以昆曲的规矩指导京剧唱念做打全面艺术为高。京剧在音韵上就产生出以曲韵为理论基础,结合方言--楚语系和北京方言的音韵,所形成的京剧惯用、自成一套的音韵。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京剧十三辙与地方话字韵、曲韵、传统正音的关系过去念书讲究念“正音”,不能用地方“土音”。一般按照《康熙字典》、《辞源》等书的字的注音作为正音来念。这类书的注音以《唐韵》、《广韵》、《集韵》为据,所以实际是中古音。京剧所谓读正音,实际是在地方话读音的基础上来读,再加上学昆曲读音的讲究,这就出了所谓尖团字、上口字等这类问题。普通话《音韵阐微》四声尖团上口归韵宗zong祖翁切阴平尖钟东东同中zhong猪弓切阴平团钟东东同从cong徂容切阳平尖钟东东同虫chong除融切阳平团钟东东同封feng夫邕切阴平fong钟东东同孟meng暮更切去mong钟东东同捧peng抚勇切上fong钟东东同界jie皆隘切去jiai怀来皆来随sui徐为切阳平尖灰堆归回谁shui蜀惟切阳平团灰堆归回歌ge各阿切阴平guo梭波歌罗和he胡讹切阴平huo梭波歌罗尖jian即淹切阴平尖zian言前纤廉兼jian基岩切阴平团jian言前纤廉先xian息烟切阴平尖sian言前纤廉贤xian奚妍切阳平团xian言前纤廉亭ting题形切阳平tin楚语方言人辰庚亭知zhi陟漪切阴平zhii医欺齐微日ri仁逸切入作去rii医欺齐微世shi世艺切去shii医欺齐微如ru缛余切阳平rü医欺居鱼四si思次切去尖医欺支时是shi石蚁切去团医欺支时京剧十三辙读音字曲韵归韵京剧十三辙里的四声、尖团、上口、归韵等的字例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五音--喉(g、k、h)、舌(zhi、chi、shi)齿(j、q、x)、牙(z、c、s)、唇(b、p、m、f)四呼--开口呼、齐齿(i)呼、撮口(ü)呼、合口(u)呼尖团字清代《圆音正考》中提出的名词,并有字汇古音精、清、从、心、邪五母齐齿撮口两呼的字是尖音;古音见、溪、群、晓、匣五母齐齿撮口两呼的字是团音京剧舞台上的语言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英yīng雄xióng好hǎo汉hànyīnxiǒnghāohán因蒿寒武汉话京剧舞台上念字,多用湖北话的四声——湖广音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京剧字韵举例说明例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上场时的“引子”金井锁梧桐,jīnjǐngsǔowútóng,jīnjínsūowǔtǒng,长叹声随一阵风chángtànshēngsuíyīzhènfēngchǎngtánshēnsuǐyīzhénfōng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京剧舞台上的地方话——京白是京剧自徽调、汉调蜕化而出,逐步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舞台语言。京白虽属北京语言的念白,但与生活中的普通话不同,与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的话剧念白也不同。京白是一种韵律化、节奏化、朗诵化了的,亦即美化、夸张化了的北京口音的舞台念白。京剧舞台上的语言念京白的大多数是花旦、丑角、花脸。京白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亲切、自然。因此一些生活气息浓郁,以恢谐玩笑为主的“三小戏”,如《一匹布》、《打城隍》、《打灶王》、《小过年》、《荷珠配》、《绒花计》等,几乎全剧都以京白组成,很多刀马、花旦兼工的角色,如《穆柯寨》、《穆天王》的穆佳英,《十三妹》的何玉风,《樊江关》的樊梨花、薛金莲,《棋盘山》的窦仙童等,都念京白。还有些架子花脸(如焦赞、牛皋)、小生(如《得意缘》的卢昆杰,《破洪州》的杨宗保).以及个别老生的台词(如《打严高》的邹应龙嘲笑门官的念白)等,也用京白,以调剂亦庄亦谐气氛,或突出天真庆谐性格(称为“风搅雪”)。京剧中扮演太监的角色(不论什么行当应工),或穿旗装的旦角大都说京白。京剧舞台上的语言京剧舞台上的地方话——还有塑造少数角色时,为了突出其性格特征、或强调其地方色彩,也有在念白中说地方方言的;如:《玉堂春》中沈燕林说山西白,《法门寺》中的刘公道说陕西白,《四进士》中顾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