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形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语教五班赖水东【摘要】:孙少平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最为深入人心的人物,他因自身的不懈奋斗赢得读者的赞赏与青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时代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人物塑造也是审美。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形象鲜活、生动,不尽完美。现实主义的笔法赋予这个人物形象强大的吸引力。作者在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在塑造着自己。。【关键词】:孙少平、人物形象、奋斗、现实意义说到青年总给人以热情、奋进、精力旺盛的印象,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就是很典型的青年。他的奋斗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将从穷且益坚,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超越自我;梦的追求者、热情满怀;真情的实践者;孙少平与孙少安的比较以及他精神的现实意义方面来分析。一·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及其光辉人格1·穷且益坚,坚持不懈的奋斗者【3】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路遥,总是希望把生活的真实变为艺术的真实,在作品中力求真实地描写生活,塑造更趋完美的人物形象。出生农民家庭的孙少平从小就要面对贫困、忍受饥饿,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奋斗着。初中,为了省粮省钱孙少平早晚都是在家吃饭,只带一顿作为午饭。好友金波用他的自行车每天载着他来回这二十里路。好不容易上了高中,饥饿却依然紧紧跟随着。孙少平每天那两个黑高粱面馍,只是不至于把他饿死罢了。坐在教室里听课还行,可一劳动起来孙少平就觉得“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只能吃力而机械地蠕动着他那两条打颤的腿,依靠着强的精神力量坚持走好每一步。肉体上的煎熬对孙少平来说没有什么,他总是会咬着牙挺住。让他痛苦的是,贫苦给他那刚开始成长充满敏感的自尊心,带来了看不见的伤害。他因为没有一身体面的衣裳,而不敢站在女同学面前,更不会和她们说话。因为没有好的吃食,他会不自觉得避开众人的目光,悄悄取走不体面的黑家伙。但对于这些他没有就此屈服,放弃生活,而是以更加乐观积极地心态投身在生活中。【1】他对生活有了更为深沉的看法:“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做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孙少平对生活充满进取和挑战,是个渴望自立自强的大好青年。高中毕业后虽然回到双水村参加农务,当起临时教师。但他骨子里那一颗不安分的心,促使他不会一辈子静悄悄地生活在双水村。凭着庄稼汉的勇气,他独自来到黄原城自立。可想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得艰难!面对现实所处的环境,他并没有畏惧苦难。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有这样的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孙少平做了一名以出卖劳力为生的揽工汉,接受这苦难的一切考验,当然揽工也没有孙少平想的那么容易,他也以一天一块五的低价“贱卖”过自己,揽到了背石头的力气活。“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头,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初尝到要自立自强,必须经受苦难的孙少平只是咬着牙坚持着,汗水模糊了他的眼睛。好友金波留他一起在邮局扛邮包,图个工作稳定,他没答应。他要在生活中独立,只有战胜眼前的孤单,创出他个人的生活之路。孙少安来黄原城看他,劝他回去两人一起经营转场,被他拒绝了。这时的孙少平只想用自己的劳动证明个人存在的价值,虽然经历着强体力劳动带来的皮肉之苦,但他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这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孙少平不想一直在老父亲孙玉厚和哥哥孙少安地庇护下讨生活。在好心人曹书记的帮助下,来到大亚湾煤矿当工人。在进行体检时,孙少平因为紧张血压高了许多,他顿时一蒙后没有灰心放弃而是积极争取留下来。正式成为煤矿工人,黑漆漆的井下生活漫长艰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这是个考验人的地方,不仅需要身体健壮,更要能吃苦、耐劳,勇敢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同孙少平一起来的也没留下几个,有条件的都找人调走了,而孙少平却爱上了这个黑色的世界。长时间的揽工生活,孙少平已经磨练出这种吃苦的品质,精神上早已有着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他坦然的面对着一切,井下的孙少平满脸煤黑,一身臭汗,不停做着重复的动作,煤溜子在旁边隆隆不息地滚动着。阴暗的空间里,牛马般的苦力劳作,随时有着死亡的威胁,但这中间跳动着一颗对事业奋斗拼搏的心及对未来的期待。2.超越自我,梦的追求者出身农民却无时不忘改变自己身上的小农意识的海洋里挣扎逃出,到城市主动挑战别样的苦难磨练自己,【2】在对自我思想的不断剖析中逐渐画出生活的蓝图,挖掘人生价值,体现自我。强烈的现代叛逆意识,使他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乡土观念不断提出质疑和否定,试图以个人奋斗的形式摆脱土地的束缚,力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农民”的历史地位和传统性质。他们的思想发展还透出时代的情绪与奋斗精神,敢于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因此为了发现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不管生活怎样艰辛怎样的忙碌,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读书,书成了他真正的伴侣。读书改变了他的视野,在高中求学时忍饥挨饿,他沉醉于读书中。被侯玉英告发,遭到郝红梅的冷落,靠书中知识去抚慰精神的创伤。共同对书的爱好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结识了田晓霞——他生活的引路人,精神和思想的导师。田晓霞不断地带给他各种各样的报纸和书,在农村教书时,他感到高兴,感到满足,主要就是因为他能在学校读到各式各样的报纸。在揽工的时候,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筋疲力尽,但书能把他从近乎残酷的现实里拉出来。通过不断的读书,少平认识到,“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的更广大,对人生看的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困苦有着更高的意义的理解,甚至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更让读者感动的是,干了一天繁重的背石头的体力活,躺在破窑洞里,趴在麦秸杆上的破被褥上,在一粒豆大的油灯下,仍能聚精会神的看书,沉浸于书带给他的世界。当了煤矿工人,除了下井之外,他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准备考专业的煤炭学校。他就是这样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不是什么惊天伟梦却无时不触动我们的心灵。3.大爱无声,真情的实践者孙少平对待爱情的态度,对爱情的追求,体现了作品蓬勃向上、奋斗不止的主题。田晓霞是省委领导的女儿,美丽大方、才华出众、性情倔强、意志坚强、富有进取心。在常人看来孙少平地位底下,与她简直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但孙少平却敢爱敢恨,不因自己是平民出身,就主动放弃。而是通过各种努力,从思想、知识、精神上向田晓霞靠拢,用自己豁达、诚实、深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晓霞,从而相识、相交、相知、相恋。共同的人生追求、共同的性格特征、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使他们赤诚的爱,抛开了世俗的偏见,迈开了他们坚实有力的步伐。田晓霞每每给孙少平以温暖与关怀,孙少平也支持田晓霞自己的事业。虽然田晓霞家庭条件优越,但孙少平并没有把她作为创业的资本,而是静静的默默的坚实的走自己的路。虽然有时也会产生退缩的念头,但是他只是将这种念头深埋在心灵深处,面对艰辛的现实,他艰难的跋涉对于生活他有着深邃的解读,孙少平与田晓霞的心最终走到一起。但是美丽的终究是短暂的,就在他们的爱渐渐走向成熟时,一场洪水夺去了田晓霞年轻而又美丽的生命,这对孙少平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孙少平失去了在精神和生活中的伴侣,让他痛不欲生、伤心欲绝。在雨中奔跑,他在泥浆中打滚,发出和汽车一样的长啸,还有绝望无助的哭泣和呻吟,让人肝肠寸断。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当孙少平在田晓霞死去后独自一人回到当初约定的地方时…我的心也随之一次次被感动被激荡着。但是坚强的孙少平经过理智的思考,重新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念与勇气,顽强的赶上了曲折的生活道路。在历经痛苦的爱情,再度扬起了生命之帆,勇敢的承担起师傅与晓霞留给他的重担,领着他的惠英嫂和明明踏上新的历程。【4】作者侧重于塑造具有美好灵魂的人物形象,有意忽略人物内心的缺陷,所以人物形象有着雷同化和单向化的倾向,亦有着道德教化及思想较为保守的一面。二·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的比较哥哥少安的形象刻画是一位仁者,是扎根与农村奋斗者开拓者而又安于农村的生活;弟弟少平则是以进取和挑战的姿态面对生活,但是兄弟俩都生活的胜利者,爱情的失败者。两兄弟在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哲学上一个重物质,一个重精神:他们一个求实,一个幻想一个源自传统,一个指向未来;;一个封闭,一个开放;一个深植农村,一个却被远行的梦所召唤!孙少平是以进取和挑战的姿态面对生活!他是一个“新人”。他的追求是“梦”,是理想,是未来,他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充足,更向往精神的充实。他跻身于现代文化的城市,不仅是追求物质生活,更是追求精神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了他离开了宁静和谐的家去外做了“揽工汉”。这令孙玉厚不解,也令孙少安迷惑。他们都想不到孙少平为什么要出去“受罪”。他们不明白孙少平就是在这样与困境的搏击中实现自我的!可以这样说,从少平的身上就折射出了中国农村青年的不幸就在于“出身农门,不甘于农门”,不屈从于不平衡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分配和不公正性的农村政策禁锢了农村青年的发展。这实质是国家制度的悲哀。但孙少平没有割弃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多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现代意识和文化观念!他充满梦想和冒险地走向现代文明。在他身上处处洋溢着新的时代精神。而孙少安是一个心底善良,情操高洁,善思考,敢奋斗的农村青年,他只想通过自己拼命的劳动求改变自身贫困的“世事”,无论他的“搞分担包产”,还是后来的办砖厂,无一不是为了摆脱贫困,脱离苦难,一家人能填饱肚皮,过上安适的生活。作者对孙少安坚强地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的品格和令人荡气回肠的道德情操,倾注了深情的赞美。在他质朴的农民思想中渗透出了发展才是出路的意识,勤耕勤作,改变生活。他是一个多么有情有意的人。同时,在少安的身上似乎有一种认命的感觉。【6】在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孙少安这样的话:不要管农民种什么!政府给农民的应该是资源服务,不能把农民简单视为国家的雇工,而把自己作国家的代言人、掌柜的,可悲的是政府恰恰是怀有这种强烈的主人公意识,认为自己是老板,是吃“官饭的”,人民是“打工仔”,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制约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制约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孙少平式的农村青年所努力追求的就是“吃官饭”,将这种“中国式”悲剧演绎得一波三折。三·现实意义小说描述了中国从1975年—1985年这十年间黄土高原上农村的后,巨大发展及给农民思想带来的变化。全书以青年农民孙少平的成长为主线,记录了他在这十年里的坎坷生活和奋斗经历,向我们展示他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逐渐成熟。读完这部小说,我们从心里与孙少平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了大变革的时代,他身上所具有的魅力光环,会一直照耀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之上。喜欢看书的孙少平,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任然正直不屈服于丑恶,面对自己的目标就坚持不懈地与出现的困难抗争、奋斗,充满着希望。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于树立正确目标,勇敢面对苦难,战胜它,坚持不懈的拼搏。孙少平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一个自强不息、执着奋斗的形象。在摆脱贫困,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质。【5】对于当今时代我们这样年轻人,这些言语有着巨大的鞭策力。我们不一定会有保尔或孙少平他们的经历,但我们应多感受苦难,因为任何人的成长、成才、取得成就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成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也许正是这些形象的另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城乡发展时期,渴望跳出农门勇往直前的青年农民的写照。与那个年代的孙少平相比,身为新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于外界的冲突中,学习和工作中碰到困难和挫折也不算的什么,我们需要的正是孙少平勇于面对苦难、克服苦难坚韧不拔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结语《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的人性美、人格之高尚以及思想道德境界之高令人钦佩!他们都有着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人生信仰与追求,都是值得人们学习和称颂的典型。生活中有千千万万个如孙少平这样自立自强,渴望跳出农门的奋斗青年。正是“孙少平”这一形象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也为经受苦难不放弃生活希望的人们以心灵的慰藉。问题是生活随意给的,我们只有学着用自己的方